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衡山匠人驻守上海大厦半个世纪的服务老 [复制链接]

1#

上海大厦,这栋与城市同名的建筑,也与这座城一起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凡是住在上海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过它的大名,有的人与它只有过一面之缘,也有人与它结下了一辈子的缘,上海大厦的VIP接待经理王思云就是后者。

从“螺丝钉”到“主要骨干”

王思云与上海大厦的相识,得从四十八年前说起。时间回到年,那时可没有什么自由择业的说法,18岁的王思云中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上海大厦做客房服务员,以学徒制的方式跟着师傅边学边做,负责12楼的客房清扫。

△从18岁到66岁,

上海大厦已然成为了王思云的第二个家

在日复一日的客房服务中,最让王思云难忘的,莫过于进入上海大厦的第二年,就参与了周恩来总理与法国总理蓬皮杜会面的接待工作。作为一个还未出师的学徒员工,当时的王思云只是众多服务人员中一枚不起眼的螺丝钉,彼时的他根本想不到,日后这份重要工作的主要骨干,会变成自己。

△王思云年在上海大厦与师傅们合影

20世纪80年代,酒店发展中宾接待工作,拥有出色工作经历的王思云被调至接待岗位,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着接待模式,就这样一路做到了VIP接待经理,直至今日。

在上海大厦18层的观景台上,有一块“世界各国领导人与友人莅临上海大厦登高”铭牌,王思云说这上面超过半数的接待自己都有参与,此外还有许多未标出来。

接待无小事

用心、细心

年11月王思云在上海大厦18楼露台

年王思云在上海大厦18楼露台

当回忆起这近50年的工作经历与经验,王思云提及最多的就是“用心”、“细心”二词。他谦虚地表示,其实接待工作不难,但就是要细心观察、用心去做,要仔细了解宾客的行程及生活习惯,与客房部与厨房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接待无小事”,是他一以贯之的信念。

年11月在上海大厦18楼会见厅

年在上海大厦客房

还记得有一次,因对方对接人员的失误,一位来宾比预订的提前一天来沪,而且还有仅仅十多分钟就要到达,而酒店内此刻尚未准备就绪,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思云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果断与沉稳,与客房部、餐饮部紧急调配,沟通,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接待任务。

△王思云和上海大厦服务团队

△年与实习生在18楼露台合影

访谈中,王思云还透露了一个小小的独家秘诀,那就是无论前一天晚上多晚结束,第二天他一定会亲自早起询问宾客的住宿感受。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几句,既能及时改进服务质量,也顺便排解了宾客可能存在的不满情绪,维护酒店形象,一举两得。

年12月5日去浦东机场接申博成功凯旋归来的专机

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王思云精心收藏的会客证

当问及面对容错率为0的接待工作是否会感觉疲倦,王思云笑着说自己很神奇,一到工作岗位就会忘记疲倦。这种令人羡慕的“超能力”既是王思云本身的体质优势,也源于他对这份工作的匠心。

与王思云交谈的过程中,他时不时要确认一下,是不是有人找他,是不是有事情需要处理,一刻也不容自己松懈,甚至一掏口袋,就能拿出一本接待手册,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认真和严谨,不是一天天,而是论年计算积累下来的习惯。

上海大厦俯瞰变化图王思云摄“我看着海鸥饭店盖起来,又看着它拆掉”

在这里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王思云,对大楼及周边情况如数家珍,也习惯着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带大大小小的变化。

从18岁到66岁,王思云的大半辈子时间都在上海大厦度过,跟着这片土地一起成长,亲眼见证一段段历史的发生。如今站在这里,王思云的身子板仍和从前一样挺拔,语气亲善有力,看不出一丝老态。

虽已是退休返聘的王思云仍然如年轻时一般兢兢业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与上海大厦,与衡山集团一起,迈步走入下一个更好的时代。

文/图_雪梨范筱明王思云

本月衡山读者福利请收好!本月抽奖预告

参与方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