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放大镜小小门票看南岳旅游产业的百亿 [复制链接]

1#

记者邵俊杰报道参观券、游览证、进山证……改革开放40年来,南岳景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旅游服务保障都已今非昔比。而这些门票名字以及基础设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南岳旅游的发展历程。

翻开厚重的抗战历史,南岳在国共合作史和抗战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在南岳山上召开四次军事会议,并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在年2月至年3月举办了三期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大批敌后游击战的骨干力量在这里成长成熟,为全面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日南岳,万象更新,国共合作抗战的热土,已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强区”战略,南岳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提升,发展“颜值”更佳、“气质”更优、“含金量”更足。

“从那门票上可以反映南岳几十年的变化是非常大的。首先你看南岳大庙第一张门票,相对于现在是十分简单的,有些是文字,有些则是简单的图案。后来随着南岳的发展,门票也越做越漂亮了。”在门票收藏爱好者彭爱菊的心中,南岳不同时期不同景区的门票可是他悉心呵护的“宝贝”,从第一张参观券到现在的门票,他都收集得整整齐齐,这本厚厚的收藏册,也让他切身感受到南岳的变化与发展。

南岳衡山是千古名山,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被誉为“文明奥区”,也因其“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的独特地位,于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南岳衡山便以壮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每年来到南岳旅游的人群也不断递增,南岳也早已跻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5A级旅游景区,正在从旅游大区迈向旅游强区。一张小小的门票,成为南岳旅游发展的最好见证。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岳衡山正式对外开放。“那时,我们是晚上一个班,白天一个班,晚上到12点,开始检票时,我们有个栏杆,杆打开,检了票游客就过去了。”回忆起起当时的检票程序,原南岳区财政局进山门票组检票员梁香云认真细致地向记者描述起来。原来,今年78岁的梁香云就是当时景区第一批门票检票员,由于当时游客不多,工作人员就在胜利坊下搭了一个铁皮屋进行售票,这是南岳衡山景区第一个售票处。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老人对当时工作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到了90年代,进山的游客已经增长至每年几十万人,胜利坊门票点压力与日俱增。年,进山门票组和原南岳区宗教局整合成门票管理处,成立进山所和大庙所两个门票站所,并逐渐扩展至今天的全域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及康家垅、广济寺等9个门票所,以满足如今对每年千万游客进行的售票、检票工作。

旷艳是梁香云的女儿,年,她也成为了一名门票员。目前身为南岳区门票管理处大庙所所长她和母亲一样,是近30年来南岳发展的时代见证人。“逢年过节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别人与家人团聚,我们却要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旷艳告诉记者,此时的南岳旅游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游客人数几乎是翻倍的增长,哪个门票所需要支援她就奔向哪里,虽然工作量大了,但作为一个南岳人,看着家乡如此受人们喜爱,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旷艳回忆,那时的游客主要分三大块,学生、香客与单位团体游客。“母亲是第一批进门票组的员工,那时候我才10岁,总喜欢跟着母亲去玩耍。”旷艳很怀念那段时光,当时门票组实行每天“三班倒”,遇到旺季时,他们忙不过来,累了就只能在凳子上休息。据了解,那时的“绿色铁棚子”站点只能靠手工检票,停车场有一对铁栏杆做成的大门,需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开关,车辆进出极不方便。

为提升游客体验感,年,南岳区首批门票自动验证装置投入使用,南岳衡阳游客服务中心也在年对外运营,近年来,南岳还加快了“智慧景区”建设,自动售票机、手机支付、网络售票先后投入使用。旷艳介绍,年开始,南岳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先后启用自助售票机、手机终端等智能化服务。目前,南岳景区成功实现银联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