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经验
TUhjnbcbe - 2020/6/1 3:42:00
治疗白癜风最好效果的药

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经验

四川成都市/孙川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容物(有时还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至食管,其中胃酸、胃蛋白酶在PH≤4时具有水解活性,损伤食管黏膜,从而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多在饱食或脂肪餐后发作。症状往往在卧位或前屈时加重。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吞酸、吐酸范畴。其病机主要是因脾胃运化失职、胃失和降所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打嗝、呃逆、烧心样疼痛,胸骨后痛、呕吐酸水苦水等,甚至还会呕出咖啡样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大鼠胃十二指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研究证实了《伤寒论》中名方生姜泻心汤对防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生姜泻心汤由生姜、人参、干姜、*芩、半夏、*连、大枣、甘草组成。是张仲景治疗胃寒食滞夹水饮所致的“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失呕”等症的方剂,具有和胃降逆、化饮消痞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功效确切。研究表明,VIP是肠神经系统中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的主要抑制性肽能的神经递质,它主要以神经分泌方式在局部起作用,在消化道平滑肌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VIP水平与食管黏膜的损伤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而生姜泻心汤可以显著降低血清及组织中VIP的含量,对VIP增加引起的食管下括约肌及食管体运动功能紊乱起调节作用。生姜泻心汤还可明显减轻食管黏膜的局部损伤,对食管黏膜具有间接保护作用,并可通过提高组织局部抗氧化能力而发挥对黏膜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福建医院中医科采用中药白芨、蒲公英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取得了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92%。研究认为,白芨味苦,降逆止呕,能有效解除膈肌痉挛而止呕止呃;味涩,能收敛消肿;质黏,含有胶体状成分,能在受损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食管、胃黏膜,减少食管、胃黏膜充血、水肿而止呕。白芨还能使末稍血管内的血细胞凝聚形成人工血栓,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还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和愈合。现代多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局部出血、食道和胃手术后吻合口炎症、糜烂等。蒲公英味苦性寒,有清热解*、利水消肿的功用。药理研究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作用更明显。还有抗病*与抗癌作用,对单纯性疱疹病*有抑制作用;能保肝利胆,促进胆汁分泌。蒲分英性平和,虽能泻火解*但不损土伤胃,可长期应用。二药配合降逆止呕、清热泻火,起止呕、抗感染作用。白芨每次用量20克、蒲公英30克。呕酸明显可加乌贼骨15克,打呃明显加韭菜籽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还有报道,中成药复方*连素,对防治反流性食管炎也有较好功效。

笔者在40余年工作中,曾治疗多例反流性食管炎,一般多以仲景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为主,并常与旋复代赭汤、左金丸、温胆汤等合并组方,若胃阴虚者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经验证明其功效增强。此外,大*、蒲公英、乌贝散、锻瓦楞子、沉香、白豆蔻、丁香、苏梗、藿香等常随症加减。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生姜泻心汤加蒲公英、白芨为基础方加减最好。

西医对反流性食管炎,多采用制酸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明显优于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胃黏膜保剂和促胃动力药(多潘利酮和西沙必利疗效较好)等治疗,三类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更佳。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许多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症状缓解后过早停药,则易在短期内复发。一般认为,维持治疗开始时间,应在正规药物治疗八周以后。抑酸药剂量可降为治疗用量的半量,但仍应联合多潘利酮(吗丁啉)等促胃动力药。维持用药时间至少4周。有效的维持治疗,可使患者的症状容易抑制且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若病情复发应重新开始药物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少数病人可通过手术治疗。

生活习惯的改变对许多患者是有益的。研究证明,将床头抬高,吃饭不过饱,减少脂肪摄入,减肥,戒烟,餐后3小时内避免卧床等,应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些轻症病人由此常可获得症状控制,而不必服用药物。

研究表明,内窥镜加活检能够对食管黏膜进行直接的可视检查,是诊断本病最可靠的方法。相比而言,食管X线贝餐即不敏感(26%)也不特异(50%)。此外,便携式食管酸反流监测有助于对持续症状的病人确诊。

最新合订本

上架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

中医药知识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jtzyy

.
1
查看完整版本: 反流性食管炎的防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