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名辞海之水边的别名 [复制链接]

1#

编著:田家双

水边的别名

岸头

岸边。唐张籍《霅溪西亭晚望》:“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唐唐彦谦《蟹》:“岸头沽得泥封酒,细嚼频斟弗停手。”唐薛能《蒲中霁后晚望》:“河边霁色无人见,身带春风立岸头。”宋刘克庄《卜算子》:“一棹添风到岸头,得上无生路。”宋杨万里《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元谭处端《卜算子》:“一棹清风到岸头,得上无生路。”

碧浔

绿水边。唐杨师道《咏饮马应诏》:“躞蹀依春涧,联翩度碧浔。”唐陈子昂《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唐元稹《桐花》:“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唐鲍溶《南塘》:“塘东白日驻红雾,早鱼翻光落碧浔。”

池岸

池水边。唐白居易《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树根雪尽催花发,池岸冰消放草生。”唐郑谷《菊》:“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宋晁冲之《行武陟田中》:“荷叶生池岸,蒲萄落井干。”宋宋祁《和道卿舍人承祀出郊过西苑马上有作》:“池岸斜联御,宫楹上集胡。”宋刘敞《雨晴率张生及诸弟到建福僧居》:“墙阴且残雪,池岸已芳草。”清董元恺《玉楼春》:“蝴蝶晴连池岸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池滨

水池边。南朝萧绎《赋得蒲生我池中诗》:“池中种蒲叶,叶影荫池滨。”宋周紫芝《相之季共各携李伯时画轴见过分韵得人字》:“龙眠赋远游,濯发天池滨。”宋项安世《又寒食日见紫荆花有怀三馆》:“汗青庭外曲池滨,忆昔攒葩绕树深。”明严嵩《奉和圣制西苑观莲绝句》:“匝岸缃荷万盖新,翠华初驻绿池滨。”明徐渭《寄散亭》:“不信试看鸥鹭侣,翻飞长在凤池滨。”明陶安《题柳如庵小影》:“仆夫喜色望归涂,落日池滨炯万瓦。”

池干

水池边。汉刘歆《西京杂记》卷四:“路乔如为《鹤赋》,其辞曰:‘白鸟朱冠,鼓翼池干。’”唐许浑《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仙客不归龙亦去,稻畦长满此池干。”明朱曰藩《燕薁引》:“起来燔极华池干,菱藕堆盘懒咀嚼。”

池畔

水池边。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唐白居易《江楼月》:“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唐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宋周邦彦《鹤冲天》:“谢家池畔正清虚。香散嫩芙蕖。”宋汪元量《好事近》:“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池头

犹水池边。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宋贺铸《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宋晁说之《池头》:“池头风晚萍根合,何处杨花不得归。”宋杨万里《晚凉散策》:“饭余浴罢趁凉行,偶憩池头最小亭。”宋韩元吉《好事近》:“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再生缘》第六三回:“好景无边真美丽,上了那,长桥一道出池头。”

川坻

河岸。汉王粲《从*》:“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南朝任昉《赠郭桐庐》:“涿令行春返,冠盖溢川坻。”唐李颀《送东阳王太守》:“素沙静津濑,青壁带川坻。”宋王安石《荷花》:“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明钱嶪《悯黎咏》:“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明张羽《初至西林喜遇徐幼文》:“桃红媚墟圃,竿绿遍川坻。”

川湄

河边。南朝傅亮《司徒刘穆之碑》:“率先群后,电发川湄。”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仙露含灵掌,瑞鼎照川湄。”宋梅尧臣《依韵和乌程子著作四首其二霅上二首》:“临水竹楼通市陌,跨桥云屋接川湄。”明顾璘《洞庭君》:“浮余瓠兮水际,理余佩兮川湄。”明王汝玉《题张昭阳秋野轩》:“弹冠晴岗表,濯缨晴川湄。”明祝允明《杂题画景》:“玄文草罢坐川湄,川与心同清静时。”

春浦

春日的水边。亦指春江。北齐魏收《棹歌行》:“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前蜀李珣《南乡子》:“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宋陆游《旅游》:“螺青点出暮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宋范成大《满江红》:“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宋姜夔《浣溪沙》:“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宋司马槱《*金缕》:“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丹厓

水涯的美称。明高濂《玉簪记·会友》:“丹厓翠壁,掩映浪花云片。”明童冀《赠丹厓隐者》:“吾闻零陵东有丹厓山,青天削出青孱顽。”明霍韬《丹厓》:“望望丹厓,界天东南。”清夏伊兰《游灵隐寺》:“丹厓桂子落无迹,碧洞猿声杳莫闻。”另,丹水之涯。汉扬雄《甘泉赋》:“北熿幽都,南炀丹厓。”李善注引服虔曰:“丹水之厓也。”

堤遏

堤岸,水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魏以吴*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吴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水经注》卷二十九:“魏遣司马昭督镇东诸葛诞,率众攻东关三城,将毁堤遏,诸*作浮梁,陈堤上,分兵攻城。”

海滨

海边,近海之处。《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孔颖达疏:“海畔迥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汉司马迁《管晏列传》:“既任*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唐李白《赠友人》:“虎伏避故尘,渔歌游海滨。”宋刘克庄《木兰花慢》:“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癯。”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海外二奇人》:“适有鳄鱼为害,国王不能制,方伯为坛海滨,陈列牺牲,取韩昌黎文读而焚之,鳄鱼遂遁去。”

海际

海边。南朝吴均《送吕外兵》:“白云浮海际,明月落河滨。”唐王勃《采莲赋》:“蓬飘梗逝,天涯海际。”宋张侃《海际民田》:“良田水旱不妨耕,海际成田禾罕生。”宋吴潜《贺新郎》:“俄顷银盘从海际,推上璇霄璧阙。”金李恭《松边晚思》:“小立听松声,身如海际行。”明陈完《赋得空江秋笛赠郑浮丘助教》:“思逐飞鸿海际来,声随白鸟云边去。”

海湄

海边。三国嵇康《琴赋》:“邪睨昆仑,俯瞰海湄。”吕向注:“海湄,海畔也。”唐李白《大鹏赋》:“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宋林小山《新妇石》:“瘦骨崚嶒立海湄,绿苔曾是嫁时衣。”宋丘葵《怀古愚兄》“我有兄兮在海湄,三月不见兮使我心悲。”明刘基《越山亭晚望》:“越绝孤城枕海湄,越王亭下景迟迟。”清丘逢甲《晴皋以平蛮三将题名及元佑*籍碑拓见赠并先以诗赋此答谢》:“眼前无尽兴亡史,落日悲歌瘴海湄。”

海畔

海边。《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孔传:“碣石,海畔山。”三国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芷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唐陈羽《从*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清宋书升《海畔》:“海畔群山伏,村居傍石岩。”

海浦

海边。汉张衡《西京赋》:“光炎烛天庭,嚣声震海浦。”薛综注:“海浦,四渎之口。”南朝颜延之《侍游曲阿后湖》:“金练照海浦,笳鼓震溟洲。”唐韩愈《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八年》:“护儿引兵还屯海浦,不敢复留应接诸*。”宋胡铨《送菊》:“卧病高秋留海浦,明日重阳更风雨。”

海埏

海边。宋释文珦《偶泛》:“偶泛扁舟向海埏,初非有意访神仙。”明陈献章《北溪容球来访答之》:“三月风光遍海埏,谁家园里棹觥船。”明区怀嘉《龟峰塔初成喜赋》:“杰构凌空起,棱层压海埏。”清赵翼《漳州木棉庵怀古》:“门高戚里连宫掖,朝倚长城奠海埏。”清赵翼《皇上八旬圣寿恭纪》:“岂徒京国祝厘虔,巷舞衢歌遍海埏。”

海澨

海滨。南朝江淹《谢临川灵运游山》:“且泛桂水潮,映月游海澨。”宋梅尧臣《寄送谢师厚余姚宰》:“我从淮上归,君向海澨去。”宋陆游《书叹》:“伏枥天涯老,吞舟海澨横。”明钟芳《海行》:“海澨初收雨一蓑,月光摇碧湛秋波。”清杨玉衔《珍珠帘》:“海澨红桑经怕看,敢醉心、安期仙枣。”清郑观应《盛世危言·防边下》:“鄙人生长海澨,精识洋情。”清缪公恩《纂辑诗钞自识》:“南下*河渡大江,震泽扁舟臻海澨。”

海涘

海边。晋石崇《楚妃叹》:“荡荡大楚,跨土万里。北据方城,南接交趾。西抚巴汉,东被海涘。”宋孔平仲《和萧十六人名》:“金朱浮华奚足恋,策马周游穷海涘。”元周权《八里庄渡淮入*河水浑不可饮过徐入清河水方澄洁信笔闲记》:“*河不复行故道,下注清淮通海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拜别出宫,女乘白羊车,送诸海涘。”

海溆

海边。元萨都剌《元统乙亥余录囚至沧州坐清风楼》:“暮云连海溆,明月满沧州。”

海涯

海边。唐贾岛《投张太祝》:“泠泠月下韵,一一落海涯。”唐杜牧《闻雁》:“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唐郭震《宿渔家》:“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宋苏轼《寄高令》:“田园知有儿孙委,蚤晚扁舟到海涯。”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王天碧》:“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裤》歌谣遍海涯。”清纳兰性德《沁园春》:“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

寒浔

寒冷的水涯。元朱德润《泛太湖访友》:“依依桑梓村,拍拍枕寒浔。”明顾璘《送程通参归黔阳展墓》:“乌哺就衰草,獭祭临寒浔。”清柯培鼎《舫庐》:“妙趣闲从物外寻,舫庐幽寂傍寒浔。”清陆惠《忆旧游》:“蓦向图中见,有鸥眠远渚,鹭立寒浔。”

河滨

河边。晋阮瑀《诗》:“四皓隐南岳,老莱窜河滨。”南朝吴均《送吕外兵诗》:“白云浮海际,明月落河滨。”明岳正《散步河滨至安陵与许阁老舍舟岸行许有诗见投依韵奉和》:“散步河滨夕照红,绿杨低拂岸西东。”明卢楠《陪成皋王太虚观斋居感鹤至》:“清响落云间,指顾环河滨。”明林世璧《折杨柳》:“东风不相识,杨柳满河滨。”

河干

河边,河岸。《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实之河之干兮。”明徐祯卿《留别边子》:“孤杨生河干,袅袅何参差。”清弘历《锦州道中得诗》:“山村行尽复河干,佳景分明缓辔观。”清纪昀《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某官舟泊河干,闻汝善弹词,邀往一试。”清敦敏《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

河畔

河边,岸边。汉佚名《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唐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唐张敬忠《边词》:“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唐韩琮《晚春江晴寄友人》:“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五代冯延巳《鹊踏枝》:“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宋李新《将进酒》:“君不见青青河畔草,秋死严霜春满道。”元边定《送王时敏之京》:“青青河畔草,嘉麦生同墟。”

河濆

河边,沿河一带。北魏孝文帝《祭河文》:“腾鸾淮方,旋鹢河濆。”清唐孙华《端阳后二日邀诸友草堂小集》:“连朝箫鼓息河濆,好客相携且论文。”

河澨

河边。明陈子升《为牵牛答织女和颜特进》:“徒唏大梁影,久望长河澨。”明谢长文《宿海云寺与大牛上人》:“托钵烟海曲,挂锡香河澨。”

湖滨

湖边。宋林逋《钱塘仙尉谢君咏物楼成寄题》:“若向湖滨属佳句,莫忘秋水落芙蕖。”宋苏辙《咏竹》:“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元卢挚《蟾宫曲》:“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清许传霈《湖滨携酒》:“携步到湖滨,孤篷空无设。”清吴位镛《小春泛舟湖滨》:“旭日晴明叶染红,湖滨放棹喜柔风。”清李良年《一丛花》:“梦中钗镜石湖滨。书到却伤神。”

湖畔

湖边。宋毛滂《烛影摇红》:“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宋林正大《括贺新凉》:“好与水仙为伴侣,傍西湖、湖畔修修竹。”元刘时中《四块玉》:“樽前更有忘机友:波上鸥,花底鸠,湖畔柳。”明张红桥《念奴娇》:“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清吴伟业《鸳湖曲》:“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清法枟《送徐坤载归里》:“湖畔芙蓉游子去,客中烟树故人思。”

潢浔

池边。明汤显祖《豫章揽秀楼赋》:“戒骄哗于水次,妥积廥于潢浔。”

极浦

遥远的水边。《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王逸注:“极,远也;浦,水涯也。”南朝江淹《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停舻望极浦,弭棹阻风雪。”唐许浑《凌歊台送韦秀才》:“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五代毛文锡《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清曹寅《过燕子矶》:“峭帆的的空蒙去,极浦回闻十里钟。”

江干

江边;江岸。南朝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唐王勃《羁游饯别》:“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宋周密《观潮》:“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元王恽《水调歌头》:“后夜一相意,明月满江干。”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至江干为渡船所苦,遂露宿江浒,平明始得渡归。”清王士祯《真州绝句》:“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江介

江岸,沿江一带。《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晋陆机《辩亡论下》:“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悬旍江介,筑垒遵渚,襟带要害,以止吴人之西。”唐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追饯扶江介,光辉烛里闾。”清冯桂芬《重建张忠敏公祠记》:“公抚吴凡六年,时流贼出没江介。”另,江左。指长江以东之地。晋左思《魏都赋》:“况河冀之爽嵦,与江介之湫湄。”吕向注:“介,左也。”

江湄

江边,江岸。汉刘向《列仙传·江妃赞》:“灵妃艳逸,时见江湄。”唐吕岩《题*鹤楼石照》:“*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宋杨万里《衢州近城果园》:“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宋周密《绣鸾凤花犯》:“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清方文《送王幼公之毗陵》:“商飚振林簿,脱叶盈江湄。”

江浦

江滨。《吕氏春秋·本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高诱注:“浦,滨也。”唐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唐张说《晦日》:“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另,泛指江河。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藏之山岩,可使云雾郁起;济之江浦,必当蛟龙绕船。”唐杜甫《鸥》:“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明高启《虎邱行次朱赏静见寄韵》:“秋风今朝动江浦,挂席正是当年期。”

江澨

江边。唐王勃《倬彼我系》:“粤自太原,播徂江澨。”《宋史·文苑传一·梁周翰》:“白起则锡剑杜邮;伍员则浮尸江澨。”宋陈昂《江澨》:“江澨风难静,关头岚尚迷。”元傅若金《九鹭图》:“鲜鲜白鹭羽,振振清江澨。”清*景仁《舟泊》:“江澨莽辽阔,晖阴景俄变。”陈去病《岁暮杂感》:“功高吝其赏,长揖返江澨。”

江涘

江边,沿江一带。《宋书·王弘传》:“世子左卫率康乐县公谢灵运,力人桂兴淫其嬖妾,杀兴江涘,弃尸洪流。”隋炀帝《秦孝王诔》:“王赫斯振,将清江涘。”明高启《秋怀》:“弭棹望江涘,日落青枫林。”

江头

江边,江岸。隋炀帝《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唐姚合《送林使君赴邵州》:“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采还。”元沈禧《一枝花》:“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苏曼殊《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江浔

江边。《淮南子·原道训》:“游于江浔、海裔,驰要褭,建翠盖。”南朝谢朓《临楚江赋》:“冽欑笳兮极浦,弭兰鹢兮江浔。”宋曾巩《游麻姑山》:“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萦江浔。”清朱彝尊《高阳台》:“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

椒潭

长满椒木的水边。对水边的美称。南朝鲍照《采菱歌》:“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明黎民表《柬陈公聘兼怀盛子才》:“椒潭风日美,倚棹一经过。”

津涘

涯岸。宋苏轼《和<止酒>》:“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另,比喻途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一》:“斯德以严而日成,教以宽而渐喻,不躐求之于理之一,而相因于分之殊,此修天德、行王道之津涘也。”

九滨

弯曲的水岸。《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驰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王逸注:“滨,水涯也。言乃驰骋六龙,过于三危之山,召西方之神,会于大海九曲之涯也。”宋王令《上聱隅先生》:“漆轨书三上,清时死九滨。”

林溆

山林水滨。指隐居之地。南朝萧子良《与南郡太守刘景蕤书》:“此子含贞抱璞,比调云霞,背俗居幽,寓欢林溆。”清吴绮《望湘人》:“有文章宾客,留欢林溆。肯胜迹而今,车笠顿忘缟苎。”

派澨

河边。南朝何逊《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今春游派澨,访子犹武城。”

浦溆

水边。唐杨炯《青苔赋》:“桂舟横兮兰枻触,浦溆邅回兮心断续。”唐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宋柳永《早梅芳》:“芰荷浦溆,杨柳汀洲。”宋王安石《雨花台》:“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明汪广洋《朝日何曈曈》:“清芬散川原,微澜动浦溆。”清纳兰性德《河渎神》:“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清秋瑾《送别》:“浦溆灯将烬,窗前泪未干。”

青浦

草木葱茏的水边。南朝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游>》:“翠山方蔼蔼,青浦正沉沉。”唐张说《侍宴浐水赋得浓字》:“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明张弼《与乔钟良上舍同游青浦作》:“青浦春风三日游,轻裘骏马宝山头。”明王恭《送别曾伯刚归青浦》:“碧罗旧业连青浦,高卧心闲梦亦闲。”明王世贞《过青浦屠明府长卿移舟见送》:“青浦桥边水,人稀明月多。”

秋浦

秋日的水边。唐张九龄《别乡人南还》:“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唐李白《秋浦歌》:“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唐李贺《蜀国弦》:“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宋杨万里《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沙溆

沙滩的水边。沙滩临水处。南朝王融《渌水曲》:“日霁沙溆明,风泉动华烛。”南朝何逊《赠江长史别》:“长飙落江树,秋月照沙溆。”唐子兰《河梁晚望》:“连山翠霭笼沙溆,白鸟翩翩下夕阳。”宋张先《山亭宴》:“水际见鷖凫,一对对,眠沙溆。”

水岸

水边之地。唐韦嗣立《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帷宫压水岸,步辇入烟岑。”宋韩元吉《六州歌头》:“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明李昌祺《题小景》:“露桃临水岸,烟柳隔江船。”清陈恭尹《鹤》:“一种昂藏临水岸,数声清迥落寒云。”

水滨

水边。《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晋王嘉《拾遗记·周》:“水滨所以招问,《春秋》以为深贬。”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纤秾》:“碧桃满树,风日水滨。”宋僧志文《西阁》:“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元白朴《天净沙》:“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昏,雪里山前水滨。”清朱彝尊《为乔侍读题画》:“三百临安树,移来种水滨。”

水际

水边。《魏书·崔楷传》:“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每思郑白,屡想王李。”宋贺铸《石州慢》:“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宋杨万里《跋尤延之山水两轴》:“水际芦青荷叶*,霜前木落蓼花香。”宋吴潜《水调歌头》:“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金任询《济南*台》:“柴扉水际昼还扃,落日城头晚更明。”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水际无洞,其深入之窍当潜伏水底耳。”

水湄

水边。《诗·秦风·蒹葭》:“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楚怀王之时,举群才赋诗于水湄。”《北齐书·孙腾传》:“高祖与兆宴饮于水湄,誓为兄弟。”前蜀李珣《巫山一段云》:“有客经巫峡,停桡向水湄。”清周灿《使交趾诗》:“沧江岸上有荒祠,栘叶棉枝近水湄。”

水畔

水边。唐白居易《闲居自题戏招宿客》:“水畔竹林边,闲居二十年。”唐杜牧《赠渔父》:“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唐韩偓《草书屏风》:“若教临水畔,字字恐*。”宋欧阳修《玉楼春》:“轻无管系狂无数。水畔花飞风里絮。”宋邵雍《春日园中吟》:“竹间日日同真侣,水畔时时泛羽觞。”宋汪莘《沁园春》:“谁如此,问源头*,水畔青牛。”

水澨

水边。宋叶适《毛夫人墓表》:“山巅可休,水澨可息。”明方孝孺《游峨眉山纪行》:“一鹤相随复一瓢,山巅水澨足逍遥。”明孙承恩《雨中过颜东郊》:“斜阳漏微明,返照在水澨。”明杨士奇《题画》:“延白云兮山中,荫乔木兮水澨。”清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记》:“或遥睇水澨,而羡鸥鸟之忘机;或旁眄钓徒,而悯众鱼之贪饵。”

水浔

水边。南朝江淹《谢光禄郊游》:“凉叶照沙屿,秋荣冒水浔。”唐李绅《端州江亭得家书》:“雨中雀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唐吕温《刘郎浦口号》:“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金。”明冯琦《葡萄架》:“一架扶疏碧水浔,午凉不散绿云深。”明林弼《云石轩为叶彦实赋》“襄阳米老真痴绝,一日书船驻水浔。”

潭畔

潭水边。唐齐己《谢猿皮》:“不知摘月秋潭畔,曾对何人啼断肠。”宋刘克庄《戊午上巳谒何恭人坟三绝》:“愁绝狐狸潭畔路,不知更扫几番松。”宋释德洪《五祖慈觉赞》:“龙湖山上霹雳,马驹潭畔门庭。”元戴良《题顾氏长江图》:“鼓枻既闻潭畔吟,抱琴复听竹间泣。”明陈圭《太清河阻渡正觉寺偶成》:“潭畔行吟春日晚,满庭高树几乌栖。”明王世贞《汪仲嘉见访有赠》:“已自三星聚草堂,桃花潭畔更汪郎。”

溪畔

溪水边。唐李山甫《方干隐居》:“溪畔印沙多鹤迹,槛前题竹有僧名。”唐司空图《杨柳枝》:“何似浣纱溪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唐罗隐《夜泊义兴戏呈邑宰》:“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清潘高《忆幼子》:“随我至溪畔,背我弄溪泉。”

雪浦

积雪的水边。唐李贺《南园》:“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唐林无隐《句》:“雪浦二月江湖阔,花发千山道路香。”宋陈与义《咏牡丹》:“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明程敏*《郭熙雪浦待渡图为杨孟瑛主事赋》:“触目谁传雪浦图,画苑风神宛如在。”

浔涘

水边。晋郭璞《江赋》:“橉杞稹薄于浔涘,荔莲森岭而罗峰。”

涯岸

水边高岸。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唐柳宗元《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浊河清济,曾无沟洫之虞;大岘、琅邪,不闻涯岸之阻。”另,边际。宋周密《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清淡简约,乐易无涯岸。”

崖岸

水边,山崖、堤岸。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南史·康绚传》:“或谓江淮多蛟,能乘风雨,决坏崖岸。”唐张鷟《游仙窟》:“深谷带地,凿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岗峦之势。”晋袁宏《后汉纪·献帝》:“陈侯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后因以喻人严肃端庄。《北史·崔儦传》:“若每谓其子曰:‘卢思道、崔儦杳然崖岸,吾所重也,汝其师之。’”另,孤高。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又,边际。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小之为无间,大之为无崖岸,悉已讲而明之矣。”又,引申为操守。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也要立些崖岸。”

涯涘

水边,岸。《庄子·秋水》:“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西京杂记》卷六:“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四角悉垂幡毦、旌葆、麾盖,照灼涯涘。”南朝沈约《与范述曾论竟陵王赋书》:“夫渺泛沧流,则不识涯涘。”宋王禹偁《谢圣惠方表》:“窥天愈觉于高明,观海莫知其涯涘。”唐崔护《五月水边柳》:“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另,边际。南朝谢朓《辞随王笺》:“荣立府庭,恩加颜色。沐发晞阳,未测涯涘。”

崖澨

岸边。晋潘岳《秋兴赋》:“泉湍涌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李周翰注:“澨,亦水崖也。”清龚自珍《武显将*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遂发大炮,诸火器继之,光尘蔽天,贼尸抛满崖澨。”

烟岸

亦作“烟岸”。雾气迷蒙的水岸。唐郑谷《乱后灞上》:“柳丝牵水杏房红,烟岸人稀草色中。”前蜀韦庄《福州王先辈南归》:“明日一杯何处别,绿杨烟岸雨蒙蒙。”元张翥《登六和塔》:“江上浮图快一登,望中烟岸是吴兴。”

烟浔

雾蒙蒙的水边。南朝谢庄《七夕夜咏牛女应制》:“容裔泛星道,逶迤济烟浔。”宋曾巩《食梨》:“烟浔择新汲,远负盈素缶。”清叶绍本《高阳台》:“听寒潮,溉汩沙头,又转烟浔。”清沈长春《舟行偶成》:“无边行旅迹,向晚又烟浔。”清周起渭《题查声山学士花溪石漾图》:“素鲔乐空水,凫鸥卧烟浔。”清李九鹏《舟中积雨》:“榜人重解缆,旬日滞烟浔。”

阳滨

水之北岸。古代祓禊之处。汉张衡《南都赋》:“于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李善注:“《续后汉书》曰:‘三月上巳,宫人皆禊于东流水上,祓除宿垢疾也。’”吕向注:“禊于水之阳滨。”宋宋祁《清明》:“陌上鲜风横去幰,阳滨翠潋泛行觞。”宋田况《三月三日登学射山》:“阳滨修祓除,华林程射技。”

野岸

野外水流的涯岸。南朝何逊《慈姥矶》:“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唐杜甫《寄柏学士林居》:“赤叶枫林百舌鸣,*泥野岸天鸡舞。”唐杜甫《解闷》:“侧生野岸及江蒲,不熟丹宫满玉壶。”唐韦庄《思归》:“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宋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阴滨

水之南岸。晋郭璞《江赋》:“鸣石列于阳渚,浮磬肆乎阴滨。”明童轩《村田乐图为内相素轩钱公题》:“青苗任新法,花石贡阴滨。”

瀛澨

海边。明谢肃《入章丘》:“输粮售盐直,来自东三州。三州在瀛澨,岛氓弄戈矛。”

玉溆

水滨的美称。唐崔国辅《采莲曲》:“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明吴兆《后湖》:“玉溆覃拖深覆艇,碧潭历乱密迎榔。”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引龚元超《渔家》:“轻縠纹生玉溆斜,晚风吹雨湿桃花。”

泽畔

水泽边。楚屈原《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汉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唐李白《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宋李清照《多丽》:“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竹浦

多竹的水滨。唐鲍溶《隋宫》:“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回雁弄沙。”元刘崧《问胡山人坟》:“松楼秋梦断,竹浦夜吟分。”明韦宪文《漫兴》:“竹浦网收鱼听笛,茆茨烟起鹤翔空。”明袁华《广陵杂兴》:“欲吊文章贤太守,山堂零落昔年书。”明吴子孝《风流子》:“新晴好、抱琴遵竹浦,载鹤共松舟。”明熊卓《送陈文鸣》:“竹浦娟娟风色净,花垣苒苒昼光迟。”

tianjia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多个词牌子,多首词。

新浪博客网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