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厦
一路成长、脱胎换骨是浦东的符号,
这个闪耀着的、城市的天际线,
让一切成为了历史。
浦江对岸的上海大厦,
聚焦了上世纪的目光。
而今作为目睹浦东成长三十年的他,
历久弥新,为我们讲述着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与带着玻璃幕墙的陆家嘴大楼们相比,
上海大厦的外表是朴实无华的。
*褐色的泰山砖整齐排列,
一直保留着建造时的原本样貌,从未更换。
隔江相望,是繁华的陆家嘴。
滑动领略浦东今昔变化
三十年前,没有开发开放的浦东新区
还谈不上“新”这个字,
农田遍布,芦苇摇曳。
三十年来,上海大厦,看着浦江两岸
隧道穿越、大桥飞架、地铁飞驰,
浦东浦西一水相连。
上海大厦在江河交汇之处,
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
图1:年;图2:年
滑动查看外滩今昔变化
上海大厦,原名叫百老汇大厦,
于年建造,年落成,
建筑高度达78.33米,共22层,
与峻岭公寓、国际饭店一起,
共同构成了上世纪30年代外滩的三座最高建筑。
百老汇大厦建设图纸
百老汇大厦的业主,
是成立于年的“业广地产公司”
(所属英商安利洋行),
由于大厦位于百老汇路顶端
(今为大名路,年10月10日改名),
故取名百老汇大厦。
百老汇大厦老照片
-年间建设中的百老汇大厦
而建筑的设计,
由来自英国利物浦的设计师法雷瑞操刀。
凭借自己对魔都的理解,
从实用主义出发,
将百老汇大厦设计成近代摩天大楼的结构。
楼层外墙用浅褐色泰山砖贴面,
只在女儿墙压顶等处以带有ArtDeco(装饰主义)
风格的圆形花边收头点缀。
别致的是,他用了“天阶”手法,
从第11层对称逐层收进,
整个建筑呈现出“山”字形态,
给人凝重大气之感。
矗立在苏州河与*浦江的交汇点,
上海大厦好似一张“屏风”,
为北外滩架起了一座宏伟地标。
百老汇大厦设计师法雷瑞
上海大厦营造公司新仁记的对外广告
上海大厦旧景
建筑的标准层平面呈现出八字形状,
缘何这样设计?
一是因为这种结构可以更好的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
同在大厦两侧的房间均能拥有较为广阔的视角;
二是因为这种结构能够避免地基不够稳固的问题。
因*浦江外滩是泥沙堆积的软土地基,
在建造时,
工程团队自然也考虑了地基可能会下沉的状况,
在材质上选择了轻型高强度铝合金钢材。
至今,大厦都没有出现下沉或倾斜的现象。
登上上海大厦18楼的观景露台,
你将获得无死角的观江视角,
这里曾经有着很多名人痕迹,
在这里,
你就会看到最具魔力的上海,
传统与现代相依,
传承与创新并重,
领略一番上海的魅力。
上海大厦十八楼观景平台曾到访过许多名人
上海大厦珀玏坊西餐厅获得北外滩八大“最美地标”称号
不得不提的是,
上海大厦的建筑是经典的,它的淮扬菜亦是。
清淡、健康的淮扬风味,
一直以来是上海大厦所坚持的味觉符号。
年上海大厦的淮扬菜菜单
(由沈嘉禄先生提供)
17楼宴会厅可遥看浦东景观
上海大厦17楼宴会厅,
窗外苏州河与*浦江景尽收眼底。
据说,今年这里的年夜饭很早就订满了,
所以想订年夜饭的朋友需要在明年尽早预定。
上海大厦二号楼二楼、三楼宴会厅现推出年会套餐,
正在火热预定中……
戳下方蓝字链接或底部原文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上海大厦
一路有你,感恩同行
上海,与不同文化相交融着,
造就了她的开放包容、独具风格。
上海大厦,这座历经岁月磨砺,
却依然焕发勃勃生机的五星级酒店,
不断探索和创新,
是这座城市优秀历史文化的最好传承。
同时也站在时代的浪尖之上,
与对岸的浦东一起,
与上海一同,续写着魔都故事……
本月衡山读者福利请收好!本月抽奖预告
参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