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手术费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579215.html“洞里春光无限,星灿烂,都应是云中剑舞光按。”“仙户启,石乳侧垂银蒜。”这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咏朱陵仙洞》的词句,此番描绘,风光奇异,有琼宫玉宇般景色。这个“神仙洞府”,就是衡阳八景之一----朱陵洞。朱陵洞有水帘洞为“南岳四绝”之一,位于紫盖峰下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公里。
神话传奇
清李元度《南岳志》载,有人曾在水帘洞的沙砾中掘出了唐代投下的“金龙”,它满身渍染铜绿,铸作精致,牙张爪奋,栩栩如生。水帘洞壁下乱石中,过去曾经有处石罅,裂隙微开,如静心细听,就可听到一阵阵美妙的音乐声,如果游人们诚心洁志,斋戒顶礼,从石罅中望下去,还可以看到里面有间丹室,摆设着金床玉几,富丽堂皇。
后来,据说在宋太宗至道年间(—),有位怀了孕的妇女也去窥视,便触犯了“仙人”的禁忌,于是石罅密合,再也看不见什么了。据说,每当风清月白,山幽入静的时候,水帘洞的石壁内的确会流出一阵阵音乐声来的,不过这音乐声不是什么宫廷的乐曲,而是隐隐约约的一片清脆动人的牧笛。“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笛曲子很好听。如今,还有人夜里摸到水帘洞前听吹牧笛。
另一则神话是道士们、和尚们口里的神话,说的是唐穆宗李恒长庆年间(——)的事。
据说有位法名悟空的和尚来到朱陵洞,听说水帘洞里住有仙人,便想到里边去叩谒。这时的水帘洞,万木撑天,藤萝遍地,乱石纵横,草横苔滑,无路可循。悟空和尚一个劲地攀萝穿石,历尽辛苦,居然让他攀到了水帘洞第二叠石壁前。正在又饿又累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位道士端坐在用藤萝编织成的绳床上,默然不动,也不理人。
和尚告诉道人说自已已经攀援了一天,又饿又累。道士笑了笑地站起来,指着石头地面道:“这里面有米,你挖吧。”和尚用带来的撅子刨开石头,果然在挖下去三四寸深的石头里找到了近一斗陈米,已经发*了。道士便命生火煮饭。饭煮熟后和尚才吃了半口觉得太硬,便辞谢不食。
道士笑道:“你吃不了,我吃给你看。”他一面狼吞虎咽,一画又说:“这是石米,是千年石精所化,食之长生,你福分不够,可惜。”说罢便跳上一枝枝断木危梢的高处,猿揉鸟飞。接着又跳上绳床,舞蹈旋转。渐渐地,道士的脚不点绳床,愈转愈快,不见人影,只有一只朱红色的凤凰,冲霄而去。
朱凤,是南岳神的象征,悟空和尚深为惋惜,恨自己福缘太薄,不及受教,怅怅而回。后来,据说和尚自那次吃了半口“石米”后,过一年,还不觉得饥渴,于是也辟谷朱陵洞深山,不知所终。
禹碑寻踪
朱陵洞天在紫盖峰下,紫盖峰侧稍低一点的一座山峰,就是历史最有名的云密峰。紫盖、云密两峰并立并联,当地人呼紫盖为头峰,云密为二峰,因而朱陵洞天,道家所谓“大洞之乡”,实际是在紫盖、云密双峰之中。
说到云密峰,使人不山想到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的南岳禹碑,因为禹碑据说就在云密峰。衡山古称岣嵝山,因丽南岳禹碑又被称为岣嵝碑。
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来南岳寻禹碑不见,作了首《岣嵝山神禹碑》的诗,叹息而去。其实,据梁代刘显的《粹玑录》载,“萧齐高祖子铄封桂阳王,有山人成翳游衡岳,得禹碑,摹而献之。王宝之,爰采佳石翻刻,始见于世。”这就是说,禹碑的拓本在萧齐时即已出世,韩愈可能是见过拓本,不然不会在诗中描述得那样形象,说禹碑的字是“蝌蚪拳身薤叶披,鸾飘凤泊孥蛟螭”了。
现存的禹碑翻刻本文字,的确是蛇飞龙孥,而且是一种鸟头文字“鸾飘凤泊”了。但萧齐的拓本一直未传世。
唐代以道教为国教,宋代徽宗偏好道教,自称道君皇帝,南岳道家先后均因此鼎盛一时。如前所述,九仙之外,司马承祯、薛季昌、田虚应、邓中虚、何应虚、张太虚、刘元靖、谭峭、李冲昭以及宋代提举南岳各观,奉诏管理道观寺院的天师单惟岳;隐居著述,则有以《总胜集》传世的陈田夫;至明末清初,还有为豫、鄂、皖、湘一带人民感戴,呼为李道翁的李皓白,等等,都是盛极一时的人物。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朱陵洞天受到了诸多人文的青睐,形成了一道丰富的宗教人文景观。
南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