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衡阳市南岳区,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海拔.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的五岳之一。衡山自古天下闻名,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两教并存的人文景观而著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衡山四季佳景”。
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年)形成现在平方米的规模。
南岳大庙里面建筑物翻新的比较多,和泰山岱庙,嵩山中岳庙相比逊色很多,看不出年代历史沧桑的感。
此佛寺宏伟壮观,殿宇整齐。由山门、关帝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室等建筑组成,共五进。首进为山门。过山门后至二进关帝殿,此殿又称天王殿,殿内祀关羽神像。三进是祝圣寺的正殿,即大雄宝殿,又称大法王刹,殿堂供奉三尊金身佛像,释迦牟尼佛位于正中,左为阿弥陀佛,右为药师琉璃光佛。四进为说法堂,用来由高僧演说佛法,说法堂左厢为药师殿,右厢为观音堂。五进是方丈室,方丈室右厢是罗汉堂。
梵音谷又被称为“逍遥乐道之谷”,因唐代著名高僧明赞法师在此创作颂唱“乐道歌”而得名。梵音谷是纯生态自然型景观,它南起康家垅门票处,北抵上桎木潭,全长4.2公里。由于此处风景秀丽,美不胜收。有人说:“探幽觅奇梵音谷,观瀑听泉轻风拂,妙音禅韵随君绕,天下南岳迎宾曲”。梵音谷两岸群峰耸立,流泉飞瀑梵音;断崖奇石如塑,清溪跌岩如歌;人在溪边走,好似画中游。
衡山忠烈祠规模宏大,依山而建,整个布局为方体,前低后高。祠内的花岗岩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级石磴衔接,将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享堂从下而上组成一体,长二百四十米,宽六十米,占地面积一万四千四百平方米。
忠烈祠其上是蒋介石游南岳的纪念林,两侧是翠绿山峦,四周是参天古松,把整个建筑紧紧地环抱于山中。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年10月,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岩诗林,位于忠烈祠至半山亭的登山公路东侧一带的香炉峰山腰,绝壁峭峙,乱石嶙峋。其中有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洞,洞洞穿连。现根据各石洞和乱石的天然特点,赋予不同的造型:有仙*,有动植物,有穈崖石刻,还有整块的石刻碑林,奇幻多姿,人们称之为小西天。
又名铁佛庵,始建年代不详,以寺内置有一尊万斤铁佛而得名。明人王在晋曾作《铁佛庵诗》,现存建筑为年重修。年11月,周恩来、郭沫若、贺衷寒同登南岳山,曾在此寺休息。当时铁佛已不存,故郭沫若《铁佛寺》诗云:“此地空余一废堂。”
寺右有文殊洞,洞高约2米,洞内有数丈见方的空间,洞中央有一巨石平台,曾供奉文殊菩萨。在文殊洞上面米的地方,便是南岳有名的贯道泉。泉水从石缝里渗透出来,清冽异常,泉上石壁刻着对联和诗句等多处石刻。附近有大悲洞、隐松岩等古迹。寺院的东边有石板游路可直达皇帝岩与南天门,此石板游路颇具特色,若有时间不妨走走。
南天门自南岳庙后登盘山路逶迤而上,经半山亭,过邺侯书院不远即可到南天门。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在南天门的位置,极目远眺,群峦叠嶂,万木葱茏。这里也是观“衡岳烟云”是最佳的处所。
南天门也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山阳为前山,山阴为后山。南天门又是连接主峰的纽带,紫盖峰在东,烟霞峰在南,天柱峰在西,碧罗峰在北,它们从各自方向环抱过来,伸展开去。
上封寺在高台寺上方,距南岳庙十公里,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它就是后来的上封寺。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日出,看云海,赏雪景。“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祝融峰之高”被誉为“南岳四绝”之首。
联系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