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据说,10万游客进泰山,8万游客登长城,18万游客入故宫,而23万游客到中山陵,真的是“年年出游年年堵,年年拥堵年年游”。在这样的人潮涌动中,各大景区的门票价格真的很重要吗?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除主题公园外,欧美日韩等国家知名景区门票价格大多低于中国。”报告列举了一些外国著名景区的门票价格,并且指出,相当一部分还实行免票政策。(中新网)
同时,还有人指出,全国除过人造景区或者各主题公园以外,景区是全体国民享有的公共资源,游览应该属于普惠性的国民福利。
的确,事实上也如此。全国几乎所有的风景名胜景点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或者是我们祖先的宝贵财富,如今被当地人“围起来”收门票,完全就是赤裸裸的“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留下买路钱”的强盗行径嘛。自古以来,谁听说过登华山还要门票,上长城还的交钱,要是这样的话,估计徐霞客之类的古人早该摸摸钱包,洗洗睡了,哪里还能去走遍天下,写出流传至今的游记呢?
有研究报告指出了我国景区的门票贵,也有历史免费的传统,更有公共资源应该共享的理念,如此国内所有的景区就应该免费,或者至少降低价格,这些不就是很应该的事情嘛。事实上,国人对景区门票贵久有诟病,已经形成了舆论压力。于是,在景区门票提倡降价的大趋势下,今年,据统计全国合计有个景区的门票有不同降幅。
景区门票降价了,这是大好事。试想,门票降价了,游客不就纷至沓来了吗?就如杭州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免门票的5A景区,自从年取消门票后,杭州的旅游收入不仅没有亏本,反而带来意想不到的综合收益。单是年,全市就接待游客.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亿元。而西湖景区免门票的十几年间,旅游收入更是增长4倍有余。即就是不能如杭州样一步到位免费,要是降价,岂不也就能吸引大量游客吗?
游客多了,这游客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消费不也就增加了,而因此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非常的明显。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无烟经济”,旅游消费的重要价值所在。
可问题是,这样的做法现实吗?刚才看新闻说是,今天的华山景区人满为患,甚至连门票都处于紧俏状态。据说,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停止销售门票了,可是随着各旅行社而来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散客也是持续不断。华山的门票是元每人,可是在这个国庆长假中,来到华山脚下的游客们,谁会在乎价格呢?难道说价格高了,就不登华山了吗?
对了,目前是游客服务中心没有门票了,但是黄牛处的门票却很多,不过需要的是加价。至于加价多少,似乎也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然,此时,华山游客的数量远远高于华山所能满足的游客旅游的数量。至于这黄牛不过是,依据往常“黄金旅游周”的经验判断而已。
我国能够称作是“黄金旅游周”的时期有两个,一个是“5.1”长假期,一个是“10.1”长假期。这两个之所以被称作是“黄金旅游周”是因为,第一假期时间比较长,都多达7天;第二家长孩子都放假的时间,方便全家出行;第三高速公路免费。当然了,尤其是前两项就注定了这样的7天假期中,全家出行的游客数量非常多。而因此,哪怕是明知道从高速开始到景区,到处都是拥堵,但也无法阻止国内游客的出行。
不过,我国能够满足游客观赏大好河山的景区虽然有很多,但是著名景区却不多,而保障能力也很有限。如此以来,就如“五岳”的门票来说,衡山元每人,泰山元每人,华山元每人,而黄山高达元每人,不说这些同为“五岳”名山的门票为啥高低不同,到底有啥依据?就说这样的定价,与黄金周游客纷至沓来到底有啥关系呢?
退一步说,就是这些景区门票再涨一倍,该来的游客还是会来的,毕竟作为国内山的“极致景观”,五岳各有特点,别说多次吧,起码很多人能够一辈子来一回,也是很值得夸耀的事情。
现实中,每到节假日,尤其是“旅游黄金周”,全国这些著名的景区都是人头攒动,几乎都让景区的各种保障措施处于极端状态。这样的现实,使得游客的体验很差,很难从容欣赏文物景观,反而处处不方便。同时,人多使得景区的保障措施猛然处于高峰期,也将是安全隐患所在,甚至因为游客太多,从某种程度上反而“损害”着景区的文物景观。
如此,我的观点就很简单了,使用价格杠杆“削峰平谷”。具体来说,就是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在旅游的高峰时间段,适当的提高景区的门票价格,通过价格手段来“控制”游客数量,从而使得游客有好的体验,且能保护好文物景观。关键的是,在非旅游高峰期,包括两个“旅游黄金周”以外的时间段,建议极大的降低门票价格,或者直接取消门票,如此以来,实惠的价格与良好的体验,也将会吸引时间要求不高的游客,甚至让国内的“带薪休假”真正有了落实的动力。
总而言之,全国绝大多数景区的门票高或者低,面对着汹涌而至的游客,都已经不重要了。尽管,这景区的门票本来就是“拍脑袋”出来的,定多少也根本没有啥明确的依据,于是,我以为不如通过适当的价格调整,让景区的淡季游客不淡,而旺季收入更旺,如此岂不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