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巾帼英雄杨开慧叙事诗全集作者王应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叙事长诗(合集)

巾帼英雄杨开慧

——谨以此诗献给中国共产*诞辰周年!

作者/王应礼主播:梦锁清秋紫气东来.木蝴蝶

一、板仓杨家主播/梦锁清秋

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哀鸿遍野、阴风凄雨,大雾迷茫,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摇摇欲坠的清廷雪上加霜。

四万万国人含泪屈辱地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灾难沉重的华夏正在呻吟中将一场创世纪的风暴酝酿!

在古老的三湘大地飘峰山北麓有个美丽的村庄叫板仓,

村里有一位志向高远的“秀才”日夜为国家的命运惆怅!

他就是日后学贯中西的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杨昌济先生,

一位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扭转乾坤领袖的鸿儒栋梁!

一八七一年杨昌济出生在灵山秀水的板仓书香门第,

命途多舛的杨昌济八岁前不幸父母先后染病身亡!

十七岁上杨昌济与贤淑的二表妹向振熙喜结连理,

恩爱夫妻在相敬如宾中渡过了一个个艰难的时光!

婚后第二年出生不久的千金女儿杨琼命丧襁褓,

一八九八年儿子杨开智的降生才冲淡了夫妻的哀伤!

后来杨昌济在岳麓书院加入了谭嗣同、唐才常组织的改良学会,

戊戌变法的失败彻底击碎了杨昌济科举功名的“幻想”!

自此,杨昌济绝意仕途,避居家乡,研究经世之学,

在隐居乡间中设学授徒,播撒自己改良社会的理想!

一九〇一年十一月六日,飘峰山红霞万朵,身披盛装,

欢快的板仓溪唱着小曲穿过汨罗江向洞庭湖流淌!

拂晓时从板仓杨家右厢房传出了新生儿第一声啼哭,

杨昌济夫妇喜笑颜开庆幸自己的宝贝女儿降临世上!

夫妇俩感慨小女儿出生在中华民族苦难沉重的年代,

于是给女儿取名开慧,号霞,字云锦,以寄予厚望!

小女儿的出生为杨家波澜不惊的生活增添了亮色,

聪明漂亮的杨开慧在严父慈母关怀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沅陵“辰州教案”的发生和长沙泥木工人“抢米”风潮,

让隐居乡间的杨昌济不再深感生活黯淡、前途迷茫!

革命*人杨毓麟来信劝他东渡日本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于农历大年初二东渡扶桑!

临行前改名“怀中”以示自己背井离乡的游子情怀,

父亲的爱国情愫在杨开慧三岁幼小的心田里扎根生长!

七岁时父亲从国外来信让开慧到附近杨公庙小学读书,

此事引领了板仓有史以来农村女子上学读书的风尚!

辛亥革命后开慧动员妈妈与自己一起到衡粹女校读书,

母女同学的佳话成为四邻八乡众多女性效仿的榜样!

校长讲述的明治维新、*花岗烈士及辛亥革命的故事,

深深打动了杨开慧的心灵,她盼望着祖国的早日富强。

聪明好学的开慧在父亲鼓励下如饥似渴、博览群书,

从知识的宝库中汲取着有益于救国救民的新知和能量。

爱好文学的开慧最喜诵读南北朝的民歌《木兰辞》,

她渴望长大后为国效力能像替父从*的木兰一样。

一九一三年春,杨昌济学成归来回到阔别十年的祖国,

怀着“教育兴国”的一腔渴望返回日思夜想的故乡!

杨昌济回国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已被袁世凯篡夺,

湖南的**大权已落入立宪派*客谭延闿的行囊!

谭延闿见杨昌济学识渊博又先后留学“东洋”、“西洋”,

便聘请杨昌济主持教育界“大*”出任湖南教育司长。

杨昌济深感中国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不屑与*阀为伍,

他辞官不做,执意教书育人,为祖国把优秀人才培养!

杨昌济愉快地接受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聘请,

愿为这所不收学费、膳宿费较低的中级师范贡献力量。

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地处长沙南门外城南书院旧址,

从学校后面的妙高峰尽可鸟瞰岳麓书院和滔滔北去的湘江!

学校聚集着徐特立、王季范、杨昌济等教育界进步教师,

名师吸引了大批品学兼优的清贫学子来校苦读寒窗!

春暖花开时节杨昌济举家搬到了天鹅塘第四师范附近,

为方便寻找在家门口自钉铜牌刻隶书“板仓杨”于其上!

开慧随父母迁居长沙不久便高小毕业没再继续上学,

每天在父亲指导下于家中自学英文并阅读新文化典章。

一天傍晚,夕阳西下,杨昌济带着开慧登上妙高峰远眺,

只见湘江波光粼粼,长岛如画,一艘艘帆船破浪远航!

突然一艘挂着膏药旗的*舰怒吼着在湘江里横冲直撞!

江面上顿时波浪滔天,几艘小船瞬间被撞翻沉入水中,

杨开慧惊呼中问父亲:“这是什么船竟敢这么狂妄?!”

杨昌济指着湘江码头上悬挂米字旗、星条旗的船只,

给女儿讲解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一桩一桩!

开慧望着水陆洲上“日清”、“太古”、“怡和”等外国公司的洋房,

脸色变得格外严肃,心情越发沉重,愤怒中透着悲伤!

开慧幼小的心灵疑窦丛生,经过辛亥革命洗礼的湖南,

为什么依然洋人横行,*阀混战,民不聊生,*局动荡!

从此,开慧除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外更加关心时事*治,

总是在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中把国家大事挂在心上!

二、定情润之主播/梦锁清秋

就在杨昌济到第四师范任教、举家迁居长沙的时候,

有一位来自湘潭农村名毛泽东、字润之的考生很不寻常!

在一九一三年春季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招生考试中,

二十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成绩名列湖南全省考生金榜!

特别是毛泽东韶山五年私塾、两年务农、长沙当兵半年的履历,

杨昌济预感这位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勤奋好学的学生将来必是国家“栋梁”!

毛泽东对杨先生教授的伦理学、哲学和教育学很感兴趣,

杨昌济对毛泽东的远大抱负,锦绣文章,好学深思,格外赞赏。

一九一四年春天,省立第四师范与第一师范进行合并,

杨昌济转入第一师范教书,毛泽东随之步入一师学堂!

杨昌济的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

杨先生鼓励学生潜心向学,正大光明,要“高尚其理想”!

毛泽东因杨昌济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品德高尚成了老师家的常客,

师生间的频繁往来为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结识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杨开慧认真阅读着父亲推荐的毛泽东《讲堂录》读书笔记,

笔记的内容和眷写工整的文字都刻在了杨开慧的心上!

杨开慧喜欢听毛泽东纵论天下大事和救国救民的道理,

她更赞美毛泽东在“反日反袁”和“驱逐校长”活动中的豪气和胆量!

杨开慧经常请毛泽东解疑释惑并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让毛泽东过目,

她时常侃侃而谈给毛泽东推心置腹诉说自己的理想!

当毛泽东兴奋地告诉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成功的消息,

十七岁的杨开慧听后激动不已,失眠了一个又一个晚上!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与杨开慧交往了五年,

两人相互鼓励、相互关爱的友谊之花开得艳丽芬芳!

一九一八年初夏,二十五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要毕业了,

五年间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毛泽东刚刚结束修学储能的师范学生时代的时候,

杨昌济作为知名的教育家被北京大学聘请为伦理学教授携家北上!

一九一八年初秋的北京,空气沉闷,乱象丛生,烟雨苍苍,

北洋*府翘首以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分享!

曾经鼎力支持张勋复辟的康有为也给巴黎和会奋笔疾书,

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庚子赔款、收回胶州湾租地的主张!

仁人志士呼吁北洋*府通过巴黎和会来改变中国八十年来受辱的历史,

蔡元培牵头的华法教育会号召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以改变半殖民地的现状!

杨昌济从蔡元培处得知了正组织部分学生赴法留学的消息,

他连夜给毛泽东写信告知赴法勤工俭学以救国图强!

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同学们正在为毕业后的趋向迷茫,

杨昌济来信提及的赴法勤工俭学让同学们看到了希望!

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二十五名同学于八月十九日到达北京,

进京后毛泽东便到豆腐池胡同九号恩师杨先生府上看望!

毛泽东、杨开慧虽说分别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两人却感受了古语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漫长!

毛泽东见杨开慧依然梳着蝴蝶头发型,身着粗布布裙,

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

吸收着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繁忙中毛泽东为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事情四处奔走,

闲暇时毛泽东与杨开慧携手漫步在北海公园、故宫广场!

在北风呼啸的严冬,毛泽东、杨开慧看到了北方的早春,

银装素裹的树木让毛泽东想起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行!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心越贴越近,眉目中传递着爱的波光!

母亲向振熙悄悄发现了女儿杨开慧为毛泽东缝补衣裳,

杨开慧羞怯的表情也没有逃过慈父杨昌济默许的目光!

毛泽东和杨开慧在杨昌济、向振熙两位老人的支持下,

这对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恋人终于订下了金婚一桩!

为解决生计问题杨昌济托蔡元培给毛泽东安排了一份工作,

让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在李大钊手下管理十五种中外报章!

北京是北洋*府各派*阀角逐权利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京大学又是新旧思想、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战场!

在这里毛泽东不仅读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书籍,

还结识了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毛泽东这期间热情地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哲学学会,

到天安门广场亲耳聆听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演讲!

从此,毛泽东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从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学说中思索中国革命的方向!

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几个月的所见所闻所想,

使他更加清醒地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复杂和百孔千疮!

当下国是危难需要有人到国外学习新知回来改造中国,

更需要有人留在国内脚踏实地、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

毛泽东感觉自己对中国社会的情况知之研究甚少,

他毅然放弃去法国勤工俭学,决定留下来多做国内的文章!

杨开慧一时间被毛泽东心忧天下的广阔胸怀深深感动,

在西山卧佛寺养病的杨昌济先生也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一九一九年三月十二日,毛泽东告别恩师全家前往上海,

他亲自欢送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出国留洋!

在上海毛泽东拜访了被北洋*府逼到上海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

几天后毛泽东回到韶山看望了久卧病榻的母亲并亲侍药汤。

毛泽东和杨开慧在北京分别时两人约好互通信件,

两人的书信往来皆以“霞”、“润”称呼互诉衷肠!

回长沙后毛泽东为便于工作住到修业小学当了历史课教员,

在长沙教育、新闻和社会各界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中国的*局由于袁世凯篡夺*权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

三湘大地在*阀混战中诉说着城乡人民饱含血泪的悲伤!

湖南曾相继遭受北洋*阀汤芗铭、傅良佐的肆虐统治,

去年张敬尧又被皖系*阀头子段祺瑞任命为三湘“皇上”。

张敬尧伙同他的三个弟弟恣意实行暴*,烧杀抢掠,

“督*兼省长”的张敬尧早已把人民逼到了*泉路上!

当时湖南民间流传着这样痛骂张敬尧四兄弟的歌谣,

堂堂乎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张*不除,湖南无望!

巴黎和会无视中国诉求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从北京席卷了中国天南地北的城乡!

毛泽东动员长沙二十个学校举行了支援北京学生运动的游行示威,

亲日派段祺瑞的走狗张敬尧派*警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动了刀枪!

湖南学联创刊了“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的《湘江评论》,

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了创刊宣言和二十余篇揭露抨击时弊的文章!

恼羞成怒的张敬尧暴力解散学联,胁迫学生停止反日运动,

悍然将刚刚印出的《湘江评论》第五期查封扔进湘江!

张敬尧骑着高头大马带领大刀队在长沙城大开杀戒,

张敬尧的四弟张敬汤领着*警千余人将演讲学生殴伤!

毛泽东和同学们公开揭露张敬尧倒行逆施的祸湘罪行,

为争取全国舆论支持决定率领湖南代表团赴京“驱张”!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

此时的杨昌济因病情加重,已从卧医院病房!

毛泽东从杨先生消瘦憔悴的面容和开慧红红的眼睛中,

分明看出了杨先生病势难起、病入膏肓的不祥之光!

杨昌济强打精神向毛泽东问起湖南近一个时期的局势,

毛泽东向恩师汇报了湖南五四运动和“驱张”的情况!

杨先生叮嘱毛泽东“驱张运动”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毛泽东表示此次不把张敬尧赶出湖南地盘决不收场!

杨开慧关切地问“听说伯母病逝,家里一切还好吧?”

毛泽东说母亲患瘰疬病于十月五日谢世,已安葬在象鼻山上!

医院立即和代表团成员四处串联,

动员湖南在京的学生、议员、名流、绅士团结“驱张”。

十二月底在北京“驱张”斗争进入高潮的关键时刻,

毛泽东撰写了“迫恳撤惩”张敬尧的呈文

要求国务院递送大总统徐世昌救湘!

一九二〇年的新年,在毛泽东等人火热的驱张运动中蹒跚走来,

杨昌济的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却没有一点好转迹象!

一天晚上,杨昌济见毛泽东气喘吁吁又来到病房看望,

杨先生颤抖着从身上掏出一块怀表递给毛泽东说:

“润之,这块表跟我多年,在日本、英国一直戴着,你作个纪念吧!”

毛泽东接过伴随恩师多年的怀表心绪难平,热泪盈眶!

杨昌济又说:“你和开慧的事我全知道,开慧年轻幼稚,你要多照顾她!”

毛泽东深鞠一躬说:“先生、师母请放心!我一定要做开慧坚强的臂膀!”

一九二〇年一月十七日上午五时,病魔夺走了杨昌济五十岁的生命,

临终前的瞬间杨先生正与友人谈话,嘴里不停地喃喃着“吾意正畅”!

一代名师杨昌济病逝的第七天毛泽东家里又传来噩耗,

五十一岁的父亲毛顺生于一月二十三日突发伤寒在韶山冲病亡!

因为驱张之事和恩师杨昌济病逝毛泽东无法赶回韶山,

毛泽东在悲痛万分中打电报让大弟弟毛泽民在家为父亲发丧!

这期间毛泽东接到了上海新民学会和让他到上海“驱张”信函,

毛泽东无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时也没了主张!

杨开慧洞察出毛泽东的心思后劝他必须以大局为重,

杨开慧开出了毛泽东顺路护送灵柩到武汉再赴上海这一“妙方”。

三、喜结连理主播/紫气东来.木蝴蝶

安葬完父亲后杨开慧回到长沙城进入福湘女中求学,

不料福湘女中校规森严,学生每天必须唱赞美诗,简直是一座教堂!

杨开慧拒绝上《圣经》课,推脱有病不做祷告、礼拜,

躲在寝室里阅读《新青年》、《湘江评论》和一些进步文章!

她在女中校刊上用生动、通俗、泼辣的白话文发表稿件,

抨击封建*阀的反动统治,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杨开慧在福湘女中学生中宣传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

还十分踊跃地参加湖南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活动“驱张”!

杨开慧的到来吹散了福湘女中教会学校沉闷的空气,

在学校传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

张敬尧在湖南人民强烈反对和全国舆论猛烈抨击下很快逃出湖南,

长沙市民反对强权、抵制日货、打倒*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六月十八日在上海的毛泽东发表了《湖南人民的自决》,

秉持湖南*局建设“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的立场!

六月份毛泽东与上海共产*早期组织领导人陈独秀进行了长谈,

正在上海筹备组建共产*的陈独秀对毛泽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九二〇年七月七日,毛泽东受陈独秀委托回到长沙

秘密创建共产*早期组织,

翌日,毛泽东淋着小雨,迈着轻快的步伐到福湘女中把杨开慧看望!

毛泽东与杨开慧重逢不久被一师校长任命为第一师范附小主事,

这一职位使毛泽东有了比较宽裕稳定的收入、获得了相当的威望!

毛泽东针对当时青年人“脑子饥荒”胜过“肚子饥荒”嗷嗷待哺的现状,

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毛泽东开始筹办以推销新书报、

介绍新思想的文化书社,

毛泽东撰写了《发起文化书社》和《文化书社组织大纲》。

毛泽东找了文化、新闻、工商界的知名人士筹集了四百多元资金,

算来算去开办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新式书社费用依然紧张!

杨开慧把开办文化书社的情事铭记在心,她执意要为毛泽东帮忙!

她劝说母亲拿出父亲去世时北京朋友寄来的奠仪费用,

杨开慧手捧着母亲从抽屉里拿出的银元眼泪汪汪!

长沙市最早的公开发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文化书社,

经毛泽东和好友易礼容等精心筹划于九月九日在潮宗街五十六号开张,

一本本《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社会主义史》等

几十种进步读物摆在了书架之上!

毛泽东把文化书社当成了开展建*建团工作的重要联络地点,

杨开慧也把书社当作刻苦攻读马列著作、联络进步青年的课堂。

文化书社成立后杨开慧遵从毛泽东的安排担任了省学联的宣传工作,

她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帮文化书社工作,一边在各个学校之间奔忙。

杨开慧组织各学校讲演队进行反帝反封建和反*阀统治的宣传,

她联系长沙的学校越来越多,联系的女同学越来越广!

一九二〇年冬,杨开慧光荣地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杨开慧负责的省学联宣传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是年冬季,毛泽东和杨开慧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结合了,

杨开慧一不坐花轿,二不用媒妁之言,三不要嫁妆!

两人在船山书社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花六元钱宴请了至亲好友,

杨开慧当晚夹着书包搬进了毛泽东一师附小主事室简陋的“洞房”。

杨开慧与毛泽东的结合是自由选择和自由恋爱的结果,

她“不做俗人之举”的婚礼,不愧是教育学家杨昌济培养出的“骄杨”!

四、开慧入*主播/紫气东来.木蝴蝶

杨开慧婚后在学校继续宣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

在杨开慧带领下福湘女中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始高涨!

杨开慧和进步同学一起在长沙城里办起了贫民识字班,

同学们轮流给那些没钱上学的穷人家的孩子去把课上!

学校害怕留着短发有“过激派”特征的杨开慧搞学生运动,

试图以违反校规处罚她不允许上课让杨开慧大失所望!

杨开慧用嘲笑的口气发出声明:“书可以不读,学生运动非搞不可!”

她毅然选择从福湘女中退学去追逐自己幸福的梦想!

开慧从福湘女中退学后毛泽东又多了一位得力助手,

毛泽东立即把争取湖南劳工会的工作提到了日程之上。

杨开慧和柳直荀、夏明翰一起陪同毛泽东到第一纱厂考察,

发动纱厂工人反对商办,订立条约,为合法斗争树立了榜样!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日,*的“一大”后湖南中国共产*支部成立,

中国共产*犹如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照亮了杨开慧前进的方向!

一九二二年初,杨开慧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

成为*的历史上第二位女*员,

入*后的杨开慧信心百倍,周身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力量!

为搞好*的理论阵地建设毛泽东在船山学社创办了自修大学,

杨开慧积极参与筹建工作,协助毛泽东让*的理论阵地早日启航!

杨开慧积极踊跃地参加了湖南劳工会领导的工人运动,

杨开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锻炼,在锻炼中迅速成长。

中国共产*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已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的现状迫切需要用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武装!

一九二二年,毛泽东组建了粤汉铁路、安源路矿、新河铁路工人俱乐部,

开出了工人夜校这剂文化教育和*治思想启蒙的甜蜜“良方”!

杨开慧因有平民识字班的教学经验自荐去夜校讲课,

她手提马灯,夹着书本,步履轻盈地踏进了工人夜校的民房。

课堂上,杨开慧娓娓道来全是工人阶级翻身得解放、扬眉吐气的故事,

她从国外讲到国内,从长沙讲到路矿,工人们听得心花怒放!

杨开慧在夜校启发工人们说: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

列强、*阀、资本家、土豪以及外国侵略者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

咱们工人贫穷绝不是因为我们生辰八字不好命中受苦,

而是因为反动分子、资本家把我们劳动成果剥夺净光!

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会拥有幸福的明天,

工人们听了杨开慧入情入理、深入浅出的讲课豁然开朗!

大家由衷地佩服“杨先生”的讲课内容精彩,生动形象!

杨开慧和毛泽东根据铁路工人的实际又自编了教材,

持续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工人运动的走向!

工人夜校的及时创办使学员思想*治觉悟大大提高,

为日后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熊熊地火的燃烧积蓄了能量!

一九二二年中共湖南*支部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

毛泽东担任书记,委员有何叔衡、易礼容、李隆郅、郭亮。

区委早期秘密机关设在毛泽东租住的清水塘二十二号,

这是长沙城郊小吴门一栋偏僻的青砖青瓦的平房。

房子紧靠火车站,与全省各地*的组织联系比较方便,

清水塘附近安全系数较高,夏秋时节还有瓜棚绿荫掩映。

杨开慧担任了区委秘书、机要、文印、联络、总务等多种职务,

每当夜幕降临,杨开慧便忙于警戒安全、会议记录、材料整理,收拾会场!

毛泽东创建和发展*组织、发展工人运动许多工作需要杨开慧帮助,

杨开慧常常顶风冒雨把文件、指示传递到湘区各个*支部秘密联络的地方!

一九二二年湖南全省遭受自然灾害,粮荒严重,铜元贬值,物价飞涨,

长沙泥木工人工资依然是一九一七年张敬尧定的标准,

工人一天只有一角钱微薄收入,难以果腹,面临饥荒!

工人发的工资都是湖南官钱局印着鸟的图案的“鸟票”,

这官钱局坑人的“鸟票”贬值速率早晚各异更是荒唐!

长沙五六千泥木工人的行会“鲁班庙”始终由勾结官府的痞子把持,

泥木工人要求上涨工资的强烈呼声被“鲁班庙”搁置一旁!

杨开慧提出先建立工会,彻底斗垮“鲁班庙”,再组织工人上涨工资,

杨开慧的提议与毛泽东不谋而合,实施中顺顺当当!

毛泽东帮助泥木工人成立了工会组织斗垮了“鲁班庙”,

工人们依据毛泽东起草的《长沙泥木工会章程》涨薪有了保障!

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在欢庆泥木工人斗争胜利的时刻,

杨开慧与毛泽东的第一个医院剖腹产来到世上!

毛泽东领导湖南工人运动的显著成绩受到了*内外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