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底土、压实浇水、播种、覆土,一块块长方形的育秧盘成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诞生”。像这样的育秧盘,一条生产线1个小时可以生产盘。按照一亩农田需要26盘秧苗来算,相当于每小时生产的秧苗可达38亩……
双抢以来,衡山县国丰智能化育秧车间里一派繁忙,工人们抢抓春耕夏种的关键时期,抓紧时间生产培育秧苗。
“传统育秧需要40天左右,工厂育秧只需要25天左右,整整节省15天时间。”合作社负责人陈正恒告诉记者,该车间一天可以完成1.5万盘育秧盘的播种,可供亩田地种植。移栽后的秧苗即抛即插,返青快,只需2—3天就可以长好,根系更发达,病虫害更少,每亩稻田能增产50斤以上。今年以来,车间共育秧亩,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工厂化、机械化流水线育秧,是今年我市水稻育秧工作的一大亮点。
与传统育秧相比,水稻工厂化育秧不仅节省了土地、人工和农资,提高了出苗率,而且优化了制种播种效率。在保证秧苗质量,为农户“双抢”赢得宝贵时间的同时,也有利于保证晚稻生育期,保障粮食安全。
眼下,我市各工厂化育秧服务组织陆续开展晚稻育秧工作,现代化、集约化的育秧模式有效提高了秧苗质量和育秧水平,现代农业科技助力水稻生产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种育秧大棚面积余公顷,共完成早中晚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亩90余万亩。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