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镇安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_北京看白斑病正规医院_北京中科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镇安历史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镇安属汉中郡辖地。

西汉时,镇安属汉中郡西城县辖地。

东汉末期(公元年~年),镇安归益州汉中郡。三国时属郇阳辖地。

西晋泰始二年(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阳北部设置丰阳县,属上洛郡,辖今山阳、镇安、柞水。东晋建武元年(年)撤丰阳,镇安属上洛郡辖地。北魏太安二年(年)复设丰阳县,属上庸郡。

武则天通天元年(年)分丰阳西(即今柞水县界牌湾以南、宁陕县的东北部及镇安县辖地)置安业县,属商州。镇安从此时起开始设县。唐景龙二年(年)安业县属京兆府。景云元年(年)改属商州。乾元元年(年)改名乾元县,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后汉乾佑二年(年)改名乾佑县,属京兆府。

北宋开宝九年(年),乾佑县属永兴*路。南宋绍兴十二年(年),改永兴*路为京兆府路,县属该路京兆府。金朝废县,降为乾佑镇,入咸宁县隶属西安府。

元代,咸宁属陕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年)复设乾佑县,属金州辖。明洪武八年(年),复为乾佑巡检司,属咸宁县辖。

明景泰三年(年秋),因咸宁、长安二县民居分散,故在乾佑巡检司北置县,取名镇安,属西安府。成化十三年(年),改属商州。

清雍正三年(年),镇安属商州辖,商州直隶陕西省。民国二年(年)撤销西安府建制,镇安由汉中道管辖。民国22年(年)废除道的建制后,镇安由陕西省直辖。民国24年(年),镇安县改属中华民国陕西省第四行*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至1年。

1年11月,镇安县全境解放,隶属陕南行署商雒分区。年属商雒专区。年12月,柞水县并入。年9月,恢复柞水县。年商雒专区改名为商洛专区,年商洛专区改称商洛地区,镇安均属之。年8月31日,商洛地区改为商洛市,镇安属之至今未变。

文化艺术

镇安花鼓

镇安花鼓是一种汉族民间歌舞。在县内主要流行于西部“下河人”居住地区。明清年间,鄂西北襄阳和郧阳等地区因水旱灾害,不少民间艺人沿汉江上溯,流落于镇安。从而使湖北的琴子戏(即现在的大筒子戏)和八岔广泛流传,再与本地的灯歌小调融合,形成了一个定型的剧种,即“二栅子”戏。从它初步形成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镇安“二栅子”班社的演出剧目大都是当地汉族民间生活小戏。如筒子《蓝玉莲担水》、八岔《蔡鸣凤辞店》、小调《吴三宝游春》等。

新中国成立后,花鼓戏获得新生。镇安剧团先后创作排演了《换猪》、《刘海戏金蟾》、《牧童与小姐》、《聂涛》等大型花鼓剧目,多次获得省市奖励。镇安花鼓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镇安渔鼓

镇安渔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说唱艺术。属于道情的一个分支,流传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明清年间,渔鼓由湖广移民传于镇安,与本地的花鼓小调、道情戏等民间音乐想融合,逐渐形成了“镇安渔鼓”这一独特的汉族曲艺曲种,渔鼓也是镇安当地流行最早的民间乐器之一。当地许多民间艺人背着渔鼓走家串户卖唱为生。到清朝末年,镇安渔鼓这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广泛传播被更多的群众所喜爱。

据《镇安县志》记载,镇安渔鼓起源于云盖寺镇黑窑沟,主要流行于我县西部“下河人”居住地区,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镇安渔鼓被列入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镇安县先后创作了《渔鼓秧歌》、《栗乡鼓韵》、《杜鹃花开》等渔鼓剧目。

镇安渔鼓传承人:赵光儒(省级)、王顺泉、陶文慧、陈佩、张梅、唐乐、王蓓、王娟、杨善钧、薛儒成、刘春香、刘蕾、唐仁晋、赵光儒、王玉文、王昌林、沈吉良、詹世友、周义钧、石常喜、范吉林、何玉刚、沈型礼、储波。

历史遗迹

岩屋村落遗址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中心点在今岩屋小学,东西约50米,南北约60米。遗址有陶窑。内有厚唇敛口钵、尖底瓶、小罐等。陶质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细泥红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

赵家湾村落遗址

属仰韶文化。在米粮乡十字河口的三角地带,由于大部分被河水冲毁,遗址面积尚未弄清,其灰色土里夹有泥质红陶片和夹砂红陶片。遗物有泥质红陶钵、尖底瓶残片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尖底瓶为线纹。

前湾村落遗址

属龙山文化时代。在白塔乡白湾村前湾,地处米粮河口的三角地带。遗址被水冲毁,面积为长30米,宽40米。灰层中有鹿腿骨,平底罐,陶碗等,纹饰多为绳纹,陶片以灰陶为主,褐色陶次之。

地方特产

镇安大板栗

板栗属壳斗科,落叶乔木。据史籍记载,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将栗、枣、柿、榛列为四大干果。

镇安大板栗早在周代已有生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镇安县志》载:栗树是镇安的特产树种,为中国栗北方品种中优良品种之一,以个大色润,甜脆适口,果粒饱满,营养丰富,品质独特著称。清《陕西通志》载:“镇安大板栗……秦为贡品”。镇安板栗自古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木本粮食”、“贤孝上品”。

板栗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唐朝药王孙思邈称之为“肾之果”。其性甘温,滋阴补肾,主治肾虚腰痛,其根皮治风湿性腰腿痛。唐、宋、清代板栗被列为宫庭御膳食品。镇安板栗产于秦岭之南特殊环境,含淀粉57%,植物蛋白8.59%,脂肪2.69%,葡萄糖18.59%,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是栗中极品。镇安大板栗年被原国家林业部鉴定为优良品种,年被编入《中国果树栽培学》教科书。年陕西果树研究所将镇安大板栗栽入《陕西果树志》。年被国家列入星火计划项目,年被陕西省确定为名特优商品基地,94、95、96连续三年荣获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年荣获中国西安名特新优果评品会干果金奖,年被国家定为全国板栗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镇安大板栗外贸出口也有较悠久的历史。明代初期、在北京、太原、洛阳、西安等地悬挂“镇安大板栗”招牌进行贸易,民国初期开始出口日本等国。随着基地规模的增大和产量的提高,板栗已成为贸易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畅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核桃

核桃,亦称“胡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种子富含油,味美,为优良的油料种,现代医学证明:核桃有很高的医药保健价值,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肠”之功效,用于温肺补肾,主治喘咳、肾虚、腰痛等症,被人们称为“万岁子”,“长寿果”。

核桃也是我县大宗林特产品。据《博物志·物名考》载:“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镇安核桃原来出产甚少,年后,自*和*府重视营造经济林木,核桃生产得到发展,尤其是年贯彻毛泽东主席“商洛一专区每户一升核桃”的批示后,县上成立了核桃研究所,发展速度加快,户户育苗移栽。年全县核桃产量.8吨,到年达到吨,年全县核桃树发苠有到万株,其中挂果万株,总产量吨,出口吨。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给镇安县颁发了“核桃仁出口质量优良”荣誉证书。经数十年发展镇安核桃已达到万株,年总产量万吨。

腊肉

镇安是腊肉之乡,相传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续陕西省通志稿》卷《风俗》载:“镇安县除极贫之家,无不宰牲者。淹以盐,熏以烟火,是谓‘腊肉’,经数寒暑不坏”。

腊肉淹制方法简单。即在冬、腊月“进九”后,把新鲜猪肉割成三、四寸宽的长吊(每吊均四、五斤),涂上食盐和佐料放在大缸内盖淹月余,再取出挂在通风的墙壁上,用柏树枝或艾蒿烟熏即成。

据中医考证,腊肉除具有重要的滋补作用外,还有祛火健胃、治头晕、大小便不通、口舌生疮等效应。

腊肉切成小片,呈透明状,佐料爆炒之后,香气四溢。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腊肉馈赠亲友已成为镇安群众的习俗。每逢喜庆佳节,人们就用缠了红纸的腊肉去庆贺吉祥。男女青年婚约时,男方一定要挑四吊最好的腊肉,送到女方家里,表示“亲事已成”。

甘蔗酒

甘蔗桔杆含量极高,是酿酒的好材料。麦*五月,人们播种于麦茬地,或田角地头的二荒地。待到九、十月间收回。砸碎切块,用麦曲(酒曲)、酒母搅拌,再放置酒窑密封发酵。十、冬、腊月取出在放置酒甑(酿酒之器械,下面铁锅烧开水,中间有木缸,木缸与铁锅之间有一竹笆用于盛放酒料,上置天锅盛装冷水),烧火蒸馏即可。甘榨酒清亮透明,甘甜爽口,醇香悠长,有祛寒化痰、强身健脾、温骨活血之奇效,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营养价值。镇安人热情大方,擅饮豪爽,这些酒是他们招待宾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镇安人不仅擅酿甘蔗酒,也常用包谷、麦子、柿子、红薯、苹果、拐枣、猕猴桃等为原料酿酒,酒以原料为名,十分受人欢迎。

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果。为银杏科,落叶乔木。银杏喜生于海拔米以下的肥沃沙质土壤和向阳地方。我县野生银杏历史悠久,最长的树龄长达多年。野生零星分布于我县柴坪、*家湾等地,它在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即可。

果略呈椭圆形,表面*白色或淡棕*色,平滑,一端稍尖,另端钝,边缘有2或3条棱线。壳质硬,种仁宽卵形或椭圆形,无臭、味甘、微苦具有润肺、定喘、涩精、止带等功效;叶能活血止痛、益心敛肺,化湿止泻;根能益气补虚弱;皮能治牛皮癣,是常用的收敛药物。银杏的用途非常广泛,除药用外,亦可作为副食品食用。

柿子

柿子,属柿树科,落叶乔木,我国原产。据《尔雅》中记载,我国早在年前就有柿属植物栽培。柿子是我县传统的木本粮食,当地常有“千年柏树万年槐,不知老柿何处来”的说法,它反映了柿树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

柿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汁多味甜,它能作柿饼、柿角,亦可酿酒、作醋、熬酱。柿果由于富含营养物质,因此也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柿果治肠胃病,止血润喉,解酒,对降血压有一定的疗效。柿叶可制茶,常饮可降血脂、助消化。同时,柿树木坚硬细腻,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

镇安柿子种类繁多。据果树普查资料,其品种有磨盘柿、绵柿、旱柿、牛心柿、水柿等10余个品种,其中以镇安磨盘柿、牛心柿、绵柿、水柿品种最好、分布最广。上世纪七十年代又从日本引进了甜柿,不经脱涩即可食用,耐贮运,商品价值高。

猕猴桃

猕猴桃,亦称“杨桃”、“洋桃”,属猕猴桃桃科,落叶木质藤本。猕猴桃的名子,始见于唐代。诗人岑参曾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猕猴桃因其形如桃,其色如猴头,而猕猴喜食,故有其名。”

猕猴桃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称:每百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C——毫克(比柑桔高5—10倍;比苹果高19—83倍;比梨子高30—倍);含葡萄糖、果糖10—12克;柠檬酸、苹果酸1.5—1.8克。还含有脂肪、各种氨基酸及钙、磷、钾、铁等各种矿物质。成熟的果肉中还含有一种蛋白水解酶,这种酶能把肉类的纤维白分解成氨基酸,阻止蛋白质的凝固,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医疗效果。据唐代名医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记载:猕猴桃能调中下气,主治骨节压、瘫痪不遂和少年白发。近代临床实践证明:对高血压、麻疯病、肝炎、神经衰弱、癌症有显著的防治的治疗作用,素有“中华水果之王”、“维生素果”、“长生果”的美誉。镇安猕猴桃分布较广,全县各地均有野生资源分布。主产区在达仁、木王、杨泗、文家、柴坪、余师、东川一带,年总产约万以斤。

象元茶

镇安县原达仁区象元乡(今达仁镇辖)地处旬河中游。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裕,土壤属酸性或微酸性,是适宜茶叶生长的好地方。“象元茶”始种于清康熙年间,迄今有多年的历史。据该地刘氏家谱记载,早在三百四十多年前,安徽刘国正从和州彭城镇迁来镇安象元沟。来时带有茶种,当年播种,翌年出土,长成蔸。不数年茶苗增至十五亩,名气方盛。刘氏殁,茶技失传,茶田荒废,廖廖茶苗不足三亩。嗣后,紫阳茶贩彭传清路过象元,指点制茶之法,茶田又有增长。到年彭传清被这里优越的茶叶适生环境所吸引,迁来象元定居。他亲手栽植管理经营茶树、炮制茶叶,所制“象元茶”汤色清绿,香味醇浓,沁人心脾,其名气日盛。

1年后,象元茶有了新的发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乡茶叶面积发展到多亩。八十年代以来,当地*委、*府把茶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业抓,确立了“规模开发、科技兴茶”的战略思想,不断加大投入,规范建园,引进技术,开发名茶,促进了象元茶的迅速发展。全镇茶园面积已达1.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3万多公斤。近年来,“象元”牌茶叶商标已注册。现有色香味美、品质优良的“象元仙毫”、“象元碧螺春”、“象元毛尖”、“象元清茶”等10多种茶叶名品精品,其中象元牌“白云”、“碧螺春”等几种优质茶叶成为名符其实的“深山佳茗”,远销全国7省56县(市),并首次东渡日本,深受消费者青睐。

镇安香菇

镇安特产之镇安香菇:香菇,又称香蜜、香信、香流、松茸,属担子菌冈伞菌、目侧耳料香菇科。分食用和药用,家生、野生两种。野生香菇生长在松、桐、柳、锻、槐等气候潮湿的林区地带(生长在马桑树上称*香不能食用)。镇安县香菇在60年代中期开始人工培育纯菌种,利用木屑或树为原料栽培,70年代中期出现了袋料培植。现在,镇安已研制出栗菇、喉头菇等新品种。镇安香菇年产量约30余吨。它为食用菌的一个品种,口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是一种人们可以长期食用的保健食品。经常食用镇安香菇可以预防血管变脆,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癌变能力,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倍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镇安香椿

镇安香椿,又称红椿。香椿树是镇安的野生乡土树种,广泛分布于全县各地。它是生长快,木质好的经济林木,主要分布在铁厂、大坪、米粮、西口、青铜、东川等乡镇。

镇安香椿食用的是嫩芽,椿芽即椿树之嫩芽,气味芳香,甘润可口,烹制食品的美味佳肴。香椿炒鸡蛋是镇安人款待宾客的上乘家肴。每年春季,芽叶长五、六寸时采集。镇安人传统加工椿芽有三种方法:食鲜椿芽,无论炒、蒸、凉调,都是风昧佳品。吃干椿芽,捞水后晒干。淹椿芽,把采回的椿芽铺开,一层椿芽一层盐,待食盐渍人椿芽后(淹制大约三至五天)用手揉匀,然后装人塑料袋密封储存,启封后可直接食用。红椿树不仅椿芽好吃,也是上好的用材树种,红椿木质深红透褐色,纹理直,木纹天然美丽,耐水湿,坚重耐用,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是家俱、建筑、车船、工艺等行业的优质原材料。

镇安黑木耳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黑木耳

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同时,它还有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功能,对无意中吃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异物有溶解与烊化作用。

风俗民俗

丧葬习俗

祭葬二礼,古有典制。据汉书载,周成王三十年,周公旦制曲章,确立礼节的模式及内容规范,称之周礼。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倡导克己复礼。作礼纪,是恢复周公之礼。规范了礼制细则,在朝规公礼的基础上,明确了人生四礼:“生之以礼,事之以礼,祭之以礼,葬之以礼”。惟事之以礼包括公规朝礼,而祭之以礼,包括祭皇天厚土祭列祖列宗和祭物、祭神*、惟祭礼最严而复杂,节制规范。

镇安宴席习俗

镇安山区民风古朴,旧礼仪很多,每逢婚丧喜庆都爱送礼。农村谁家有红白喜事,方圆几十里人家都赶去送礼,或现金,或粮食,或蔬菜,再穷也不空手去。送礼,就得请客吃饭,就得坐席。坐席讲究很大,不懂的人往往会闹出笑话。

镇安酒令

镇安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农村中只要是带淀粉和糖分的植物和谷物,都可用来酿酒,如包谷酒、甘蔗酒、柿子酒、橡子酒、红薯酒、菊芋酒、马桑子酒等等。酿酒普遍,饮酒人就多,就连某些流寓的客官来时滴酒不沾,临走时海量无边。饮酒时行酒令,可以助酒兴,活跃气氛。镇安虽不见吟诗作对那种高雅酒令,但简便易行的酒令颇多,记其要者有十种:

一、划拳;二、放马;三、大压小;四、凑单双;五、猜单双;六、猜有无;七、数三十;八、砸瓦罐;九、老虎杠子;十、一炮三响

酒令虽多,饮酒有节,过量则伤身失态,实不可取,奉劝贪杯者鉴戒。

镇安名人

聂焘

聂焘(--),字闲有,号环溪,湖南省衡山县人。雍正十三年()中举,乾隆二年()中进士,七三年()八月出任镇安知县。目击镇安穷荒僻壤,虎狼之窟,四境荒凉,山民贫苦。他说:“志在利禄者,易生厌烦愁穷之心,若志在民生者,更当切休养生息之念。”遂致力于民生,安心山区小邑供职,以实心行实*,为民造福。他“兹土七载,赢马麻鞋,疆域六百里,无远不到”,充分体察民情,谋求治理方略,开僻小邑。

乾隆三十八年()举乡饮大宾,卒年79岁。入镇安名宦祠、凤翔乡贤祠。著有《熟总》《镇安县志》《存知录》《环溪草堂文集》四卷及其他诗文。其父继模的《诫子书》入《*令全书》。

晏安澜

晏安澜,(1851~1919),本名晏文采,字海澄,号丹右,别号虚舟,光绪丁丑(一八七七年)进士,迁户部主事,“早岁好谈兵,覃精古今兵家言”,镇安县北阳山庙坪(今青铜关镇悦爱村)人。光绪三年(1877)殿试进士。历任户部山东司主事、升员外郎,度支管榷司郎中兼司长,佑参议丞、盐务处提调、盐*院院丞,会典馆、礼制馆、宪*编查馆、资*纂修、监修、顾问。咨议,四川盐运使等职。

晏安澜一生俭朴,宴客从简,平素对贫困朋友常解囊相助。在京多年居商山会馆,无私宅,直至68岁退职时才在北京购宅一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