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踏入安亭别墅花园那道铁门,右手边草坪后的西班牙风格的大楼就会吸引你的注意力。一片绿色之后是一个极其对称的洋房。三层楼高的洋房有着平缓的坡顶,顶上开着三个老虎窗,屋檐下波浪形的装饰十分典雅。三层楼各有不同造型的窗户,最美的莫过于第一层的拱形窗户,中间有三个拱门,拱门内是突出的长廊,廊的两面蔓延出装饰着石柱的阶梯。
你也许会想着穿过草坪接近这栋可爱的建筑,但别着急,它并不是最值得留恋的历史建筑。你大可以沿着草坪边缘往前走,不一会儿,酒店新大楼就会出现在左侧。而它的对面—一巨大的树木丛中就藏着安亭别墅,一个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风格的杰作或许树木遮挡了它部分“英姿”,你看不清它的对称结构,但你一定会留意到它突出的转角塔楼。这是西班牙建筑中最“活泼”的部分,它不太“安分”,明明已经有了对称结构、平缓的坡顶、红色的筒瓦、三个坡面的老虎窗,还要另辟蹊径地突出一块来。这凸出的部分上下还不同,上层是八边形,下层是圆形,而屋顶则是圆锥体。塔楼的中间还有白色圆卷装饰。乍一看塔楼就好像是一个冰激凌蛋筒,最顶端的冰激凌正在融化。
传说这座楼原来是刘公馆,造价不菲,不仅外观美妙,内部设计也异常精美新颖。据说当时它的内部房间多为硬木平顶;地面要么铺细纹檀木,要么大理石开路;楼梯踏步则清一色花岗岩;古铜色的壁灯尽显奢华之气。不过刘公馆到底属于哪一位刘姓主人至今还不可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的设计者是李锦沛。这个从美国名校走出来的“学霸”,设计的项目大都赫赫有名,最有名的就是纽约时报大楼和南京中山现在这座洋房已经是酒店内的一家高级餐厅,所以大家评论它都以“听去吃过的人说”开头,以“环境不是一般的好”结尾。
其实它只不过是安亭路洋楼的冰山一角。慢慢走完这条小路,你会发现不下5处洋楼从新古典主义到英伦、巴洛克等风格的建筑都在这短短米的路上。若是有机会一定要等到秋季走一遭。届时乌相的红叶正盛,枫叶会把洋楼和马路装扮得分外妖娆。红叶配上黃色墙壁,红色屋顶的西班牙风格的洋楼美得像一幅油画,引得路人慢慢走、慢慢看,悄悄珍藏在心底。
衡山路到了宛平路陡然成了一个多条道路交会的枢纽。在这个繁忙的地方,一幢挺拔的高楼最抓人眼球——那就是衡山宾馆。这幢楼很棒啊,是老楼!”看见有人拍摄大楼,对面公园的保安总要上来赞叹两句。坐在喷水池石台上休息的人聚集起来问他:“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的呢?”这倒把保安给难住了。
其实只要在大楼脚下驻足仔细找找就能看到一块标着年的铭牌。这个年代上海还流行着装饰艺术风格,繁复的装饰设计随处可见。但衡山宾馆却很特别,干净利落、高大雄伟,像一个君王俯瞰着大地。
衡山宾馆其实是上海最早开始使用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之一。它的诞生要从20世纪20年代万国储蓄会讲起。这个储蓄会由法商发起,与一般储蓄不同,它的储蓄20年到期,次性偿还本金、利息、红利,其间也会有奖金发放。其实很像基金,而它主要的投资是上海的房地产。它兴建的资本来自法国金融机构,它的设计师米由第同样来自法国。这位倡导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师给法租界吹来了简约的摩登公寓之风。
直到20世纪50年代,衡山宾馆还是一幢住宅楼,60年代后逐步转为宾馆经营。今天它是上海最老牌的高级酒店之一,这相当一部分得益于衡山宾馆建筑本身的优秀。现在步入宾馆,可以看到简洁大气的内部装饰,光可鉴人的大理石,一副气派模样。实际上它是上海最早的涉外宾馆,许多“老上海”认为衡山路酒吧的崛起和它的存在有密切的联系。衡山宾馆诞生之初是西方城市住宅文明的载体,承载着上海第一批高级白领的都市梦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闭后,它又成为上海重新引入西方生活方式的“楔子”;今天的它又回归为一座怀旧气氛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