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上一次走进一家书店买书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吗?
过去的十年间,传统的服务业在互联网时代在冲击下遭受不小的打击,一间又一间的实体书店也拉下铁卷门。
因为撑不起租金和人事成本,上海实体书店和出版行业经历了一次“失去”。
季风书店、思考乐书局、贝塔斯曼书友会等书店接连倒闭
图片来自网络
年12月14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五十条)。
“文创五十条”聚焦在出版发行领域的方针指出,上海将以扶优扶新、打造区域文化地标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创新发展能力强、主营业务突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实体书店。
上海作为近现代出版业策源地,近年作为一个城市的建设指标,“文化软实力”一词反复被提及。
人们对于书和文化的需求,已经从产品匮乏期过渡到平台爆发期。
这是增田宗昭——茑屋书店、CCC公司创始人,在《知的资本论》一书中,回忆起自己开代官山茑屋书店时的总结。
代官山茑屋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曾被评选为全球最美书店之一的「代官山T-site」茑屋书店,以“BookCafeStyle”为理念,集合了书籍、电影、音乐、文具杂货、Cafe。除了书店经营,茑屋书店会挑选符合书籍氛围或者与当地门店特色相称的商品在店内陈列销售。
七年前,隶属于CCC集团的茑屋书店开展文具杂货业务,并于今年开始销售自有品牌产品。自有商品为CCC集团带来的商业利润高于普通商品7-8%,为新型实体书店与文化空间点亮了曙光。
代官山茑屋书店及其自有文具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一个城市去开一间书店,书店功能就不能只是卖书这么简单,而是作为城市传递文化的载体,尤其是面向Z世代、校园文化进行文化辐射。
上海高校办学史渊远流长,百年名校拥有深厚的人文气息,不少A类“双一流”高校在“文创五十条”的扶持下,纷纷启动大学官方实体书店落成。
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店
大夏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取自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之名的大夏书店,继承了师大的人文情怀,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书店上下两层营业面积余平方米,经营图书1万余种,兼营咖啡、文创产品。
大夏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基于“阅读人文通识,拓展知识边界”的理念,大夏书店策划首先推出三大活动系列——
江南文化系列、“大夏读书会”系列和“大学之道”系列。
校史相关元素是大夏书店的特色之一。
大夏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校史研究专家丁小明先生为书店贡献了一批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摆挂在书店里,见证着学校的历史。
大夏大学老照片陈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同济大学:同济书店
在同济大学迎来周年校庆之际,同济书店正式开业。
同济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书店整体色调选用了蓝色和白色,凸显出理工科院校的“硬朗”气质,落地玻璃墙的运用也使得书店内的视野与外部街景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宛如一座水泥森林中的精神家园。
同济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店内有一块大约5平方米左右的凹陷空间,当人置身其间,通过前后两块玻璃的折射,便恍如置身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书籍长廊中。
同济书店内部
图片来自于网络
复旦大学:经世书局
隶属于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综合性书店,成立于年,一开始名为“普雷斯”,是英文单词“出版社”press一词的音译,3年后与复旦社渊源颇深的南怀瑾提议改名为“经世书局”并亲题,有着“汇聚古今中外文化,学以经世而致之用”的寓意与愿景。
经世书局
图片来自于网络
年岁末,经世书局装修后重新开张,销售数据和客流均稳步增长,从国权路搬到了国年路号,隔壁就是文科图书馆和高校宿舍楼。
经世书局内部造型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上海交通大学:阅读隧道
年12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实体书店“阅读隧道”在番禺路揭牌开幕,是一家定位为“好书+咖香+VR+文化=快乐”的创新型书店。
阅读隧道
图片来自于网络
VR技术被引入书店,未来通过VR设备,读者或将可以进入巨大的虚拟书店看书买书。
今后,上海将依托“文教结合”机制,加强高校校园书店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升级并优化以上盘点的书店,同时也包括上外书店(上海外国语大学)、曦潮「北岸·大学空间」(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校园书店的转型。
我们已经步入对文化的个性化需求期,单纯的陈列已经不再是实体书店的主要功能。
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是不会消失的,消费比例中,会有愈来愈大部分是书店空间本身。
敦南诚品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曾被CNN评选「全球最酷书店」、《TIME》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那间率先引领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敦南店,是许多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诚品信义店」将作为「新24小时书店」的接棒分店。
信义诚品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诚品信义店规划的七大亮点区域,涵盖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精神食粮到真正的食物都包括在内,意在“喂饱”大众对于文化艺术体验的滋养渴求,并且致力于将生活美学融作一个复合式空间。
除了以上盘点,更多国有和民营的实体书店在上海文创五十条的支持下,纷纷开始寻找新式实体书店的发展型态。
新华书店探索出“书店+美术馆”的新型发展模式,「新华书店·光的空间店」在上海落成;
新华书店·光的空间
图片来自于网络
大隐书局突破创新,开创集书院、学堂、茶家、艺廊、剧场为一体的新式空间;
大隐书局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上海三联书店目前在上海开了8家各具特色的书店,除了文学艺术类书籍,又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中小学实验教材、教辅类图书开辟新的天地;
上海三联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大众书局在上海累计开出10家特色书店,力求搭建文化社交的体验平台;
大众书局
图片来自于网络
言几又书店在上海门店达到11家,除了阅读本身,还带给了读者极富设计感的美学冲击;
言几又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西西弗书店已实现19家门店的上海布局,每个书店的不同主题满足了不同客群的沉浸式体验;
西西弗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广州方所在「衡山·和集」书店之后,继续布局上海,老上海的风土人情与“杂志博物馆”的定位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小众人群…
衡山·和集书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何在数位时代做一间看得见的书店、如何让实体书店生根在一座城市里茁壮成长,是现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书店行业努力的方向。
书店迈向新型文化空间的转变,意味着书店将不仅仅是“书”店,更是传递文化的载体。
今后,米瓦文化也将持续助力文化传递,以文创产品与文化空间为切入点,采取复合经营的方式,积极开发产品与服务,让墨香与文创齐飞,让美学与创意并存。
于群书中阅读的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
米瓦文化力争做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缔造者和代言人。我们致力于:
本文版权归米瓦文化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