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以来,在南岳这座通灵圣地出了不计其数的高僧大德,毫不讳言,南岳的历史是由他们书写的。而驾鹤峰下的祝圣寺便是佛门龙象辈出的庄严丛林。默庵法师---
祝圣寺历史上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高僧,即默庵法师。
默庵(-),字真源,俗姓刘,衡阳人。清咸丰七年(公元年)出家,十八年于福严寺受戒,十九年往郴州从法云和尚学习教义,三年后返回南岳。
他与淡云和尚辟烟霞峰下己公岩为静修住地。他们白天劳动,寓修于劳作中,夜晚则修习禅关,互相策进,数年坚持不懈。默庵后于福严寺殚精研习三藏,并为僧众讲授《唯识论》;又去在衡阳大罗汉寺、龙泉寺内闭关数年。直到光绪二年(公元年)秋,默庵前往祝圣寺密修空观,随之任祝圣寺住持。
其主要著述有《教观纲宗释》、《楞严易知录》、《续人天宝鉴》、《阅藏日记》、《唯识劝学篇》、《法华便蒙解》、《近僧记略》、《金刚经刊定记会本》等书。
晚年发心重修大善寺,并任主持,居大善寺中专修净土,光绪二十八年(公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坐化而去。在默庵的晚年,其众多著作之所以能够完成并流传后世,同他的徒孙维持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维持---
维持(-〔疑〕),俗姓戴,衡山人,长期随侍师祖默庵法师。他禅净双修,日操各种苦役,夜深人静仍伴灯苦读,困倦卧地,醒来诵经如故。一生弘法利生,曾于祝圣寺为众学者讲授《禅林宝训》、《列祖警训》等,反响斐然。
淡云---
另一个与默庵渊源颇深的高僧是淡云和尚,二人曾共住己公岩修禅关,后一起出山参学。
淡云(-),字慧日,俗姓谢,衡阳人。光绪元年(公元年)安禅于祝圣寺,精研三藏,因其梵行高尚,寺众提请住持寺庙。淡云任劳任怨,多方募捐重修古刹,扩建寮房,整肃积弊,使得这一古老丛林再度兴盛起来。
光绪十二年(公元年),淡云开坛传戒,四众闻知,奔走相告,有戒子余人得戒。之后淡云于祝圣寺闭关,专修念佛三昧。
值得一提的是,南岳南台寺为石头希迁大师道场,寺宇几经兴废,清乾隆年间寺庙彻底损毁,迁公塔也遭毁弃,淹没于荒烟林莽之中,淡云率徒众经过千辛万苦找到希迁祖塔,并经十四年的艰辛努力重修南台寺和希迁祖塔。“见相宝塔”至今能够屹立南岳,供佛教徒朝拜,淡云功不可没。
淡云一生济世救人,慈悲为怀,风范令我辈仰止。其品德之高尚,堪称丛林风范,时有“佛门迦叶”的美誉。
妙见---
民国元年(公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淡云圆寂。他的著名弟子妙见曾先后承其宗风住持祝圣寺和南台寺,先他六年往生,也为南岳几大丛林留下不朽的精神遗产。
时间进入民国时期,这期间曾有四位大德驻锡祝圣寺,即空也(-)、灵涛(-)、明真(-)和道安(-)。解放以后,曼慈(-)、佛源(-9)先后承继祝圣寺丈席。他们为祝圣寺留下了不朽佳话,奠定了了这一佛门重地在当代佛教中的地位。慕然回首,历史的车轮永无止息;既往矣,环顾祝圣寺的历史,可谓人杰地灵,俊采星驰,而今掩卷追思,感喟斯人虽去,风范长存。
本文完。
南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