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岳怀让禅师法嗣下三世middot百 [复制链接]

1#
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景德传灯录》


  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

唐宣宗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

师对曰:禅门本无南、北。昔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展转相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来游此方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师在蕲州东山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扬化。其后神秀门人普寂立本师为第六祖,而自称七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

帝曰:云何名戒师?

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

帝曰:何为定?

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

帝曰:何为慧?

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

帝曰:何为方便?

对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谭。乃至祖师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

帝曰:何为佛心?

对曰:佛者西天之语,唐言觉。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有百千异号,体唯其一,本无形状,非青*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现天现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终,无生无灭,故号灵觉之性。如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传,而不念别有所得也。

帝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

对曰: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顿晓,是以佛为韦提希。权开十六观门,令念佛生于极乐。

故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帝曰:有人持经念佛,持咒求佛,如何?

对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

帝曰:祖师既契会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法’如何?

对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示众人,各各自性,同一法宝藏。当时然灯如来但印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然灯本意。

故经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

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转经否?

对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

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

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是日辩,师对七刻。赐紫方袍,号圆智禅师。仍敕修天下祖塔,各令守护。

FROM:《金刚经讲义》(41)江味农居士著以上自著衣至而坐,皆我佛慈悲,曲为大众以身作则耳。世尊初不必如此也。何以言之。如缨络女经说,化佛身如全段金刚,无生熟二藏。涅槃经云:如来之身,非杂食身。何须乞食。而示乞食者,除上已举使一切人不生憍慢三义外,无非为修行人垂范。既不须食,又云饭食讫,不知究竟食否?此有二义:一,若竟不食,施者福不得满。佛慈令他满愿,亦常随众而食。二,有说食欲至口,有威德天在侧隐形,接至他方,施作佛事。此盖佛既示食,令施者福满,而又以神力移作佛事。是食与非食,二义无碍矣。又阿含经说,佛行离地四指,莲花承足,原不必洗。而今一一示现如是等事相,岂非曲为大众作模范乎。


  上来所说头一段,不过是依文销义。第二段说的,作人模范云云,亦为普通之义。最要紧的,是要明了本经为何序此等事相作为发起呢。当知此中,大有精义。这正是亲切指点,要人向行止动静中体会。

试思如来为度众生故,非生现生,示同凡夫,何日不穿衣吃饭,即何日不是以身作则。为甚么各经之首,多序放光动地。今欲宣说一切法的总持,出生诸佛之金刚般若大法,却偏偏序此一段日用寻常的事做发起。奇不奇?妙不妙?奇妙不在奇妙处,奇妙是在粗浅处。要知道极平常的事,与极高深的理,是有密切关系的啊!

古今诸家,或看出是戒定为发起。或举如如不动的景象为发起。或谓日用事不可等闲看过。或曰:著衣吃饭,即是放光动地为发起。各有所见,各具其妙。兹酌采诸说,更从针对经文的要旨方面,引证揭明,使人较易体贴。义蕴既深,一时言之难尽。姑概括为十重,大略说之:

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