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不知道该如何讲述杨伟红的厨艺之旅,唯有一句话可表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砖窑当苦工、在码头当装卸工,累到在能拧出水的被子里睡一晚……正是品尽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才使他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寻找到厨师这份“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职业,也成就了梅家菜第四代传人、太原西山酒店及西山大厦行*总厨杨伟红。
今年47岁的杨伟红有着太多的荣誉和光环。年,16岁的杨伟红便远离家乡开启了打工之路。“没有什么文化,只凭着自己的热情,想着能自己养活了自己,就从家跑出来了。”杨伟红回忆,“一开始在砖窑厂当苦工,后来跑到秦皇岛码头当装卸工,在工地上干过钢筋工,还在小饭店洗过碗,吃苦受罪的活大部分都干过。”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伟红结识了上海衡山宾馆的西点师傅王永善。在给王师傅打下手的过程中,王永善也教给他很多西点的制作配方和流程。
年,杨伟红跟随秦皇岛如意酒家的厨师长杨捷鸿学习淮扬菜,由此开始学习中餐。
年5月,杨伟红跟随师傅来到舟山市的银苑酒家打工。“这是当地有名的饭店,生意火爆。淮扬菜和广式茶点是饭店的两大招牌。我们经常从早忙到晚,有时还要做夜宵,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当地空气潮湿,有时回了宿舍,被子都能拧出水。”
年12月,在师傅的引荐下,杨伟红前往北京学习梅家菜。梅家菜是梅兰芳的独家美食,借南派淮扬菜和北派谭家菜之长而成。梅家菜每道菜分量不大,据说一年四季按不同时令节气而创制的菜肴做法,加起来有多道。
接触了梅家菜后,杨伟红认识到自己的厨艺无法驾驭这些名菜,于是从零学起,在熬汤、选菜、烹饪等步骤中慢慢累积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会了梅式鸡粥、七彩鱼丝等代表菜。年,杨伟红带队来到太原市迎泽公园南门的“梅府家宴”执掌后厨。
“因为梅家菜推崇自然和养生,所以当时在太原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许多人慕名前来品尝。也是从那时起,梅家菜逐渐走进老百姓的视线中。”杨伟红回忆。
年,杨伟红来到太原西山酒店担任行*总厨。除了本地菜之外,他还引进了淮扬菜、谭家菜和梅家菜,丰富了酒店的菜系,使餐饮部月营业额从70余万元上涨到余万元。
不久,他又被派到西山大厦担任行*总厨。除了丰富大厦的菜系之外,他还潜心研究婚宴等主题宴席,开发了高档次的养生宴,同时提升了服务档次,使大厦成为周边响当当的饭店。
回首自己的厨师生涯,杨伟红感叹:“这个职业不仅需要悟性,而且需要勤奋务实。梅家菜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底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它、喜欢它。”
END
采写︱全媒体记者秦岭
鸣谢︱杨伟红
摄影|全媒体记者李建*
编辑︱全媒体编辑韩艺红
往期回顾
名厨风采︱王云浩:传承与创新中展现晋菜风韵
名厨风采︱王力群:桃李天下诠释名厨初心
名厨风采︱闫润明:美食路上,刻下山西印记
名厨风采︱李克书:让谭家菜“飞入寻常百姓家”
名厨风采︱付晓江:从名厨到管理者的华丽转身
名厨风采︱靖中宽:三尺灶台烹出五彩人生
名厨风采︱侯世宏:匠心传梅香巧手迎宾客
名厨风采|杨章平:以“改变”攀登厨艺高峰
名厨风采|王志强:用“心”赋予晋菜新的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