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业品牌医院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由兴格传媒出品,董志强执导,崔斯韦、李青编剧的谍战剧《医院》,正在央视八套热播中,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同步网络播出。杨文红担任出品人,李波担任总制片人,秦俊杰、孙铱、涂松岩等主演。
故事围绕着民医院展开,讲述了以共产党和国民党为首的多方势力的较量角逐,上演了一场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的风云故事。
《医院》的风味浓郁。它是典型的密室谍战剧,一群人或自愿或困居在山庄之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它又有“大谍战戏”的影子,所谓芥子纳须弥,开篇就是多方角力的好戏,革命斗争、道德抉择、英雄主义也并不匮乏。
开播数日,讨论不断。近日,影视独舌对话兴格传媒董事长、《医院》出品人杨文红,和她聊起了这部剧从筹备到播出以来的“攒局”经历。
一次类型叠加的尝试
杨文红第一次见到《医院》的剧本,在四年之前。当时,这一项目尚是另一家公司的筹备作品。总制片人李波找到杨文红,向她推荐了该项目。
李波长期专注于谍战剧创作,《密令》《风声传奇》皆出自李波工作室。出于信任,杨文红接下了这个项目。工作室接过项目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剧本。
虽说当时的剧本已然比较完善,但仍有些地方需要调整。比如,几方势力的纠结过于晦涩,需要理清调顺。又如主要人物的成长性不足,开篇到结局的人物设计少有变化。在杨文红看来,当一介莽夫历尽重重生死困境之后,必然是要有一番成长乃至于脱胎换骨改变的。马天明这般的“拆白党”也不例外。
“马天明就是个没有文化的小市民,他为生计而奋斗,国家大事离他很远。当他不小心踏入了医院这个是非之地,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活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他经历了一些事情,从假‘蔡里昆’变成了真‘蔡里昆’。”
也正是由于拆白党的特殊身份,编剧选择了开篇以轻喜感破题。当一个读书不多的“拆白党”,顶替留学归来的海外博士,其一言一行总会令人忍俊不禁。看到这里的时候,不仅让我想起《猫鼠游戏》里小李子冒充医生的那场戏。
观众在看剧的时候,第一感觉必然是幽默感大于紧张感。纵然险象迭生,但阴差阳错之下,马天明总能化险为夷。这可以理解。没有天生的革命者,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仰之说的小市民,来扛起间谍的大旗,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
“让一个普通人来装医生,让他不断接受考验,肯定是会闹出各种笑话的。再加上马天明的性格有点荒诞,所以剧中必然有插科打诨的部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剧的谍战戏不精彩。事实上,将一群人困在密室之中,这本身就是个颇为高概念的设定。远如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近如麦家的《暗算》《风声》,皆是其中翘楚。而且,《医院》还有类型叠加。
后续紧张的气氛一起来,人物身上的荒诞感就消解了。从蔡里昆醒来之后,马天明就危机不断。随着日本间谍身份的暴露,故事也越来越跌宕起伏。
要把老上海的感觉拍出来
《医院》的开篇颇为惊艳。俯拍长镜头缓缓推开,黄浦江岸的渔船渡轮密密麻麻。天上海鸥驰过,路中车水马龙,高楼耸峙,天光灰黄。伴随着摇曳的探戈,轻描淡写间,谍战剧的基调就定下来,老上海的感觉就涌出来了。
镜头扫过的,是市井小民的人生百态。镜头外流露的,是时局动荡的众生迷茫。大上海的高档餐厅门口,有乞丐在举着碗讨食;幺弟马天亮考上了光华大学,马天明却连学费也拿不出来;混混牛二手里养着一群小乞丐,动辄就打骂不停,甚至得病感染了也得不到救治,只能活活痛死饿死。俨然众生浮世绘。
“我们还是想给人一种真实感。既然拍的是一部老上海的剧,剧中的服化道之类的,就不能给人一种特别新的感觉。所以我们尽可能地用老的东西,比如说,市中心的小洋楼。还有就是道具尽可能地做旧,要体现出一种年代感。”
说来简单,真正拍起来却颇为费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滩的老街景也逐渐变了模样。别说民国风韵,连记忆中的场景都很难保证。即使偶有适合的建筑,拍摄审批也很费工夫。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来进行搭建。
医院就是个典型的特殊置景。医院,它医院不同,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一方面,它是华丽的,颇有花园洋房的意境;另一方面,它又充满了年代感,契合人们认知中租界欧式建筑的形象。
除此之外,医院中员工的制服也值得一提。衣冠不整是没有的,纵然业余如马天明,出场也得套一身医生正装。不穿制服不让进病房的陈主任,甚至还让人看到了几分行业剧的严苛。护士的服装,与修女的装扮很是相似,医院的特殊性。虽不知是历史沿袭还是剧组原创,但至少“对味了”。
这种味道,来自导演董志强多年执导谍战剧的经验。当然,相比之前的作品,如今的《医院》无疑能见到他于剧作、美学层面的全新尝试。
选演员的唯一标准是合适
《医院》有两个关键锚点,一是马天明,一是蔡里昆。前者提供趣味,后者输出思想。后者是前者的引路人,前者是后者的继承者。随着两人关系逐渐密切,蔡里昆共产主义的革命信仰,也耳濡目染地影响了马天明。
但必须承认,这两个角色都颇具难度。蔡里昆毋须多言,在以往的谍战剧中,这般高学历人才直接回国潜伏的仍是少数,可模仿的文本不多。
马天明也不简单。这种成长性人物,需要演员将自己融入角色,否则就容易浮于表面。尤其是前半程的“拆白党”出身,把握不好就会导致流里流气。
“他们高速行驶在各自的轨道,一旦并道就只能相撞。两人都在互相利用,蔡要借马传递信息,而马也想在蔡的手里分一杯羹。那笔钱又只有昏迷的朱天德知晓,二者就要合力救醒昏迷的朱天德。随着故事的推移,马天明也被蔡里昆所打动。最后两人成了生死之交,你可以成为我,我也可以成为你。”
在杨文红看来,涂松岩和秦俊杰的表演都颇为出色。涂松岩凭演技成名已久,演蔡里昆自然手拿把攥;秦俊杰的表现令人惊喜,在他的身上,观众既能看到身为大哥的责任感,又能看到普通人简单的生存诉求,还能看到大时代中小人物的迷茫感。两人就像是一种“棒喝”关系,觉醒的人拼命呼唤迷茫的人醒来。
她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蔡里昆在病床上与马天明的厮打。投在墙上的倒影,像极了一场滑稽戏。但细细品来,却蕴藏着为革命、为生存的执着。
虽说《医院》是一部标准男人戏,可白茱莉绝不仅仅是所谓润滑剂。
在某种程度上,她比马天明“觉醒”得更早,身为富家小姐,她人美心善,不仅努力救治路边乞丐,更是差点随自己前夫成为革命者。但她又是挣扎的。
“在谍战剧中,这类豪门千金其实很常见。但想要把她演出彩却很有难度。孙铱跟角色很贴,她身上自带那种十里洋场的味道,洋气而不张扬。”
还有奚美娟、宗平、王全有等老戏骨,他们虽然戏份不多,但出场就能给人安全感。这些演员的表演,维系了这部剧的基准线,更撑起了这部剧的品质。
好的剧本一定是人物剧
《医院》本质上,还是回答了一个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的问题。
在那个民心动荡的时代,信仰是一种很昂贵的东西。如牛二这般的小混混,不会去考虑所谓信仰的问题。他手下的小乞丐更是如此。前者只想捞钱,后者只求活命。连命都保不住了,信仰又有什么意义呢?都换不回几口干粮。
那为什么还会有一批人,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去信仰共产主义,成为共产党员呢?马天明的经历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他遇到了蔡里昆。
蔡里昆是谁?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海外留学归来的博士,一个随便就能赚大钱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无论去当时哪所大学,都起码能评个教授职称。
为何他要来闹革命?往小了说,因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往大了说,因为共产党内聚集了众多理想主义者。
如果没有一腔热血,谁会冒着生命危机,去做一件数年甚至数十年见不到成果的工作呢?蔡里昆是杜撰的人物,但他身上有着无数革命同志的投影。
早年的谍战剧中,写小人物成长的故事不多。《潜伏》中提了几笔,主人公也迅速变得专业了。马天明则不然,他是不断被冲击的,成长缓慢却真实。
这也是杨文红想通过《医院》向观众表达的深意。“其实过去我们总在拍一些专业的特工故事,很少涉及到高级知识分子、小混混来当间谍。我们想通过这一种尝试,使观众将自己代入马天明身上,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
从业多年,杨文红对好剧本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于她看来,一个剧本想被称为好剧本,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思考。要么契合某些社会现象,要么戳中某些现实痛点。其次,戏剧人物一定要立得住。不能事件推着人走,而是从角色身上,生发出事件。一个人,不能既是英雄,又是小人,否则就成了工具人了。
“谍战剧的核心就是人物。你现在回想《潜伏》,回想《暗算》,可能孙红雷、柳云龙做了哪些事你都忘了,但你一定还能记得这个角色的性格。好的剧本就是这样,你的人物必须是鲜活的,矛盾是根据情景和人物关系生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