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①。
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②。
呜呼已十年,儒服敝于地③。
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④。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⑤。
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⑥。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⑦。
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⑧。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⑨。
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⑩。
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墍?。
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
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
耳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
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
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安史之乱”10余年来,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人人自顾不暇的时候,忽闻衡山县陆县宰崇圣学、行教化、办学堂,这是大唐中兴之兆啊。学堂环境幽雅,书声朗朗,让诗人感到杀伐征战仿佛远去,文风一开终将替代戎马气息。陆宰兴学终将一改南极波澜,使文风昌盛。诗人愁思顿减,故作此诗记之,以入史册、风海内、诫世人。以今天眼光来看,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特写:由背景而时事,由衡山而天下,由眼前而万世,最后交代写作目的和意图,起承转合,一丝不乱。“以诗为文”是杜甫的创造和贡献,“以文为诗”是宋儒的托词。
自从安禄山叛*攻陷长安,
祭祀之礼不复再现。
战争连年持续不断,
学校全变得破烂不堪。
哎呀,至今已有十年时间,
儒道被废弃,丢在了一边。
壮丁们几乎没有休息的空闲,
学者们也丧失了读书的心愿。
我行走在洞庭的郊野,
忽然发现了这所学馆。
众多的学子走向那里,
就像风中舞雩一般。
唐王朝应当中兴,
儒学教育不应该中断。
用这种方式助力俊才成长,
确实富有创意、十分新鲜。
衡山虽然只是一个小县,
但拻弘这一大义却走在了前面。
由此可见,县尹的心思,
正是以《诗经·鲁颂·閟宫》为根源。
讲堂是新建的,
大的房子加以泥饰大为改观。
下面可以容纳百人,
有着宽广而幽深的空间。
何必一定要有弟子三千,
这样做,只是出于对战争的厌倦。
庭院里种植着树木,
枝干茂密,翠绿满眼。
院里有一口小井,盛夏季节,
绞水的辘轳似乎被冻结在阶侧一边。
而听着读书的声音,
杀伐的声音也变得若存若断。
回到长安的想法,被拖延了下来,
衰老的脸上也不再愁容满面。
湖南将一改过去的动乱不止,
弦歌的风味与河西一般。
采诗虽已无人,
但记下这件事情,我还有自己的笔杆。
我高亢的歌声激荡在天地之间,
希望各位君子要谨慎对待,不要让文教坠失,成为空谈。
①旄头:胡星。此指安禄山叛*。彗:彗星,扫帚星。袭扰,扫荡。紫微:帝宫。此指长安。无复:不再。俎豆:礼器。指祭祀。②金甲:铠甲。相:相互。排荡:排列扫荡。青衿:学子之服。青领也。一:皆,都,一律,一齐。憔悴:废弃状,失修状。③呜呼:叹息声。儒服:儒者之服。此指儒道。弊于地:烂在地上。④征夫:壮丁。不:不能够,不得已。遑息:闲暇,休息。沦:丧夫,埋没。素志:宿志,平素的志向。⑤野:郊野。欻得:突然得到。文翁肆:指县学馆。⑥侁侁:众多貌。胄子:国子学生也。若:象至:来到。⑦周室:周王室。宜:应。中兴:中途振兴,中途复兴。孔门:儒家,儒道,儒学。未应弃:不应该抛弃。⑧是以:以此。资:帮助,助力。雅才:高才。涣然:涣然一新。立:树立。⑨小邑:小县。首唱:首先倡导。拻:拻弘。大义:即建学。⑩因见:因此可见,由此可见。县尹心:县宰的心思。县尹,即陆宰。根源:源于。闭。旧,过去,从前。?讲堂:讲课的地方。非曩构:不是过去的构造,即新建。大屋:大点的房屋。加:增加,加以。涂墍:泥饰。?下:下面。可容:可以容纳。墙隅:墙角。?何必:何须一定。三千徒:三千子弟,指孔子的弟子。始厌:始于厌恶。戎马气:战争的氛围。?庭户:庭院,校园。密干:枝干稠密。?朱夏:盛夏。冻:上冻。阶戺(sì):阶侧。?仿佛:若有若无。?故国:长安。延:延迟。归望:归去的想法。衰颜:衰老的容颜。减:减少。愁思:愁苦的情思。?南纪:南方。指湖南。改:改变。?倦:疲于。载笔:用笔。尚:尚且。可记:可以记之。?高歌:放声歌唱。激:激荡。宇宙:天地之间。慎:慎重。失坠: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