在咖啡馆看书,在书店喝咖啡
作者:壹默(富书部专栏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联系授权
小时候,一度不明白,为何但凡跟文艺沾上点边的人士,都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放着好端端的家里不坐,或是放着明晃晃的办公室不坐,非要一窝蜂地跑到咖啡馆去阅读写作不可。
莫非咖啡馆是灵感的发源地,还是,去咖啡馆阅读写作让人仪式感十足?有天,偶然翻阅了陈丹燕的《咖啡苦不苦》一书,才算是了解了些个中缘由,原来书与咖啡,气息相通。阅读和喝咖啡都是休闲方式的一种,某程度上也阐释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喝的第一杯咖啡,只是慢慢地,开始对咖啡文化感起兴趣,越来越喜欢咖啡的味道和去咖啡馆的路上了。
喝咖啡,自然离不开咖啡的口味,能遇上一杯好咖啡,是缘分,也是福气。而更多的时候,咖啡喝的是一种环境,一种心情,或是一种情怀。
越来越多的人梦想着辞职开间咖啡馆,这种现象已被称为当今四大俗。身作为一个资深文青,我也不例外。
实地体验过本地外地不少口碑良好的咖啡馆,也特意找来不少咖啡馆主撰写的书来看,比如上海桃江路老麦咖啡的老麦的《老麦咖啡馆》,武汉参差咖啡的森哥的《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系列,咖啡行业高管李强的《就想开家咖啡馆》等等。
一直想着,在上海法租界幽静的小马路,梧桐斑驳树影后的沿街小铺,开间小小的咖啡馆,然后在自己的咖啡馆里读读书、写写字、晒晒太阳、会会友、发发呆,赚到钱了,就出去旅行写作一段时间,多么自由而美好的人生啊!
后来工作的缘故经常接触商场百货,实地目睹了餐饮业老板们的日常生活,才发觉,开咖啡店和喝咖啡完全是两码事。
开店可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惬意,不仅要投资管理,往往还要自己跑前跑后,接待客人、点单下单、端盘子、抹桌子,尤其是在创业初期,什么活都得自己干。还想着晒晒太阳发发呆呢,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还有店主跟我说,现在开咖啡馆,别想着挣钱,不亏就是赚了。更有甚者,直接给我举例TA的谁谁谁开咖啡馆亏了关了之类云云。在听了无数善意的劝告之后,还能在心底保持咖啡馆梦屹立不倒,可见我的咖啡梦有多顽强。
咖啡馆的梦想先埋藏心底,藏书的爱好可一直在路上。看书、买书是我自小养成的一大爱好,在去过几大藏书楼后,直接的后遗症是,越来越不爱去图书馆借书,而是直接买,买来了即便来不及看,暂时收纳在柜,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喜欢阅读的人,通常也会喜欢写字。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再也不怕文字没处发表了。越来越多的自媒体风起云涌,数字化阅读的快速增长,培养了波澜壮阔的低头一族,“阅读”越来越局限于微博、朋友圈的琐碎图文,大家似乎更愿意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娱乐而苦读,很少在公众场合看到有人拿着书了。
你是否还怀念一本书带给你的喜悦?
网购商城的冲击,尤其是购书三巨头亚马逊、当当、京东,把读者培养的无折扣不买书。网上购书不仅折扣多送货上门保证正版还能提供发票,相比之下,实体书店折扣空间低,位置不便,日渐沦为一些读者线下试读的场所,一度经营惨淡,导致不少人文书店陷入是保持独立品味还是迎合市场需求的两难困境。
有困境势必有创新,近些年,“书+文创产品+轻餐饮”的复合书店模式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几乎要断了传统书店的生路。除了高质量的书籍和有格调的文创用品之外,咖啡是其“标配”。
日本惠文社、台湾诚品之类的大鳄自是不提,国内的书店业新贵,比如方所、单向空间、猫的天空之城、申活馆等等,连老牌的三联书店、新华书店都禁不住趋势的诱惑开始践行新路线了。当咖啡遇见书,形势一发不可收拾啊。
尤其是一些不改初心的独立书店做得风生水起,赢得了大波大波粉丝的推崇。
首先,啥是“独立书店”?
著有《独立书店,你好》的青岛作家薛原,这样给独立书店定义:
首先在于它的独立性,不依附于某个组织或某个机构或某个部门而存在,绝非国有资产,也非那些大集团公司控股的部门。
其次,独立书店的人文品性很重要,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书店。
书店的经营体现了书店经营者的精神理念和人文素养,这样的书店,规模可能不大,但是其存在的意义是有明确的读者群,其精神指向性非常明显。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样的独立书店的存在,体现了城市的读书人口的存在状态,也体现了城市人文素养的一个侧面,如同一扇窗口,呈现了一个城市人文精神的园地。
望着午后温暖的阳光,缩窝在书店一隅,徜徉于书本的静谧时光,手指轻拂书页的触感常常让人怀念。那些默默守护着最珍贵事物的独立小书店总是藏在秘巷或窄道间,等着有缘人去发现。
那么,有哪些优雅的独立书店呢?
诚品书店
一说起诚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诚品书店成立于一九八九年,它以书店为核心,将人文、艺术、创意、展演等各类文化业态包含其中,除了书之外,文具、伴手礼、艺术感的工艺品、特质轻餐都具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生活场所。
诚品刚开店时是独立书店的性格,充满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它对书的热情、理解和品味,是一般连锁书店学不来的。
而今,诚品已将独立书店人文精神成功商业化,诚品和地厂商的联姻向来亲密,诚品自己就是一家地厂商出租柜台,但这并没有影响诚品的精致。
若说去年末艺文界的大事,非大陆首家诚品书店——诚品苏州店开幕莫属。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涌向苏州,这其中有真正的爱书读书之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可能他们平时并不热衷于逛书店,一年中购书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恰恰这部分人,对于“诚品”的热衷程度也丝毫不逊色。
我也不例外,一周之内,两度从上海赶到苏州,与诚品亲密接触。还在旁边的新光天地7楼意外发现另一家有细节有韵味的苏州品牌的文创书店——“初见书房”,一见倾心,期待再访。
先锋书店
文艺青年来到南京的必经之地,创立于,以“好书总在先锋书店”为读书理念,自主研发了多达种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兼售价格不菲咖啡茶点,先锋将自己定义为是一个文化创意品牌店,而不单是书店,已成为南京的文化名片之一。
笔者最喜欢鸡鸣寺附近那家店,由旧车库改造而成,门口并不起眼,但里面空间很大,是音乐和书的世界。
单向空间
以前的北京单向街书店,创始人许知远认为书店应该做成一个由书籍、谈话、影像和思想构建的公共空间,通过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来吸引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