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文/冯玄一
余秋雨在他的著名散文《十万进士》中这样写道:
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这个庞大的群落,当然也会混杂不少无聊或卑劣的人,但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位。
但是,经历了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到了晚清时期,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了。年4月,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奏折里这样写道: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纔,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
这样的观点今天看来也许过于偏激,但在当时却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最后,清廷痛下决心,废除科举。
历史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是年的甲辰科。这一年,共产生了一甲赐进士及第3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人,一共人。下面,小编就和大家盘点一下,甲辰科的那些牛人。
图1:状元刘春霖02先说一甲的三位。
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叫刘春霖。他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
刘春霖中状元,也有点儿运气的成分,为何这么说呢?先来看看这个状元的产生过程。此时朝廷当家的是慈禧。当时,名单及试卷报上来,慈禧看了前十名,排第一的是朱汝珍。慈禧说,朱姓是前朝国姓,不吉利,另外朱汝珍是广东人,和康有为、梁启超等革命党是老乡,状元不能点他。第二名是刘春霖,慈禧觉得,他的名字寓意好,久旱逢甘霖,能给大清带来好运。再看刘春霖的答卷,这字写得忒好了,而且他是直隶人,跟革命党不沾边。就这样,刘春霖得了状元,朱汝珍占了榜眼。
刘春霖出身贫苦,父亲先后在济南府、保定府的衙门里当差,母亲曾在知府家中做女仆。6岁时刘春霖被父母送到老家,由哥嫂抚养。考中状元后,按照惯例被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又被清廷被派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两年后回国。辛亥革命后,刘春霖先后在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人手下任职,曾任总统府秘书帮办兼代秘书厅厅长、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年曾两次代表徐世昌总统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名噪一时。
年,刘春霖辞官,专心于读书和著述。
日军占领北平后,大汉奸王揖唐在日本人的压力下,想借刘春霖曾是状元之名作招牌,邀其出任北京市市长、满洲国教育部长等要职,被他严词拒绝。满洲国傀儡政府总理郑孝胥也以满洲国名义特邀刘春霖前往任职,也遭到他的严正拒绝。郑孝胥与刘春霖同为书法名家,但刘不做亡国奴的爱国义举却被国人争相传颂。日伪当局因此恼羞成怒,派日伪军抄了刘春霖的家,用刺刀把他全家人赶走,并将其历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年1月18日,刘春霖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辞世,享年72岁。
图2末代榜眼朱汝珍一甲第二名:朱汝珍生于年,字玉堂,广东清远人,著名书法家
被点榜眼后,按惯例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被派往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回国后,为了拟定大清的商业法,奉命到各地商埠调查现代商业操作习惯。年,清朝举办第一次法官招聘考试,朱汝珍担任贵州的主考官。辛亥革命后,朱汝珍在溥仪的小朝廷里任南书房行走长达13年。年移居香港。抗日战争期间,积极配合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募捐、义演等活动。年底香港沦陷,年朱汝珍回到北京,同年病逝,享年72岁。
图3:老年时的商衍鎏一甲第三名也就是常说的探花,叫商衍鎏。
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商衍鎏字藻亭,生于年,广东番禺人。他中举后,按惯例授翰林院编修,此后在从事国史的编校工作。民国建立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等职。商衍鎏比较长寿,后,他历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年8月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以上便是甲辰科一甲状元、榜眼和探花的生平。他们虽然不是近代上的风云人物,但是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学识做力所能及的奉献。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激荡年月,他们都坚守节操,在威逼利诱之下始终没有沦为汉奸。
03二甲,赐进士出身,共人。今天小编重点大家介绍三位。
图4:谭延闿(-)第一位:谭延闿。
谭延闿生于年,字组庵,号无畏,湖南茶陵人,他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又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著名书法家,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一生好吃,曾创组庵湘菜。中进士后,谭延闿被授予编修,但是不久后就返回湖南办学。武昌起义,谭延闿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民政部长。进入民国后,曾出任两广督军,又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谭延闿与宋家关系密切,他是宋美龄和蒋介石的介绍人。曾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可谓风光无两。
图5:蒲殿俊第二位:蒲殿俊。
蒲殿俊生于,四川广安人。中进士后,被授主事,年被派往日本留学。回国后,年在四川被推荐为四川咨议局议长。蒲殿俊是保路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年6月,他以咨议局和川汉铁路公司为基础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并担任会长,发动了保路运动。当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四川宣布独立,蒲殿俊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此后出任过北洋政府内务次长等职。后来逐渐淡出政界,年因病逝世,终年59岁。
图6:沈钧儒第三位:沈钧儒。
沈钧儒生于年,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中进士后,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为推翻清政府尽了一份力。后又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年,他加入同盟会。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年,与宋庆龄等发起并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触怒当局而遭入狱,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是民盟的创始人之一。年后,被誉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年6月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04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人,重点介绍两位。
第一位:白葆端。白葆端,生于年,字叔庄,号澹庐,直隶省新城县人。
中进士后授主事。民国成立后,历任山西平鲁、天镇等县知事。年冬辞职,此后赋闲在家,以笔墨为生。年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史馆工作,著有《文字篡要》。年5月3日病逝,享年81岁。
第二位,陈焕章。陈焕章生于年,广东高要县砚洲乡人,字重远。
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鲁迅的书信里。年9月25日,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这样写道: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鲁迅讥讽的人,正是清末同进士出身的陈焕章。陈焕章是康有为的弟子,中进士后,奉命进入进士馆,学习现代法政。年底,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陈焕章跟着戴慈鸿到了美国。他先是进入库克学院学习英文,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后又改学哲学。
图7:陈焕章年,31岁的陈焕章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正是《孔门理财学》。该书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并不像鲁迅说的那么好笑,全书60余万字,是中国人在西方正式出版的第一本经济学著作,出版后曾引发轰动,凯恩斯曾称赞它是一本博学而令人愉悦的书,马克斯韦伯在写《儒教与道教》时,将此书列为参考文献。陈焕章也成为唯一一个既有进士身份又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年,46岁的陈焕章转赴东南亚传教,后在香港建孔教学院,自任院长。年10月,陈焕章因中风逝于香港,年仅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