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京发布《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年清明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
黄山游客爆满,杭州西湖断桥变“人桥”……疫情态势的逐渐稳定和各地景区免票政策的推出,使得清明假期成为疫情后第一个旅游小高峰。但部分专家仍然表示,目前不应该去到游客聚集区域,景区爆满仍然有疫情防控风险。
黄山、西湖等景区爆满,报复性消费正在到来?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部分景区纷纷采取门票免费或是其他优惠措施以便拉动文旅行业消费回升。四川全省家旅游景区从即日起一个月内将对所有游客免收门票;安徽省黄山市31处景区对安徽籍游客免票;厦门市内国有A级景区6月30日前对市内游客免费开放。受到门票免费政策及疫情稳定态势影响,清明假期部分景区出现了爆满状况。
4月4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安徽黄山市29家景区开始对安徽籍游客免费开放,景区现场开启“人从众”模式。
网友视频显示,通往景区的高速路、景区入口、狭窄的山道上甚至是山顶都挤满了游客。进入景区排队一个多小时,在景区内部,游客依然要排队前进,彼此之间谈不上间隔距离。为避免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工作人员组成“人墙”维护现场秩序。
5日早间,黄山景区官方微博“中国黄山”发布公告称景区进山人数已达到游客流量限制两万人,停止游客入园。5日晚,黄山景区回应称,拥堵主要是因为验证安康码和体温检测较耗费时间。同时景区启动了应急措施,增派了志愿者帮助游客加快安检流程。
与此同时,浙江杭州西湖景区清明假期也出现了游客聚集。
此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5月1日前,西湖景区所属的岳王庙、黄龙洞、飞来峰等16处收费公园景点向境内外游客免费开放。清明小长假期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点、博物馆等预约平台一直是爆满状态。西湖风景名胜区在三天的清明假期中共接待游客76万人。为避免人员聚集,景区开放的16个景点均采取限流、游客预约的措施。
网传视频显示,西湖断桥再次变“人桥”。钱江视频报道称,有不少来自上海、福建的游客来到西湖游玩。西湖断桥执勤民警介绍,4月4日当天断桥游客就已超过3万多人。
其他户外山岳景区客流在清明假期也出现了回升。数据显示,岳麓山景区清明假期共接待游客9.65万人次,其中假期第一天人数最多,有3.6万人次;而在橘子洲,假期三天景区共接待游客2.3万人次。泰山景区接待进山游客2.1万人次,接待进山进景点游客4.3人次,其中4月5日单日进山进景点游客量达1.9万人次,迎来景区恢复开放后的第一个小高峰。
4月5日,陕西宝鸡的红河谷景区和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也相继发布限流停止入园通告。南岳衡山景区也表示,清明客流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准,周庄古镇、千岛湖景区游客达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左右。
报复性消费应该现在到来吗?
携程最新发布的《清明节旅游复苏报告》显示,从交通出行看,清明节期间交通出行订单量环比增长超过五成,携程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近六成。恢复开园并可在携程预订的景区数量已超过家,其中5A景区超过家。近一周以来,国内门票销量环比增长%。
《报告》显示,随着部分省市开放本地游,旅游度假休闲游的活跃度在小长假期间快速提升。近期,省内跟团游受到游客青睐,近一周时间,通过跟团游出行的人数环比增长超过%。
免票措施使得清明假期出现第一个旅游小高峰,但在部分景区中出现游客聚集现象仍然具有风险。
4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称,黄山景区的“人从众”模式,释放了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那就是提振消费的一些不规范操作,确实可能放大疫情风险。有网友也评论说,疫情态势仍未稳定,现在免费开放景区是没有责任感的行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个别景区出现人员集聚拥堵,是针对本地户籍免票优惠措施,与小长假短途游客出行需求集中爆发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对此,可以通过网络预约、取消窗口售票、加大运力调配等一系列措施,缓解在景区入口、索道搭乘点等多个关键环节的堵点。
“五一”假期酒店预售订单增长1倍新的出行高峰即将到来
携程《报告》预计,清明节后“五一”假期还会出现新的出行高峰。景区仍需要采取预约、限流、分流等措施来严控客流量。
此前,《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报告》指出,近一半人期待上半年旅游,5月预计迎旅游高峰。有近一半(43%)调查者表示,会选择在年3月到6月旅游,选择5月旅游的比例达到16%,位居全年各月之首。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近期该平台上有关“五一”出行的预售产品正进一步走俏,“五一”假期期间的酒店预售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1倍,成都、杭州、西安、广州、昆明等地的游客出行需求相对较高。其中长沙“五一”小长假期间酒店搜索量全国第一,杭州搜索量环比增长%,是增速最快的城市。
中国的疫情防控也进入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尽管我国疫情总体态势向好,但国外疫情的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另一方面疫情偶发散发或内源性反弹的风险仍然存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5日提醒,不管是在居家、公司或者是公共场所,保持一定的距离非常重要。当前也不要参加群众集会,不要聚餐。
(撰文:杨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