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创始人:达摩
祖庭:禅宗六大祖庭分别是河南初祖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
代表人物:达摩祖师、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秀......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论。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惠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主要经典包括《楞伽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随着禅宗的传播和发展,其内部又分成“五家七宗”: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后来又形成黄龙、杨岐两派。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至今仍延绵不绝,并先后传入朝鲜和日本。
教义:不立文字,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是以“禅”来概括其全部教理和修行实践的佛教宗派。因为奉菩提达摩为中土始祖,也称“达摩宗”。所谓“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译为“思维修”、“静虑”、“定”等,本是佛教各派普遍奉行的一种修行方法。
禅宗之所以以“禅”命宗,是因为它以禅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活动。但禅宗之“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禅定”。事实上,从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六祖慧能开始,反对坐禅入定的传统方式,提倡活泼的禅风,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倒成了禅宗的典型风格,因此,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或“心宗”。
产生及代表人物:
禅宗是唐代建立起来的。过去认为禅宗的初祖是菩提达摩。实际上,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经过长期冲突、融合的产物,并不是达摩一个人从印度照搬照抄过来的。格外尊崇达摩,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宗。本世纪初,在敦煌发现不少禅宗资料,许多学者研究,禅宗基本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惠能。
惠能生于唐贞观十二年(),逝世于先天二年()。作为一代宗师的惠能没有任何显贵的家族背景,并且本人目不识丁,是一位生长在穷乡僻壤的普通老百姓。惠能出生在新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大约于咸亨年间(~),他慕名到湖北黄梅谒见弘忍。不久,弘忍秘密指定他为祖师继承人,并传衣(袈裟)为信物。惠能获得传法祖师资格以后,遵弘忍所嘱,回到岭南。十几年里,他混迹于农商之中,没有公开传教。大约垂拱年(~)间,韶州刺史请他到州城大梵寺说法,其弟子以这次说法内容为基础,结合他的传禅事迹,整理成他的言行录,称为《坛经》。
《坛经》习称《六祖坛经》,是唯一被公开尊为“经”的中国僧人的著作。这部篇幅不大的经典成为禅宗的“宗经”,影响着唐代以后禅宗乃至整个中国佛教理论的走向。
祖庭: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因少室山树木密布,故得名。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年,一说为太和十九年即公元年),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在此传授禅法,因此成为禅宗各派的共同祖庭。少林寺中的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寺内有达摩庭,因为二祖慧可曾冒雪在门外立候达摩,故又名立雪庭。寺西的塔林、西北的初祖庵、达摩面壁洞等。
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曲江县马坝镇东南,背倚宝林山,面临曹溪河,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公元年,一说为天监三年即公元年),为天竺僧人智药所建。初名宝林寺,宋代初赐名“南华禅寺”而沿用至今。唐代仪凤年间(—),禅宗六祖慧能到此设坛开法,长达30余年,门徒云集。寺内今存有唐代卓锡泉、宋代灵照塔、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等古迹和唐代千佛袈裟、历代帝王的圣旨、水晶钵盂、响鞋等文物。六祖真身也供奉在此。
禅宗的祖庭还有多处,如湖北黄梅的四祖寺、五祖寺,安徽潜山的三祖寺,河北成安匡救寺,浙江宁波天童寺等。
特点:见性成佛
《坛经》倡导,在人的先天本性中,也就是在自我的心性中,一切具备,无欠无缺。真理、智慧、佛性,也就是佛教所认为的一切真善美,都存在于人的本心本性之中。世界万有,人生境遇,都是心性所创造的。由于人们本心本性迷失,才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如果“悟”了本心本性(“识心见性”),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所谓成佛解脱,不是一个向外追求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执著于内心的过程,而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随缘任运的过程。解脱的唯一正确道路,就是开发自我,实现自我。这就是“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简单概括就是“见性成佛”。以后,禅宗的核心思想还被概括为四句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见性成佛”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简单便捷的成佛道路,具有十分深远的宗教意义。由于他强调成佛只在一念之间,只是对自我心性的刹那直觉体悟,所以该宗取消了苦修,积极与中国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又因为这一学说大大缩小了尘世与净土,此案与彼岸的距离,所以既为下层的劳动群众学佛提供了方便,也迎合了新兴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学佛热情。
禅宗的发展
/p>
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唐宋时期曾一度风靡天下,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后来,随着更能适应中国社会理论需要的宋明理学的兴盛,禅宗逐渐走向了衰败的境地,至清末已衰退之极。但禅宗在中国历史上毕竟源远流长,有着较为丰厚的积累,所以在清末中国佛教的衰退中依然保持着一定规模的传承。扬州高曼寺、宁波天童寺、西安卧龙寺等都基本保持着古代禅林的遗风,虚云、来果等一批高僧也以专门弘扬禅宗著称。当然,近现代的禅宗大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一定的近代特点:在弘扬禅宗的同时,对其他佛教宗派也采取了必要的融通与修习,与以往的退隐山林不同,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兴办佛学院校,组建佛教团体,从事慈善救济活动。
禅宗主要寺院:
1.少林寺,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下,禅宗祖师菩提达摩道场。
2.二祖寺,安徽岳西司空山,禅宗二祖慧可大师传衣法予三祖僧璨的道场。
3.山谷寺,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禅宗第三代祖师僧璨道场。
4.四祖寺,湖北省黄梅县西山,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道场。
5.东山寺,湖北省黄梅县东山,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道场。
6.南华禅寺,广东省韶关市,禅宗第六代祖师、南宗祖师慧能道场。
7.南岳般若寺(福严寺),湖南省衡山掷簸峰下,南岳系祖师怀让道场。
8.净居寺,江西省吉安县青原山,青原系祖师行思道场。
9.临济寺,河北省正定县临济村,临济宗祖师义玄道场。
10.十方密印寺,湖南省宁乡县沩山;栖隐寺,江西省宜春市仰山,分别为沩仰宗祖师灵佑和大弟子慧寂道场。
11.普利院,江西省宜丰县洞山;荷玉寺,江西省宜黄县曹山,分别为曹洞宗祖师良介和大弟子本寂道场。
12.天童寺,浙江省宁波市,曹洞宗正觉禅师道场,日本曹洞宗奉之为祖廷。
13.云门寺,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宗祖师文偃道场。
14.清凉寺,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法眼宗祖师净慧道场。
15.永安寺,江西省武宁县黄龙山,黄龙宗祖师慧南道场。
16.杨歧寺,江西省萍乡县杨岐山,杨歧宗祖师方会道场。
17.云岩寺,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虎丘派祖师绍隆道场。
18.径山寺,浙江省杭州市径山镇,径山派祖师宗杲道场。
19.九峰寺,江西宜春九峰山,尼众禅宗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