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从历史人文,到乡村俚俗
这是一个与“乡情”、与“人文”
有关的交流平台
作者语:本文以时间为经线,将武穴及周边地区历史与地理结为一体,博采成篇沿革出,是为其历史之地理,亦为地理之历史。其目的是使我们不仅要知道武穴的今天,还要知道武穴的昨天和前天,继往开来,在武穴这块具有希望的土地上,谱写出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北宋时期的武穴历史
——广济“县学”初设
县学,旧时供生员读书的学校。科举制度童试录取后准入县学读书,以备参加高一级之考试,谓之“进学”、“入学”或“入泮”,士子称“庠生”、“生员”,俗称“秀才”。
北宋出现了三次兴学热潮。第一次在仁宗时期,由于科举取士,滥而空疏,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精贡举”、“兴学校”。于是大多数州一级*府兴办了官学,并创建了少数县学。第二次在神宗时期,第三次在徽宗时期,州学县学普及。徽宗大观年间(-),全国州学县学共有学生多人。从此,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遍布于县以上城市的官学网络。
通过实践,北宋逐步完善了学制、学法、学规等官学管理制度,并将太学的三舍法普及到州学。
县学,学制1年。北宋晚年,每年春秋两次招生,叫补试。以旬为单位建立教学周期,学习9天,休息1天。不过休息日往往还要练习弓射。每月考试1次,每学年举行1次升学考试,经州学审核,合格者可以升入州学外舍。
州学,学制3年。外舍生学习1年,经公试合格者升入内舍;再一年,合格者升入上舍。每隔3年,上舍生公试,合格者选入太学外舍。
州学公试非常严格,由官府派官员与学官共同主持,并采用密封糊名等办法,防止作弊。这是历史上十分先进的考试办法。学生升学升级的条件,除了成绩以外,还很看重品行。触犯学规者,留级甚至开除。
为了解决官学的经费开支,朝廷赐给“学田”,也有私人捐赠。于是官学学生全部享受公费补助。兴办官学,主要是官僚后备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宋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学校体系。县学作为宋代官方学校体系最基层的一级,在宋代的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无锡县学旧址
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即柴宗训显德七年(年),陈桥兵变灭后周,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年),赵匡义灭南唐止的16年间,南唐疆域日益萎缩,长江以北地尽为赵宋所辖,今武穴市境属宋淮南道蕲州广济县。广济县北部太平山,主峰双峰山(今在*梅县境)海拔米,是为西周时古匡国地,匡山由是得名。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称,北宋为避赵匡胤讳改匡山为大王山,匡山之名自此消失。后又因战乱居民避乱大王山中,故改今名太平山。南庐(山),北匡(山),匡山名失,名入匡庐。
太平兴国元年(年),五代十国结束,全国统一,分淮南道改为淮南东、西两路。
宋太宗至道元年(年),又改淮南东、西两路并为淮南路,治所在扬州,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陂、河南光山、北逾淮水,包有今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各一部分和河南永城、鹿邑等县。今武穴市境当相继属宋淮南西路、淮南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
宋咸平二年(年),北宋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左拾遗王禹偁被贬为*州知州,次年,改任蕲州知州,年,在蕲州病卒。他所写《*州竹楼记》被选入《古文观止》,成为千古名篇。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年)英山人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用一种细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的泥活字印刷方法,是我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改革和突破,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对后代印刷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生卒于英山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建树卓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创造者。
庆历四年(年),蕲州、*州始有教授办学,训导生徒。庆历五年,广济于梅川镇东北始设县学,又称儒学,元末毁。至明初首任广济县令胡昇重建,后任知县陈景昌迁至梅川东南一里,明正统初,知县陈显重修。
北宋景佑三年(年)八月,我国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贬为夷陵(今宜昌市)令,途经广济遇大风,泊港2天,应渔民请求,以该港货物盘上盘下,遂以为盘塘取名。
宋神宗熙宁五年(年),淮南路又分为东、西两路,淮南东路治所在扬州,淮南西路治所在寿州(今安徽凤阳县)。淮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和县以西,湖北*陂、河南光山以东的淮南、江北地区,元废。宋朝今湖北境有*州、蕲州属之。*州齐安郡属县有*冈县、*陂县、麻城县,蕲州蕲春郡属县有蕲春、蕲水、广济、*梅、罗田、英山等县。今武穴西南对江永兴(阳新)及大冶、通山属江南西路兴国*。今武穴市境当属宋淮南西路蕲州蕲春郡广济县。宋元丰年间,广济县设有灵泉乡、永兴乡、太平乡、安乐乡。
宋元丰三年(年),大文豪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而谪居*州,贬为团练副使,他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故称苏东坡。他与建树卓著的蕲水名人北宋医学家庞安时交往甚密,称其为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在其兄苏轼谪居*州五年间,多次来*州,写下了《赤壁怀古》等许多著名诗文。苏轼游历鄂东各地,在*州所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赤壁赋》,成为千古绝唱。其在悬崖上所题赤壁二字,盖住了赤壁之战古战场的名声,真成了文武同赤壁。
元丰五年(年),北宋著名*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辞去丞相职务后,以61岁高龄来到*州,并赴罗田登上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在此所写《九井》长诗,表达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宋元祐八年(年),以蕲水县石桥镇分蕲水县复置罗田县,属蕲州。武穴市前身为广济县,广济县前身为永宁县。今武穴市境历史上曾先后以国隶属有英、六、弦、匡、潜、舒、吴、越、楚、衡山、淮南等国;以州隶属有荆州、扬州、江州、豫州、郢州、北江州、西江州、南豫州、雍州、司州、义州、光州、高州、罗州、蕲州、*州等;以郡隶属有九江郡、衡山郡、庐江郡、武昌郡、江夏郡、弋阳郡、西阳郡、寻阳郡、蕲春郡、齐昌郡、建昌郡、永安郡、义城郡、南新蔡郡、新蔡郡等;以县隶属有蕲春县、寻阳县、九江县、蕲阳县、柴桑县、齐昌县、苞(褒)信县、安宁县、新蔡县、永宁县、广济县等。
本文由武穴市信访局干部胡雄杰整理编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期责任编辑:葛大侠本刊简介
《广济天下报》、《广济文化》创刊于年,报刊以文化宣传为目的,以第一人称视角,分享人物故事、人情百态,期刊内容既包含历史人文,又涉及乡村俚俗,在每一个小故事里,感受大爱深情。
本刊以“传承文化”、“记住乡愁”为宗旨,结合“乡情”与“人文”,服务地方文化发展,面向全国发行份,16个版面,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武穴人自己的媒体平台。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