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王堆里没有马王,真正的马王在哪里 [复制链接]

1#

提起马楚,很多人一脸茫然。

马楚,乃至五代十国,

是被史学家长期忽略的一段历史。

作为只存在了不足五十年的小时代,

在长沙,乃至整个湖南,

都很难寻找到太多关于马楚时代的遗存。

而正是那个短暂的马楚,

长沙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都”,

湖南的经济、文化

开始转折进入缓慢上升阶段。

大混乱解构了传统的*治格局,

却给了湖南一个崛起的全新历史机遇,

让湖南真正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马楚国是谁建立的?一个河南木匠......

翻开那一段历史,上面写满了四个字:兵荒马乱。每一个强大繁盛的王朝倒下之后,都会引发持续数年的大混乱。社会规则进入丛林法则阶段,血腥的权利游戏开始了。五代在北方更迭,十国在南方(北汉在山西除外)割据,你方唱罢我登场,上位的掌权者如走马灯般更替,历史乱得像一团麻,伴随着混乱局面的是血腥的*权更迭。一切秩序都要重构,趁着乱世,河南木匠马殷开始他乱世的人生逆袭。

马殷,一个木匠的逆袭人生。▼

马殷出生在河南许昌的鄢陵县,家世很普通,既不是豪门贵族,也不是诗书门第,马殷所处的河南,地势平坦肥沃,又是中原腹地。和平时期,这里是种地当农民的好地方,一打起仗来,这里就是割据势力争夺的好战场,只剩下生灵涂炭。这样的地方,木匠是做不下去了,于是马殷干脆投了*。

楚王马殷乾封泉宝铁钱。▼

据史书所讲,马殷也还算是一个仁厚宽宏之人,有着传统中国农民的朴实,然而他的*治生涯,却是从依附于臭名昭著的蔡州*事集团开始的。这个集团的头领,是以残暴无人性著称的秦宗权。当然,我们无法以现在的情形去估摸那个纷乱的世道,很多选择都是身不由己的决定。即使是一个失序的乱世,也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蔡州*事集团的暴虐和短视,注定了他们可以横行一时,却无法长期取得民心。

楚王马殷纪功碑帖.图/来源于湖南图书馆▼

在朱温集团和杨行密集团的围剿下,秦宗权的队伍很快就被打垮了,马殷只能继续跟随集团的另一个头领孙儒继续与杨行密集团鏖战,可惜孙儒和秦宗权本就是一类人,残暴疯狂,在经历了与杨行密集团的长期战争后,最终还是落败身亡。马殷所依附的蔡州*事集团彻底散了摊子,他和一群流寇不知该去往何方。

马楚文化园内,一堵城墙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这个时候,长江以南这块大割据势力尚未占领的区域就成了一个逃难的好地方。此时,蔡州流寇的头领是刘建锋,然而他自作孽,成了风流*,行*司马张佶死活不肯当新首领并极力推荐马殷,群龙无首的情势之下,战功显赫的马殷就这样成为了这个集团的一把手。从木匠到流寇再到湖南王,马殷的经历可谓那个时代的“人生大逆袭”了。

马楚曾经有多强盛?

经历了大唐这样的盛世,湖南竟然也没发展起来,这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湖南”这个行*概念的形成,是在唐代宗广德二年设置“湖南观察使”之后才有的事情,之前的湖南,*治地位一直不高,经济也相对落后。

马楚全盛时期,其辖域包括现在的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唐朝时,以4万户人口为上州,湖南一个都没有。整个洞庭湖以南,地广人稀。官员动不动就被贬谪到这里,这里成了迫害异己分子的地方。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这里时,哀叹: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都跑没人了,能不“清绝”吗?

马楚时期,改唐代的东池为小瀛洲的一部分,如今的东池,则是都正街上的一个历史文化景观。▼

人少,灾害却不少,从唐穆宗年间到宣宗初年,短短二十年就发生四次大的水旱和饥荒,唐僖宗也不得不哀叹:“湖湘荆汉,耕织屡空,盗贼留驻,人户逃亡,伤夷最甚。”在经历了王仙芝的袭扰和*巢起义*的战火蹂躏之后,湖南更加破败了。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振兴湖南,马殷靠什么?*治上,他采取“上奉天子,下抚黎民”和“内靖乱*,外御强藩”的*策,保证了马楚有一个安定的发展局面。但是作为一名从木匠转行的职业*人,马殷对于发展湖南经济实在是有点摸不着头绪。然而,真正的领导只需要选对合适的人才就可以了。来自扬州的高郁成了不二人选。在实干家高郁的领导下,湖南把商业、茶业和农业作为重点产业。

马楚时期,长沙的园林建设进入高潮,如今的开福寺,就是当时会春园的一部分。▼

发展商业的机遇恰恰来自于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当时江淮和西蜀各占东西,都和中原*权为敌,整个南方,能与北方通商的只剩下夹在中间的湖南。汴梁—长沙—广州一下成了南北贸易的*金通道,长沙则成了连接南北的结点。以往偏僻闭塞的湖南顿时得天独厚,湘江上通汉水下接漓江,利尽南海,对中原而言,其重要性不啻第二运河,湖南商业因此迅猛发展了起来。

从都正街到小瀛洲,都曾是马楚的宫廷园林。▼

湖南的经济开始转折进入缓慢上升阶段,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一好,文化也发达了起来。马殷打下的物质基础,推动了湖湘文化的振兴之路,促成了湖湘学风和文化氛围的形成。两宋湖湘文化的崛起,马殷功不可没。

马楚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

马楚最终只存在了不到五十年。马殷建立的功业,毁于五个不肖子孙。五马争槽,内斗彻底分裂了马楚。逃不开历史周期律的马楚,在经历了开国一代的繁荣安定之后,最终毁于过度失控的欲望,结局令人叹息。封建专制社会,继承是关乎国运的大事,然而,聪明一世的马殷,却在这件事情上犯了错误。当年他以单身中年的身份来到湖南,短短三十多年,生了三十五个儿子,这些子嗣又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把马氏宗族扩大到了八百多人,庞大的利益集团成了依附在马楚身上的蛀虫。

马王街幽深的街巷,曾是马楚宫廷的奢华园林。▼

马殷临死前定下了“兄终弟及”的继承规则,可他却自己先坏了规矩,没有立贤德的长子马希振,而是传位给了“吃鸡大王”马希声。然而,马殷的儿子们,似乎都不怎么均衡发展,马希声吃鸡成瘾,最终身败名裂而死;马希范算是有点治国之才,平定了湘西,立溪州铜柱威震西南诸蛮,但他生活奢靡无度,内心阴*;马希广为人忠厚却过于懦弱;马希萼野心极大,嗜权如命;马希崇心胸狭隘,醉生梦死……

溪州铜柱见证了马楚与湘西少数民族的和平共处。图/覃事良▼

“兄终弟及”的模式数度陷入混乱,伴随而来的是仇杀和血战,五马争槽的悲剧上演,内斗彻底分裂了马楚,湖南玩成了“三国演义”。依靠个人魅力,马楚得以拥有一时的安定繁荣,却无法世代持续。马楚王朝,终究摆脱不了历史的兴亡律,走向衰败。公元年11月,南唐元宗李璟乘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兵攻占长沙,一举灭楚。边镐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赈济饥民。自马殷去世以来,湖南百姓受够了马楚的压榨,人们把边镐称作“边菩萨”。

马楚巷原本并不存在,是今人为纪念马楚时代所命名。▼

灭掉马楚的是南唐元宗李璟,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五代十国的著名词人,“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经典名句就出自他的笔下。对他而言,风花雪月与刀光剑影并不冲突。后周广顺元年冬十一月的一天,据史书记载,当天非常阴冷,满目萧然,马氏全族及马楚高级文武官员共一千余人被唐兵集体押到湘江边,乘船远赴金陵(南京)。一个曾经瞬间闪耀于历史星空的王朝,就此如烟花般散落。

马殷墓在哪里?

不是马王堆,难道是马坡岭?

不知所终的马殷墓成了历史的疑云。马坡岭曾经被传为是马氏父子的埋骨之地。据《芙蓉区街巷志》说:“马坡岭,其山坡上曾有三冢,根据墓碑铭判断,应为马氏祖坟,故名。其狭义所指位于远大路南侧望龙村村部地段。现为地片名,泛指安子岭以西远大二路及其两厢地段。”清乾隆《长沙府志》云:五代楚王马氏疑冢“在东南北城外,相传三千三百六十七冢”。所谓马王疑冢,不仅指马殷墓,而且包括其五个儿子即“五马”之墓。从现场的情况和长沙考古的记录来看,这些传说并没有被得到证实。

马坡岭,曾经被传为马氏父子的埋骨之地。▼

另一种更有可能接近事实的说法是马殷墓在衡阳。据《湖广总志》记载,马殷墓位于衡阳上潢水侧,马殷为何葬于衡阳,据说与他从小到死都把衡山之佛作为保护自己的护佑有关。经过与文物专家的讨论,我们认为大概位置应是衡阳靠近舂陵水入湘江口的位置附近。我们还听到一种说法,当年在舂陵水附近的白露坳似乎挖出过一座马殷墓,但后来修建国道时已无,然而此事当地文物部门并未予以证实。雄霸一时的楚王马殷,其墓葬至今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湖南还有哪些马楚遗迹?

如今的长沙的城区,留存着一些很美的名字,如小瀛洲、碧湘街、明月池、会春园等等,它们都曾是马楚的宫廷园林。

马王街:当年的王城所在

这里是马楚当年的王城所在,两千多年来,这里一直就是长沙城的核心区域,马楚在这里建立宫城,是沿袭了历代的选择。

马王街曾是马楚的王宫所在,如今已难寻历史痕迹。▼

在马王街上,有一所长沙市修业学校,前身为年同盟会会员周震鳞等人创办的修业学校。

年迁到当时的马王庙旧址,也就是现在的位置,而马王庙,则是马楚*权灭亡后,后人为纪念他们在王宫旧址上所建,如今王宫、庙宇早已湮没,留下的是无法被毁灭的名字。

明月池:如今只剩一块碑

这是一个有着极为清朗意境的地名,然而我们却是捂着口鼻走进去的。浓烈的腐烂鱼虾味道弥漫在这里,熏得人头昏脑涨。

作为长沙的八大老街之一的西长街,改革开放之初成为长沙首批对外开放的农贸市场,至今尚存一块刻有“古明月池”四个字的古碑。

古明月池碑,是关于明月池的历史记忆里不多的一点遗迹。▼

碧湘宫:马希范的风景园林

碧湘宫为五代时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营建。极尽奢华且又爱好园林宫殿的马希范把这片临河的地方打造成了他的休闲花园。据史志载,在原长沙城南门之侧,即城墙的西南角还开有一门,因紧挨碧湘宫而名碧湘门。旧时此处有“古楼门”的街名,也许就是碧湘门的所在地。

由马楚碧湘宫而得名的碧湘街,如今是充满市民生活气息的市场。▼

宋时碧湘宫遗址尚存。当时诗人陶弼有《咏碧湘宫》一诗云:城中烟树绿漫漫,几方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简单的四句诗文,就勾勒出了当时长沙的城市景观。

碧湘宫的位置就是如今的碧湘街。碧湘街被书院路截断,分为上下两街。这里的小商品批发生意依然很红火,而关于历史的记忆,只剩下星星点点的碎片,一块刻有“碧湘宫故址”的石碑,提醒着现在的人们,这里曾经那般美好过。

开福寺:马楚为长沙留下的最重要寺院

没有马楚就没有开福寺。我们在寺中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碑名《紫薇山古开福寺记》。碑文开篇即有:马氏开国湖南……碑文详细介绍了马楚开国后开福寺的建立过程。

《紫薇山古开福寺记》里详细记载了开福寺与马楚的关系。▼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明代文人李冕曾题诗《开福寺》赞曰:“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闲庭”。

历经重建的开福寺,继承了马楚的文化基因,是长沙城内的园林胜景。▼

碧浪湖与紫微山也是当时的风光盛景,紫微山原本并不存在,正是因为开挖碧浪湖,才堆砌成了这一处人工山体。相比于马殷,马希范对于园林的热情更高,在他的统治期内,马殷的行宫被扩建成了规模极大的会春园。

常丰县:马楚的粮仓

马楚在长沙市今芙蓉区东湖街道(原东岸乡东湖村)建有大型常平仓,名“常丰仓”。宋初,原马楚*权在今长沙县*兴镇鹿芝岭所置的龙喜县迁至东湖村,利用常丰仓旧址改建为县城,名“常丰县”。今在浏阳河边有马楚文化园。

圭塘河:马楚的农业基地

据《湖南通志·堤堰》引《异录记》注释,圭塘原名龟塘,汉武太始(公元前96—前93年)时“有神龟,皎然白色,长四五尺,出水中,巡行岸上,因名龟塘”。

马楚时期,因诸山之泉,筑堤潴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如今这里依然有着大量的泉水。▼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龟塘能够确定的,就是开凿于五代马楚时期,在湖南省博物馆有一个关于湖南古代农业发展的沙盘,其中特意标明了圭塘的位置,足以证明这里的重要性。

据《宋史·食货志·农田》载:“初,五代马氏于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泉,筑堤潴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龟塘即长沙今雨花区之圭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此处大兴水利建设,修有环山灌渠一条。年又开凿长7公里,宽30米的圭塘河,千年水利工程死而复苏。

在圭塘河沿岸曾经的丘陵带上,依然有泉水分布。当年,这里应该有着更多的泉水,以至于可以成为泉群,然后积水成塘,附近的村名,竟然也都和塘有关,圭塘、井塘、大塘、月塘是河边主要的村落,虽然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村名却仍在,可以想象在马楚时代,这里井水灌溉万顷良田的壮观景象。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常立*

摄影|李林冬常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