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潜移默化易风俗,文明润物细无声衡山县
TUhjnbcbe - 2024/12/31 10:15:00

 

 ▲共青团县委多种形式开展“创文”宣传活动。


  ▲交警联合外卖骑手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为孩子们的放学路保驾护航。


  ▲“文明好家风”家庭代表宣讲。


  ▲城管执法人员帮助瓜农收拾物品,指引他们到指定的农贸市场及农户自产自销区经营。


  ▲志愿者引导学生安全过马路。


  ▲城市“面子”日新月异。


  文/记者刘思远通讯员夏建军图/衡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您好,大哥,要去什么地方?”“县城先农花园小区。”“好的,请系好您的安全带。”国庆黄金周,阔别多年的老赵乘高铁回到衡山。刚出高铁西站,一辆的士稳稳停在他面前。


  上车后,他看到一辆辆出租车正在交通执法人员的指挥下,有序搭载乘客。眼前整洁的广场环境、礼貌的问候语、有序的运营秩序,让他惊叹家乡的变化。


  十字路口,行人、车辆跟随红绿灯指挥有序通行;商场、车站,排队等候已成习惯;公交车上,礼让之声不绝于耳;商贸街区乱摆乱放等现象消失不见,背街小巷整洁干净......漫步衡山县城,处处可见文明的踪影,人人彰显文明的气质,一座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幸福之城轮廓正日益清晰。


  近年来,衡山县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通过干群携手全民共建,周密部署持续发力,文明实践潜移默化,城市“面子”日日新,惠民“里子”实打实。在衡阳市公布的年上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结果中,衡山县排名位于7县(市)第一。


  干群携手,共建“文明城”——城市“面子”日新月异


  迎着黎明的曙光,今年68岁、居住在衡山县城的王可新穿上“红马甲”走出家门,开始一天的忙碌:看到垃圾捡拾起来,分类丢进相应的垃圾箱,看到不文明的行为及时上前劝导......作为县城老年志愿者的一员,这些已经成为王可新的日常习惯。他说,文明创建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举手之劳的事情大家多做一些,这个城市就会离文明更近一步。


  自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以来,衡山县将城区内社区管辖范围划分为41个联建小区、7个文明交通劝导点,实行牵头领导包社区、责任领导包片区、联建单位包小区的工作机制,并设定每周五为“文明卫生奉献日”,要求县级领导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和“衡阳群众”志愿者带头深入责任区域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擦亮“衡阳群众”品牌,让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使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10月18日16时许,衡山县城,饿了么外卖骑手周维来到城北小学校门口,与另外几名同事一起戴上志愿服务红袖章,分别站在斑马线两端,护送刚放学的小学生安全过马路。


  “这次活动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交警的辛苦和城市交通秩序维持的不易!”第一次参加文明交通联合劝导活动的周维有感而发,“作为骑手,今后更要以身作则,倡导安全骑行。”


  从今年10月初开始,饿了么及美团两家外卖平台主动与衡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衔接,自愿参与到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中,每周一及周五分别派4名外卖骑手常驻该县城西完小和城北小学放学路段,联合交警一并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为孩子们的放学路途保驾护航。


  类似的一幕也发生在乡村。当天,在长江镇石子小学门口,校长彭建辉与另外两名交通劝导员佩戴红袖章,身穿闪光背心,手持劝导牌,护送放学的学生安全离校。


  县城管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全县58个单位的文明志愿者们再出发,与交警携手“守望”街头。他们查纠各类交通违法,劝导各种不文明行为,让交通更畅通,更安全,更文明。


  截至目前,衡山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志愿者余人,注册志愿者人;今年以来,共参与青年志愿活动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多小时。广大群众自发参与志愿活动,凝聚志愿力量,汇聚起衡山满城“志愿红”。


  周密部署,解决“老大难”——惠民“里子”实实在在


  “逝者已去,尽管心里不舍,但县里推行殡葬改革是好事,对国家和子孙后代都有好处,一定要支持。”去年6月,大桥社区居民向乐天的老伴因病去世,言及治丧事宜,他悲伤的言语里透着坚定,作出火化遗体、从简治丧的决定。


  “以前住在县城,很少能睡个安稳觉!附近只要有老人去世,占马路、搭灵堂,一闹就是4、5天,每日炮声震天、哭声动地......”老罗是个“老衡山”,说起当地这一陋习也是直摇头。


  去年6月,衡山县下定决心解决这个“老大难”,坚决禁止乱搭灵堂治丧、燃放烟花鞭炮等行为,并划定具体区域禁烟禁炮、推进火葬。县领导更是和“衡阳群众”冒雨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县城创建志愿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禁止燃放、销售烟花爆竹和殡葬改革知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该县还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带头将逝去亲属火化安葬于公益性公墓,保证殡葬综合改革工作落地见效。同时,充分利用
  破立之间观念转,文明新风势渐成。如今走在衡山县城的大街小巷,再没看到占马路搭灵堂的了,也没听到那炮声震天的所谓“热闹”了,破除封建陋习、提倡移风易俗的殡葬改革,已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新风尚。


  在衡山县,逢“五”“十”赶集是老传统。每逢赶集,各种商贩摆摊设点,人流、车流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但是,摊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吆喝声、鸣笛声此起彼伏,不仅街道卫生脏乱差,还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


  为还路于民,还贸于市,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城区赶集活动予以全面取缔。根据统一部署,县城管、市场监管、商粮等部门在前期就对赶集地进行全面摸底,向摊贩发放余份《关于取缔县城集中赶集的通告》,逐个耐心劝导,宣传政策;并在城区各路段广泛张贴以及通过电视、网络、村村通等广泛宣传通告,为取缔行动奠定基础。


  4月1日(农历二月二十)凌晨3时,县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交警等部门组织执法力量余人,分成两个片区8个工作组,在每个进入赶集场地的路口蹲点看守,对不断赶来摆摊的经营户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帮助收拾物品,指引他们到指定的农贸市场及农户自产自销区经营......


  经过7个小时的努力,紫金社区赶集地无一户经营户摆摊设点,开云北路、义安路沿线无一个摊贩占道经营。这个“赶集日”开云南路、开云北路沿线干净整洁、畅通有序......得到周边住户及过往行人的认同和好评。


  县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后每逢“五”“十”的日子,相关人员都会在各路口,劝导集中在这些日子进城赶集的农户和商贩,“县城赶集”从此彻底取消。同时,政府在开云南街、两路口、先农花园等地方设立了自产自销区,居民随时都可以去购买所需。


  禁烟禁炮、推进火葬、取缔占道多年的县城集市......近年来,衡山县借文明创建大势,一个个“难啃骨头”被顺利解决,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不仅县城的“面子”日新月异,惠民“里子”也是实打实。


  去年,该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并在衡阳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排名全市第一。


  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文明基因”融入“血脉”


  城市的文明,归根结底就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


  近年来,衡山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仅在社区和省市文明单位中开展道德讲堂建设,还以“文明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为抓手,先后开展“家风家规你我议”“幸福家照大家拍”“家风金句村村响”等系列活动。经过层层评比,全县个村(社区)共推选了户“文明好家风”家庭,并通过宣讲团巡回宣讲,不断强化家风教育感染力。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有效促进了全县社会风气的提升。”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信访量大幅减少。根据最新的县域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低风险报告显示,该县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全省低风险地区。


  同时,一个个无私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恪尽职守的“衡山好人”被挖掘出来,涌现出了诸如路遇车祸第一时间施以援手,为生命“抢”得宝贵时间的“长裙姐姐”王青平;危急中纵身一跃救出落水邻居的刘合宽;奋斗身影永远留在战“疫”一线的乡镇医务工作者宋英杰......榜样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不仅让广大市民认识到“好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更令“衡山好人”从点、线、面的现象,变成了深入社区、家庭,不断激活着城市的文明因子。


  “他们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言壮语的表达,但却是衡山文明创建的温暖源,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散发着光和热。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道德力量感动和引领着衡山人。”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刘伟说。


  为进一步扩大身边好人的影响,倡树文明新风,该县宣传部门注重用好用活先进典型这个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将“看得见的宣传”和“看不见的宣传”结合起来,先后开展了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5人,“衡山好人”从一个代表荣誉的名词,发展为一个象征城市精神的文化品牌。


  城市因创建而美丽。伴随着城市一天天美起来,市民的文明素养如春日之苗,日有所增。如今的衡山,文明、幸福的因子已经融入其中,变得更加温情而有力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潜移默化易风俗,文明润物细无声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