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45.html拨开迷雾,还原真实的洛宁香山寺
原创作者:金门剑客
我是洛宁人,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于历史悠久的香山寺更是情有独钟。我多次游览香山寺,多次随众多文友赴香山寺采风,听民俗专家曲少波先生讲过香山寺的传说,听香山寺主持义修法师讲过佛理。我学习过许多朋友写的有关香山寺的文章,也写过游览香山寺的文章。判断一座寺庙的历史底蕴,依据主要有五点:建筑、碑刻、古树、史料、传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对香山寺研究的不深入,目前有关香山寺的碑刻稀少,史料全无,对于建筑和古树的研究也很肤浅,有的只是传说,由传说承载起一座寺院,实在是太尴尬了!
出于对香山寺的尊重,我专程到香山寺调查,向义修法师请教,查看了寺庙里的佛殿、佛像、残存的碑刻,查阅了大量的文友文章,并请教了曲少波先生、李晓翔先生等多位学者,同几位写过香山寺游记的作者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查我非常遗憾地发现,许多文章的观点是不妥的,如果任其以讹传讹,将贻害无穷,对于香山寺的发展是极端不利的。当然,我自己也是个外行,由于时间、资料、知识所限,论据也很肤浅,谈不上研究,有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指正。
1.香山寺的现存建筑是佛教寺院,绝非道教的庙院,更非基督教堂
香山寺现存建筑三十六间,山门和钟鼓楼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其他的大雄宝殿、东西廊房都是清代建筑,在东廊房方丈室的房梁上还留有文字实证。香山寺内现有两座大殿是属于道教的,曾有种观点说香山寺是属于道教的。前几年,一位古建筑专家到香山寺访问,指出从山门、钟鼓楼和大雄宝殿等的建筑风格上看,香山寺是典型的佛教建筑。大雄宝殿的每根房椽前面都画有“卍”符号,大殿屋脊的砖雕上现也发现有“卍”符号,仅存的一块道光年间的牌匾上也画了很多“卍”符号,“卍”符号是属于佛教的,这些进一步证实了香山寺是属于佛教建筑。当然,这是从现存地面建筑得出的结论,有当地群众说在寺院的墙基下埋藏有大量的道教碑刻,不过这点没有得到证实。
对于香山寺的变迁,县内有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他的观点是“先有香山,然后有永平求法,有了寺,灭法,兴道有观。再兴佛,建寺,多次反复,终成现状。”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多次灭佛运动,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洛阳日报》年7月23日发表了一篇由郑贞富先生写的文章《奇山秀峰有芳名——洛阳香山记》,提出“罗岭香山寺,很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他在文中说“罗岭的香柏树,是目前国内最古老的香柏树,它也应是随着基督教由罗马传来的。罗岭位于丝绸之路的崤函南道,是‘灵龟献书’‘仓颉造字’的玄沪河之源头,地理环境与香柏树原生地相似。这应是来自罗马的基督徒选在这里种树建寺的原因。罗岭香山寺,很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
/p>)i9y2f._%E
郑先生的结论问题非常大,首先,崤函南道的位置现在已有明确的结论,与罗岭无关其实。其次,香山寺里的扭劲柏学名上叫侧柏,香柏即美国香柏只是一个别名,况且是现代才有这个名字的。侧柏在罗岭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柏树品种,就是形如扭劲柏的柏树在罗岭当地也并非唯一。拿它作为论据说香山寺是一座基督教堂,是非常荒谬的。再者,香山寺的建筑风格更与基督教堂的风格不符。
2.传说只是传说,不能当做历史
与香山寺有关的传说非常多,比如:伤三口的传说,扭劲柏的传说,三教合一的传说,与白马寺相关的传说,香山寺灵验的传说等。每一个传说的形成都需要悠久的历史,这从另一个方面映射出了香山寺的底蕴,为每一个到香山寺的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然而,传说只是传说,不是历史。并且传说版本繁多,比如关于伤三口的传说,有的版本说养蛇的老两口是本地人,有的说是外地人,逃荒路过罗岭;扭劲柏的传说,有的说伐树的故事发生在元代,有的说是发生在明清,有的说伐树者是县令,有的说伐树者是个财主。类似的例子还有,故事版本虽多,不过内容大同小异。
据义修法师说香山寺的传说多源自明清,这当然也不足为据。不过传说反映的内容很多与实际是相矛盾的。比如伤三口的传说,在当地流传得很广,用来解读香山寺的起源非常感人。但是,商山爷、商山奶等都是道教的说法,按这种说法,香山寺最早应是座道教庙院,这与事实偏差较大。
3.没有“释道儒”殿,“三教合一”不代表香山寺
《洛阳日报》年1月6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洛宁香山寺:豫西山区有圣迹,千年香火留传奇》,里面写道“香山寺大殿门口的匾额上,写着‘释道儒’3个字。大殿内,三教始祖并排而坐,中间端坐于莲花宝座上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坐在牛背上的,是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右边坐在书箱上的,是儒教创始人孔子。”文章还有个小标题“一寺供奉三教祖和而不同传文明”。
随后好多描写香山寺的文章,都提到了“三教合一”这件事,并把他当做了香山寺的特色。但是,香山寺内是否存在“释道儒”大殿?“三教合一”能否代表香山寺呢?香山寺内究竟有哪些大殿?里面究竟供奉了些什么呢?
到香山寺去,首先经过一座大殿叫护国戒坛殿,供奉的是毗兰佛,东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西为南无阿弥陀佛。该殿建于明清年间,是出家僧众受三坛大戒的地方。
%y1[5?)?-m]H
接着看到的是香山寺山门,中间的叫正果门,左侧的叫解脱门,右侧的叫如意门,正果门和如意门是在重大佛事活动时才打开的,平时是关闭的。进入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就是天王殿,因为四大天王的塑像分列在此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中间是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他的四周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绕过天王殿,看到了韦驮菩萨,他是降魔,主管出家人草粮的菩萨。
往里走便到了香山寺的传神一景—扭劲柏,走过扭劲柏,就到了月台,这是僧众念佛的场所。再往前走,是大悲殿的遗址,迎面就是大雄宝殿,门外上面悬挂着“河洛法幢正宗祖庭”的匾额。大雄宝殿中间是释迦摩尼,即如来佛祖,身边是其两位弟子,西面是阿难,东面是迦叶。在释迦摩尼东面是文殊菩萨,再往东面是东方三圣,药师琉璃光如来,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释迦摩尼西面是普贤菩萨,再往西边就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n-X-T3M/k
大雄宝殿西面是西配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在他的东面是道明和尚,西面是其父文公长老。西配房里面就是法幢祖堂,是寺内圆寂高僧的灵堂。出西配房往南是西廊房,是客堂,是借宿寺院的居士们住的地方。大雄宝殿东面是东配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在她的东边是善财童子,西边是龙女。出东配方往南,是东廊房,是游方僧人居住之处,再往南是方丈室,是法主和尚传法之处。在寺院的东南角,是钟楼,大钟毁于文革时期,大约有斤重。西面是鼓楼,大鼓周长5米。因为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有了晨钟暮鼓之说。
在观音殿东边还有一座三圣殿,里面供奉的是无极老母。往东进入一个侧侧门,里面又是一个小院,北面一座大殿叫三祖殿,中间供奉的是佛祖,东面是道祖,西面是儒祖。这两座庙宇属于道教,所谓“一寺供奉三教祖”可能就是指的三祖殿,“释道儒”殿是不存在的,“三教合一”是道教的供奉,与香山寺无关。当然,既然三教祖能放在这里,另有传说佐证,说明必然有历史原因的。
走出寺门往东,可以看到塔林,这是香山寺方丈、主持、僧众圆寂安息之处。
4.“法幢祖庭”与香山寺历史关系不大
在香山寺大雄宝殿门上边最显眼的地方悬挂着一幅牌匾,上写“河洛法幢正宗祖庭”。在寺外门口西侧,立有一块“重兴中国法幢正宗祖庭洛宁县香山寺碑”,时间是年9月15日。
有文友文章中写道“‘法幢正宗祖庭’是香火历年的原因”,那么“法幢宗”、“法幢祖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与香山寺的历史究竟有多少关联呢?
“法幢宗”是中国禅宗临济宗的分派,由近代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心道法师创立,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盛行于我国西北五省。“法幢”有两个义项:一、写有佛教经文的长筒形绸伞或刻有佛教经文、佛像等的石柱;二、比喻佛法。“法幢宗”的得名源于年,心道法师在湖北请净月老和尚命寺名,老和尚为表彰他弘法西北,到处破邪显正,深合“建法幢于处处,破邪网于重重”之旨,对他说:“法幢者,即汝之别名耳。”即命名为法幢。没想到,这年秋天,法师第二次到青海,入塔尔寺从西藏恩久活佛受密宗喇嘛戒时,恩久活佛也为他命名法幢。两位师父心念默契、不谋而合,都是希望法师高建法幢,宣扬圣教,渡众生出苦海,转邪外归正道,这正是因缘所在。心道法师鉴于当时西北各地外道猖獗、正法不兴、僧侣无多、佛法衰微的现实,遂创建法幢宗。
年,心道法师在甘肃民勤县枪杆岭山创建了在西北弘法的第一个法幢寺,并先后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陆续创建了十多座以“法幢寺”命名的寺院,使得法幢宗很快发展起来,迅速遍布西北五省。
之所以将香山寺确定为“法幢正宗祖庭”,是因为心道法师曾到此弘法,且现任香山寺主持义修法师为“法幢宗”第三代法脉法主——三祖谛公。由此可见,“法幢宗”是一个成立不足百年的佛教宗派,“法幢祖庭”与香山寺的悠久历史关系不大。
5.香山寺并非没有碑刻实证,香山寺没有衡山寺、霍山寺、恒山寺的别名。
香山寺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建筑,这些有房梁上的文字实证。现存最古老的“文物”应该是寺里的扭劲柏了,虽然具体的年限没有史料佐证,但是从外观上超过千年的树龄是可信的,林业部门作出的古树树龄余年鉴定应该是有依据的。
香山寺历史悠久,碑刻肯定是非常多的,据当地老乡讲碑刻主要是在五八年大炼钢铁时被砸毁用于烧石灰了。这种说法,从香山寺内残存的一些破碎的碑刻可以得到佐证。我查看了残存的碑刻,有一块残碑上写着“……名曰香山,意者如衡山别名霍山,恒山别名……”这非常有价值,说明香山寺没有衡山寺、霍山寺、恒山寺等别名,之所以出现这些名字是没有完整的查看这块残碑内容造成的。据说曾有一块残碑上写有“永平十年”的文字,但是非常遗憾后来遗失了。
那么在附近的百姓家里,或者在地下的墓葬中是否遗留有相关的碑刻呢?香山寺门口有一块保存基本完好的道光年间的石碑,就是被当地的一户人家放在井台上作穿辘轳轴的支架用的;悬挂在天王殿上的那块道光年间的牌匾,当时是被罗岭小学的一个教师当做床板用的。这些事例足以说明发现新的碑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这需要当地*府做好普查。
6.文史资料缺失的谜团难解
香山寺相关文史资料的缺失是非常不合理的,真的在洛宁县现存的县志里找不到记录吗?不知道究竟查阅了哪几年的县志?最早找查到了什么年代?即便是在洛宁县志里查不出相关记录,那么在临近县市的文史资料里是否能够查到呢?
相传香山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也有说是东汉永平十二年,总之与白马寺建寺历史接近。那么如果真的这样的话,在白马寺是否能找到相关的记载呢?据说,白马寺曾三次向香山寺赠送佛像,这似乎说明香山寺与白马寺间关系不同寻常。但是,据义修法师说寺庙间赠送佛像司空见惯,据此说明香山寺与白马寺间的关系,不足为凭。另外,在洛宁县涧口乡高湾村附近以前曾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也叫白马寺,与香山寺相联系的白马寺是否是这一座白马寺呢?
洛宁香山寺的开发在即,古老的寺院即将迎来新的纪元。然而,如果对于香山寺相关研究不能足够重视,不能收集到有力的历史实证,无论香山寺将来建设得如何气派,也难以掩饰缺乏实证的尴尬。希望这篇肤浅的文章,能怕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研究香山寺,拨开迷雾,还原真实的洛宁香山寺!
;m8UV-?;`4F$J.]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