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镇文化皮影工匠刘武阳的雕刻人生 [复制链接]

1#

TOWN

平安春运买票回家

“衡阳开船大石渡,樟木七里向大浦。渡江萱洲霞流站,宝米雷溪到衡山…”上世纪慷慨豪放的湘江号子中念白的萱洲,背靠南岳峰峦叠翠的青影,坐拥湘江最宽阔浩荡的水面,两岸萱草*花,一城烟火繁华。千年古镇,水墨清新的容颜,沧桑古老。

“现在环境好了,我就喜欢站在江边,一望千里,艺术创作是需要灵感的嘛,萱州的风景我一辈子都看不够。”这是一位住在萱州古镇的78岁的老人,刘武阳。他所说的艺术创作,便是衡山皮影雕刻。

·图·刘武阳和他的工作室

01

幕后的手艺人

江畔河街,门前幽草繁生的小径,通向老宅高堂。走进刘武阳老人的家,一眼便会被墙上悬挂着皮影所吸引,像列阵编排、沉浸在熹微清梦里的中华历史文化简牍长卷,电光开启的刹那,完成一场集体的苏醒。

一个个影人,极简的头面,极繁的服饰,怀抱着风花雪月,挥斥着金戈铁马,顾盼生辉,多情应笑。出塞的昭君、浣纱的西施、赴会的关公、反唐的薛刚,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多少豪杰,乘云而至,踏浪而来,鲜活地立在眼前。

芸窗下,刘武阳老人正在为一副红色剧目白毛女的影型构图。顺着白毛女的制作流程,老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独门的皮影制作工艺。

·图·白毛女头面构图图纸

“制作皮影,第一步就是构图,我昨晚翻来覆去改了好几遍,最终才定了这张头面,一定要自己满意了才能进行下一步。”

·图·窗户上粘贴最初构想的原型

“第二步的话就是分干,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而成,把这些关节分开来,才能便于后续雕刻,不然一整块掉的过程中很容易毁坏。”

下一步便是上手雕刻。中国皮影分为纸制和皮制两种,而衡山皮影大多采用前者,“皮雕全国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了,我们再去雕,雕不过人家,我就是搞我们湖南的特色,本地的特色,就是纸雕为主,过去没有牛皮嘛。”

初雕好了之后,躯干的颜色是用彩色透明纸代替颜料,根据图案的需要,将彩色透明纸剪成不同的形状,用浆糊贴在适当的部位,然后在第二层纸板上进行镂空。

“镂空和雕刻这个东西一定要耐心和细心,这是制作皮影最关键的环节。我觉得机械化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人物看起来栩栩如生,几十把大大小小的刻刀都得用上,要雕刻一步观察一步。”

·图·刘武阳一边雕刻一边观察

推纸走刀之际,人物精美的服饰呼之欲出。接下来便是最为艰难却又极为重要的头面上色过程,“。而头部都是一点一点画出来的”。只见老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卷略微泛*的幻灯片,比划着剪下一小块,用透明胶固定在构图稿纸上。

做完准备工作,老先生便在桌边坐了下来,开始一笔一划勾勒起来,“过去幻灯片上黑底一画,颜色一涂,就完事,但现在那种颜料买不着了,就得首先涂颜色,再来涂黑底,这就难了。所以画这个相当伤脑筋,画得好,一天才画一个。”

上色的时候往往要上好几遍,柳叶眉、线线眼、樱桃小嘴一点点,美目巧笑渐渐展现。

再喷上一层清漆,保护颜色。把各个部件熨平后安装起来,做好关节,加上竹竿,便是皮影表演者手中所舞动的样子了。

02

落伍的皮影和坚守的匠人

南岳衡山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的一部分,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衡阳唯一的世界“非遗”项目。

如果说,皮影艺人为皮影人偶注入了灵*,让它们拥有嬉笑怒骂的个性,那么,皮影制作人就是给了皮影人偶驰骋舞台的躯壳。

刘武阳老人从小酷爱艺术,师从民间艺人谭正葵、向澄江。“我小时候就喜欢看皮影,60年代返乡之后,在萱州这里开过煤气机、拖拉机、柴油机,排灌站当过电工,河街上办过榨油店。年,22岁正式学做皮影,然后一做就是快60年了,就没再放下过。”

“其实渐渐就发现皮影市场很小,但当时一把刻刀要养活全家六口人吃饭呀,必须要创新!改革开放后,年在县里当皮影剧场厂长,新的剧目、新的造型,演的很好,从湘潭广电厂一路到萍乡到广西,一路演,过去省委书记都会来看。”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游乐也从二维的皮影转向更多元的娱乐方式。影子戏的魅力之一在于重复,通过重复,识字不多的群众记住了剧中的故事。但年轻人不喜欢。他们认为几个人物,一串故事,反复出现,时间在重复中耗费,十分无趣。

皮影艺术不可遏制地衰落、濒临灭绝时,为了让皮影能够生存下去,刘武阳开始为了更多的客户创作皮影,“过去,我都是按皮影艺人的需求来制作人物,现在,我看大家喜欢什么,熟悉什么,我就做什么。”

然而,皮影的传承靠他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最缺的是资金,别的大城市有学校会组织看皮影戏,会投入到旅游中去,比如靖港那里。我们这里没人看,渐渐也没什么人演了。”

刘武阳老人的皮影制作完成后,都会装进玻璃框里防止回潮,这些皮影人在玻璃框里维持着美丽,皮影戏的命运却一天天堪忧,即便是作为世界非遗文化在保护,愿意接下去传承这门老艺术的人仍少之又少。

说到收徒,老先生也很惆怅:“我收徒弟呀,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就看几天,没兴趣就走了。”

“现在幻灯片呀油墨呀都不好买了,像幻灯片我已经找不到长沙烈士公园那个店子了”,老先生把用完的幻灯片小心翼翼放回去:“我这还存了点,这幻灯片用完的时候,大概我也就不在了吧。”

END

现代的人都很忙,忙着工作,忙着娱乐,忙着所有他们觉得值得忙碌的事情。

然而很多古老的技艺就在这种速度中被挤压得几乎无立足之地。

就像这皮影戏,是一个磨时间耗心性,甚至暂时看不到经济回报的技艺。

但是它繁盛了几百年,它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印记,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如若就此沉没在历史的洪流中,甚是可惜。

有空的话就来萱洲看看吧,看看皮影的光彩,也看看历史的尘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