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原北岳祭祀地为河北曲阳。从明弘治六年(),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经六次上疏,直到清顺治十七年(),刑科给事粘本盛上奏改祀,才获顺治帝御批,并移祀北岳于浑源。
北岳改祀浑源后,恒山寺庙规模逐渐扩大,共建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当然了我说的是过去,是书本上的记载,现在没有这么多的景了。
大家都知道五岳的所在地,除了北岳是个县以外,其它四岳都县改市了。还有其它四山所在的景区都是5A级,而恒山是4A级。在这里我不知该说当地什么。
啥也不说了看景吧。恒山以自取景色美而著称,历来有恒山18景之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我们看了恒山后,可抽空看看徐霞客的这部游记。
就是恒山的十里步云路,这一段从原北岳山门(恒宗坊)至恒宗殿,称十里步云路。注意路边峭壁上的大字,写着恒宗俩字,这俩字高十四米,所以这里叫大字湾。这个地方了不得呀,曾出现在邮票上。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伟岸挺拔的四株迎客松,称为四大夫松,树龄已有七八百年了。这两个地方大家可以留影。这一段就是恒山十八景的云路春晓。
再说说虎风口,这里山势陡峭,一年四季风声不断,息如虎晓,故得名虎风口。再看这里这株参天古松,根茎盘露,紧抱岩石,多少年来依然昂然屹立。相传松根外悬是张果老拴在树上的神驴受惊而拔起的。这是恒山十八景之一的虎口悬松。
刚说了张果老的驴,我们现在就到了果老岭。大家看这光滑的岩石上一行行小圆坑,像驴蹄印吧,据说这是张果老在恒山修行时,经常倒骑仙驴上山下山留下的仙迹。这是恒山十八景之一的果老仙迹。
来到了当地老百姓叫飞石峰的地方。因为传说故事,当地又称这为“舍身崖”。传说因一段爱情故事,姑嫂投崖。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化作找咕咕鸟(当地又称该鸟为姑姑),后来一些文人墨客又给这里起了个姑嫂岩的名。这是十八景之一的断崖啼鸟
姑嫂崖北端,有一天然大石窟。这里叫做飞石窟。据穿,多年前,舜帝北巡,至恒山脚下,忽有一石从恒山飞来,坠于帝前,帝遂起名为“安王石”。五年后,帝又北巡,至曲阳被大雪阻路,便望祀北岳,此灵石又东飞到曲阳。飞石窟内东岩龛下建有北岳寝宫和后土夫人庙,南岩龛内建有二层梳妆楼等,为北魏时期建筑。这是十八景之一的幽窟飞石。
这里有个小院叫白云堂,是旧时官员们登山时休息的地方,也叫接官亭,在其东侧有一小亭,名玄井亭,亭内南北并列双井,名玄武井。一井水如甘露,清凉爽口;一井水味苦湿,可入药祛病,当地人称作苦甜井。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恒山庙会时成千上万人来汲取井水。唐明皇曾亲下诏书,赐匾“龙泉观”。这是十八景之一的龙泉甘井。
会仙府,为恒山最高建筑,传说是仙人聚会之所。会仙府地势高,脚下云岚飘渺,头顶云崖万状,使人顿有疑是在仙境之中。这道观里塑有福、禄、寿三星君像、二十七仙人像,还有四处的仙人塑像,这不是会仙吗。这是十八景之一的仙府醉庙
我们登上了米的恒山最高峰—天峰岭,这里天高云淡,气象万千。烟岚飘渺,松涛贯耳。脚下苍山如海,群峰若浪,北国万山宗主之雄浑气象尽览无遗,恒山十八景尽收眼底。这是十八景之一的岳顶松风。
恒山十八景,还有磁峡烟雨、云阁虹桥、危岩夕照、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石洞流云、奕台鸣琴、脂图文锦景点。我是个散游,这些景我没有注意到,希望你能发现这些景点,让我来与你共赏。
再说说恒山主庙恒宗大殿,又名元灵宫,当地老百姓叫朝殿。大殿主像是北岳大帝,两旁是文武大臣。牌匾是康熙大帝书写的“化垂悠久”四个大字。两侧是青龙、白虎殿。有钟鼓楼。
恒山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北魏拓跋氏以恒山为战略要地,西汉飞将军李广、唐初大将尉迟恭、北宋名将杨业、明代大将军徐达、清初摄政王多尔衮都曾在恒山一带挥兵征战,建功立业。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现在都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