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门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是湘西北门户湖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要多久 http://m.39.net/disease/a_6239962.html

石门,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条。境内年平均气温16.7℃。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大县,有储量居世界之冠的雄磺矿、居亚洲之冠的矽砂矿、磷矿。石门县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其中县城城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20.6万。居民有土家族、回、苗等1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历史上是添平土司统治的中心区域,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51%,土家传统习俗浓郁。

石门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也是“湖南省旅游强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试点县。

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石门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一、历史沿革

石门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开始,已有多年历史。县城古为荆楚之地,秦隶黔中郡慈姑县;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晋属天门郡澧阳县;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陈武帝永安二年,后梁肖察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废石门郡,置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此后虽隶属有变,而县名未易。

县名来历

石门县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三: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二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三曰: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三者虽方位、距离不同,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

另据《今县释名》:“《舆地广记》:吴时武陵充县松粱山,有石洞开,广数十丈,名曰天门,孙休以为佳祥,置天门郡于此,隋废郡,置石门县;今县西有石门山。”

年,石门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约68.2万人。辖10个镇、9个乡:楚江镇、夹山镇、皂市镇、易家渡镇、南北镇、壶瓶山镇、维新镇、新关镇、蒙泉镇、磨市镇、二都乡、三圣乡、子良乡、太平街乡、白云乡、罗坪乡、所街乡、雁池乡、新铺乡。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门县常住总人口人,其中,楚江镇人,蒙泉镇人,夹山镇人,易家渡镇人,新关镇人,皂市镇人,维新镇人,太平镇人,磨市镇人,壶瓶山镇人,南北镇人,二都乡人,新铺乡人,白云乡人,三圣乡人,子良乡人,所街乡人,雁池乡人,罗坪乡人,秀坪园艺场人,龙凤园艺场人,东山峰农场人。

年,石门县辖11个镇、8个乡;42个居委会、个村委会。

年底,石门县总人口人。辖11个镇、8个乡:楚江镇、蒙泉镇、夹山镇、易家渡镇、新关镇、皂市镇、维新镇、太平镇、磨市镇、壶瓶山镇、南北镇、二都乡、新铺乡、白云乡、三圣乡、子良乡、所街乡、雁池乡、罗坪乡。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门县常住总人口人,其中,楚江镇人,蒙泉镇人,夹山镇人,易家渡镇人,新关镇人,皂市镇人,维新镇人,太平镇人,磨市镇人,壶瓶山镇人,南北镇人,二都乡人,新铺乡人,白云乡人,三圣乡人,子良乡人,所街乡人,雁池乡人,罗坪乡人,秀坪园艺场人,东山峰农场人,大同山林场人,白云山林场人,洛浦寺林场人,夹山管理处人。

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石门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二、行*区划

石门县辖10个镇、7个乡、5个农林场、4个街道:蒙泉镇、夹山镇、易家渡镇、新关镇、皂市镇、维新镇、太平镇、磨市镇、壶瓶山镇、南北镇、罗坪乡、雁池乡、新铺乡、白云乡、三圣乡、子良乡、所街乡、龙凤园艺场、大同山林场、秀坪园艺场、东山峰农场、洛浦寺林场、楚江街道、二都街道、宝峰街道、永兴街道。

年4月26日上午,湖南省石门县白云镇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根据年湖南省行*区划调整公告(6号):撤销白云乡设立白云镇,以原白云乡的行*区域为白云镇的行*区域。

年2月,石门县新铺、子良等2个乡将撤销乡建制,并在各自原行*区域基础上设镇。

三、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门地处东经°29’—°33’,北纬29°16’—30°08’之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处湘鄂边陲,东连澧县、临澧,南接慈利、桃源、西抵桑植、鹤峰,北毗五峰、松滋。

地形地貌

石门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陆地最低处为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2.5米,最高处是壶瓶山顶,海拔.7米;全县平均海拔在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等。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磨市、雁池、二都、易家渡、蒙泉等河谷平原,乃全县境内之“膏腴”。

水文

石门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澹、道、*、涔7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入洞庭。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长约公里。

气候

石门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境内年平均气温16.7度,最冷的元月平均气温5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6度,全年无霜期天,日照.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四、人口民族

年末全县总户数户,户籍总人口人,其中城镇人口人,农村人口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人,女性人口人。年末常住人口60.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99%,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人,人口出生率10.8‰;全年死亡人口人,死亡率5.71‰;全年自然增长人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09‰

石门除汉族外,土家族占全县人口的50.9%,其他还有白、回、苗、佤、蒙古、维吾尔等15个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0.13%。石门世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土家族聚居区。清乾隆前,与全国各民族地区一样,厉行土司制度,“不张官,不设吏,以土官治土人”。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土家族人,占50.95%;汉族人,占48.29%。

五、交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7.3%。

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54公里。全县汽车保有量3.8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7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1.85万辆。全年交通部门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06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72万人公里。

铁路:焦(焦作)—柳(柳州)线横贯县境,石(石门)—长(长沙)线与焦柳线在石门形成县城T型交汇,洛(洛阳)—湛(湛江)线途经石门,三条主干线设计年货运量分别为1万吨、万吨、0万吨,襄(襄阳)—石(石门)复线货运量可达万吨。境内设有石门县北站、石门县站、石门县南站、七松站四座火车站,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客运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沈阳、天津、石家庄、郑州、西安、成都、杭州、南昌、贵阳、昆明、深圳、湛江等20多个城市,新改扩建完成的石门县北站于年7月1日正式开通,为湘西北地区最大的县级枢纽火车站。

公路:石门距国道澧县段仅25公里,距常张高速公路桃源入口50公里、慈利入口40公里。全县共有省道多公里,S、S两条省道贯穿县境;有县、乡道多公里,8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有村道多公里。

航空:石门至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公里,可直达深圳、海南、昆明、重庆、北京等地。石门至常德桃花源机场公里。

水运:在石门境内建有闫家坝水运码头,最大吨位为吨级。丰水期可直接从石门下船,枯水期可从澧县阳湖口码头或津市竹木坪码头下船(距石门60公里),经洞庭湖入长江。

六、社会事业

教育

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及成人中专学校共3所,共招生人,在校生人,毕业生人。中学37所,其中高级中学5所,初级中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级中学招生人,在校生人,毕业生3人。初级中学招生人,在校生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普通小学共招生人,在校生人,毕业生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幼儿园在园幼儿人。全县各类民办学校4所,在校学生人。

年,全县普通高中5所。分别是,石门县第一中学、石门县第二中学、石门县第五中学、石门县第六中学、石门县瑜远中学。

科技

年末拥有产品检验实验室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地震台站2个。全县各类科普协会63个,年内举办各类学术会议47次,举办科普宣讲活动5次,实用技术培训次。全年专利申请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授权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签订技术合同项,成交金额万元。

文化

全县文化站22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0.85万场。新报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档案馆1个,开放各类档案3.79万卷。

年末,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入户数7.8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

卫生

全县卫生机构个,医院、卫生院38个,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站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1个,村卫生室个。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3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人。

体育

年末全县体育场地个,体育馆2座,运动场个,游泳池2个,各种训练房56个。参加全面健身运动的人数达12万人,开展全面健身项目20项,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村14个。

社会保障

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人,其中退休人员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人,其中离退休人员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人。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全年发放保障经费.76万元。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0.万人,贫困发生率0.9%,贫困村1个。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82万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为0元/年。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万元。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万元。

邮电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89亿元,增长11.1%。其中邮*业务总量0.91亿元,增长13.3%;电信业务总量4.98亿元,增长10.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4.25万户,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3.57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6.9万户。

人民生活

全县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元;经营净收入元;财产性净收入元;转移性净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1%,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元;家庭经营净收入元;转移净收入元;财产净收入负47元。

全县城乡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费支出为元,增长9.3%。城镇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费支出元,增加9.6%,其中食品支出元;衣着支出元;居住支出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元;医疗保健支出元;交通通信支出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2.7平方米。农村居民年人均家庭消费支出84元,增长6.7%,其中食品消费元;衣着消费元;居住消费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元;医疗保健消费元;交通和通信消费元;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元。人均住房面积72.3平方米。

城市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石门县城镇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县城建成区由90年代初的5.6平方公里扩展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5.2万人增加到13.5万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县城”、“全国文明示范小城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县城区初步形成了以商贸为主的老城区、以行*、教育为主的东城区和以工业为主的宝峰区的“一城三区”城市新格局。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先后新建、拓宽、硬化了永兴大道、夹山路、三江路、澧滨路、梯云路等城市主干道8条,硬化小街小巷50多条,城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6%。新建汽车站3个,开设公交线路10条,主干道均安装了红绿灯和电子警察。新建综合批发城、楚江大市场、楚江路商业步行街、文庙市场等专业市场10个。新建了占地亩的刘家湾垃圾处理场,各类公厕23座,垃圾中转站23个,环卫设施布局合理,配套到位。建成了6公里城市防洪大堤,城区开通了管道燃气。城市绿化体系健全。县城绿化覆盖总面积公顷,其中城市道路绿化面积10公顷,公共绿地43.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02平方米,全县共有省、市级园林单位41家。

资源环境

年内批准建设用地.78亩,建设占用耕地.56亩,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98亩,补充耕地.56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2.9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1.60万亩,旱地面积21.35万亩。全县基本农田57.02万亩。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2平方公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1.6%。已发现的矿种35种,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6种。年平均气温17.8℃,年总降水量.3毫米,年日照总时数.8小时。人均水资源6立方米,年人均用水量立方米。

全县用电量8.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其中大工业用电量4.14亿千瓦时,增长4.8%,居民生活用电量2.67亿千瓦时,增长9.5%。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吨标煤/万元(按年不变价算),能耗下降6.8%。

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1%;化学需氧量下降2%;氨氮下降3%;氮氧化物下降10%;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综合削减率7.2%,达标率9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安全生产

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公顷,其中成灾面积公顷,绝收面积公顷。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4起,火场总面积47.39公顷。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起,比上年增加2起,死亡5人,减少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降低28.0%;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人。

七、民俗文化

敬土地

石门先民神化土地,崇拜土地,想象出了各种各样的土地神,俗称“土地菩萨”,简称“土地”。

在石门人的心目中,土地神的法力甚大,除管五谷生长,风调雨顺外,主要掌管人的疾病祸福。因此,石门人极端崇拜“土地菩萨”。石门西北乡的“土地菩萨”很少建土地庙,多是在村头寨尾或田边地角,用“三块岩板立个屋,两张*纸做大门”。石门南乡一般正式建个一、二米高左右的小岩屋,特别是石门县的易家渡镇土地庙建得高大雄伟,而且保存完好,估计有20多座。石门西北乡土地庙里一般不放土地公神像,哪里有小岩屋哪里就有了“土地菩萨”。所以石门“土地”到处都有,随处可见,随到随拜。一个土地庙,往往成为一户人家,一村一寨的保护神。石门“土地”按其司职不同有八种之多。

敬古树

石门有许多植物崇拜遗俗。屋前屋后如果有一棵上百年历史的大树就称之为古树,古树不仅不能砍,连树枝也不能去折断,否则惊动了树神会不吉利。石门人常常在古树蔸脚下砌一小石屋,逢年过节或不定期去烧香拜树。

古代石门人常常会观察古树神奇地显“灵”,预兆某种事情出现。譬如石门覃氏把白花树崇拜成神树3,称作“菩舍树”。覃氏感念它的灵异,在树后建祖祠,定堂号“白花堂”,对树特别保护,根部培土施肥,四周砌石栏,防止别姓嫉妒破坏。相传,每当覃氏子孙返乡祭拜菩舍树,叩头一次,花就自落一朵,祭拜人多,叩头亦多,白花自落遍地,待到祭拜完毕,菩舍树下落英缤纷。覃氏子孙在鞭炮锣鼓声中,在菩舍树下,跳毕兹卡舞“舍巴日”。他们绕树而舞,跳出单摆、双摆、旋转摆来。

另外石门人对“生物活化石”银杏树(俗称白果树)非常崇拜。石门人常常对着白果树合十许愿或祈福降祗。

八、旅游景点

石门自然风景迷人,高山、平湖、漂流、温泉、峡谷、瀑布、溶洞、奇泉、鸟岛、桔岗、茶山等一应俱全,自北向南分布着壶瓶山-东山峰、仙阳湖、夹山寺、蒙泉湖等景区。

位于渫水中下游的十家坪商代遗址,出土有不少文物: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炼铁炉灶及骨刀、骨锥等。此外,县城附近还有旧称“石门八景”的层山古柏、石门峭壁、云寺晓钟、方顶留茵、将*野渡、麒麟绣水、清濑流觞、洄湍卷雪等名胜。

壶瓶山

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县境西北部,距县城公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主峰高达.9米,为湖南第一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称,被列为湖南省十大山岳景观之一,湖南省十个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建设单位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目标单位之一。其间具有神话色彩的“神景洞”坐北朝南,洞深数十里;神景洞顶一带20多万亩原始森林,为世人所瞩目,树木达多种,属国家1、2、3类保护的树种就达20多种。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联盟、世界银行将壶瓶山确定为全球个重点生态区之一(中国共9个)。

仙阳湖

仙阳湖又名皂角湖、皂市水库,距县城19公里,是湘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是可与洞庭媲美的湖南第二大水域,54平方公里的水面,有多个岛屿和半岛。湖边有石门县龙王洞和热水溪温泉。

夹山寺

夹山寺位于县城东12公里处,规模宏伟,有“骑马关山门”之说,系唐代古刹。夹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间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圆悟禅师主持著有《碧岩录》一书,是佛家宝典,又被称为“宗门第一书”,流传全国及朝鲜、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相传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禅隐圆寂的墓葬,已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有李自成博物馆,被《中国名胜辞典》收入词目。

年夹山风景区被定为4A级风景区。

蒙泉湖

蒙泉湖风景区位于湖南石门县蒙泉镇,蒙泉因北宋诗人、书法家*庭坚于公元年途经此地亲笔题写“蒙泉”而得名,水面余亩。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数万只白鹤、白鹭、鸬鹚、野鸭栖息于此,享有“花山鸟岛”美誉。

龙王洞

石门县龙王洞位于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望羊桥村,距石门县城西北部30公里,与武陵源同在一条旅游线上,是武陵山北麓一座造型奇特的大溶洞,洞史6亿年,全长10华里,南北走向。与南支仙人洞、龙女洞浑然一体,互相贯通,构成一可与武陵源*龙洞相媲美的奇特群洞。这里水通洞天,洞泻碧水,山中怀洞,洞中衔山,可谓步步有景,处处藏珍,十里曲洞,十里迷宫,十里玉琢,十里彩屏,有大小景点60多处。

长梯隘

长梯隘景区位于石门县罗坪乡,地处武陵山脉北向支脉横断山左侧之根部,距石门县城公里,相距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区公里,距湖南屋脊壶瓶山32公里。长梯隘海拔—米之间,属喀嘶特地貌,土壤酸性,*壤,溶洞多、大、奇,民房多以有钥匙头、高门坎、高窗户、吊脚木质结构为主,居民以土家族人为主,林茶相间、林烟相间、林房相间。境内森林茂密,山秀水清,生态优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拥有一系列优美的大自然杰作。

景区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花丝洞、青石林、红石林、牙齿洞、东湖、西湖、天井屋、观景亭、香炉观(古庙)、观猴峡、百果园、石鼓、百丈峡洞(华中第一大、长洞)、岩子口和龙头河峡谷(统称*虎港峡谷,是华南第一峡谷)、万亩生态林观光园,钥匙头、高门坎、高窗户吊脚木质结构房屋群、道尔堰山顶出泉水、古汉墓、千年银杏古木参天、亮垭山狩猎场等。

云顶滑雪场

云顶滑雪场位于湖南东山峰云顶滑雪度假区,壶瓶山东山峰鹿野仙踪景区内,总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湘北地区唯一一家滑雪场,更是华南地区屈指可数的优质大型露天滑雪场之一。可接待省内外滑雪旅游爱好者及迅速成长的中高端滑雪专业群体,滑雪赛道按国家标准建设,可承办国家级大型赛事。滑雪场选址所在地形坡度为2°~20°,平均坡度约12°左右,具有雪质好、雪量丰富、气候适宜等优点。

九、地方特产

石门柑橘

石门柑橘出产于石门县山区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山多林密,环境清幽,水、土、大气没有污染,光照条件好,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果品生产先天的资源优势,被国际果业界认定为“蜜橘绝佳产地”。据史志记载,早在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石门就是江南著名的柑橘产区。

果实每年九、十月间成熟,外形扁圆,大小均匀,整齐美观,单果重—克。果皮色泽金*,鲜亮光滑,薄韧易剥。果晶白年以来,连续数十年对外出口,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开始选进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年被评为“国家优质水果”,多次荣获国家、省级优质柑橘称号,深受消费者喜爱,先后被国家有关权威部门评定为“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和“全国园艺产品(柑橘)出口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石门柑橘的品牌——湘冠牌柑橘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石门茶

石门是湖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其西北部渫水两岸武陵山脉东端海拔~0m的云雾山中,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截至年,有茶园面积6.8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亩,年产量0多吨。其中,“石门银峰”已成为石门县的一大公共名优茶品牌。

石门茶成名于宋代。晚清年间,广东商人卢次伦在壶瓶山镇开办茶厂“泰和合茶号”,高峰期拥有员工0人,茶农万余人,年生产“宜红茶”30万斤,茶叶全部远销英国,“北祁红,南宜红”名闻遐迩。民国时期,石门为全省13个茶叶主产县之一,年产茶吨。年,全县茶叶面积1万亩,产茶吨。石门成了孕育“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和“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