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精神力量高地#
平地起高山,衡山行云作雨引领气候变化。前山、后山常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犹如南岳圣帝端详的立在截然不同的背景之间,出离拂尘障目的世界,面庞却升起奕奕神采。南岳圣帝作为社稷之神,惟天惠民,惟辟奉天,魅力在天道里。
南岳衡山中山沟大峡谷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正德十六年(年)三月,沉溺于豹房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后来有人说,他是位在动物园上班的皇帝。
公元年,明武宗朱厚照下旨让镇国公朱寿率军南下去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然而,队伍刚刚离京后不久,就传来了前方的捷报,宁王的叛乱在巡抚王守仁的打击下已经彻底宣告失败。可是镇国公朱寿却决定将捷报给压了下来,并带领队伍继续南征。镇国公此举是什么意思?王守仁心里明白,无非是功劳。
这个镇国公朱寿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具有这般的威势?这人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本人。
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消息传到明武宗朱厚照处,朱厚照不但不高兴,反而埋怨王明阳动作太快。于是,朱厚照就下旨让王明阳在潘阳湖放了宁王朱宸濠,以便让其亲自擒拿。此时的王明阳,不仅没有受到朝廷褒奖,还手握一个烫手的“山芋”宁王朱宸濠。
江西百姓遭叛乱之祸苦不堪言。圣上御驾亲至,放了宁王朱宸濠再捉一次,劳民伤财必使民生更加艰难。王阳明再三上书劝皇上返京,这一劝让王阳明陷入生死危难。
王阳明想起当时人在杭州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张永。张永位高权重,手握兵权,深得信任。但是深知皇上脾气的张永直接闭门不见王阳明,于是王阳明在张永的杭州暂住处外高喊:“张公公,我为天下苍生而来,请开门见我”。
《典籍里的中国》剧照在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段精彩的对白。王阳明进入张永住所,张永站在庭院幽静处,背对王阳明,冷冷说了一句“王大人,圣上要本监问你话,你是有谋反之心吗?”这问题如何回答?答错一个字都会引来灭族之祸。
王阳明在思想恍惚间见到自己的父亲王华,父亲早已坦然作好了最坏的准备,这位明宪宗成化十七年状元()决心陪儿子赴死,“为父以你为荣。你心中自有良知。”
向着老家磕完头,痛彻心扉的王阳明此时泪流满面,他是愤怒的,应该仗义执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可以义愤填膺。可是在王明阳起身的这一刻,却意外地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愤慨、倔强、刚强。他选择用圆融的方式说明太监张永。最终张永和王阳明联名,成功劝谏正德皇帝返京,扭转了乾坤。
王阳明这样做,因为心中有良知;张永能听,因为人人皆有良知。历经百死千难以后才忽然明白,提升认知是处理为难的事情,最合适的方法。
《典籍里的中国》剧照今天的社会,多少人面对歧视,面对不平不公的情形,或急于表达心中愤怒与倔强,或表现出沉默与不屑。这个心理博弈的过程,并没有让问题朝着解决的方向发展,而是渐渐演变为宣泄心中愤慨的舞台。事业的成就,要的是最终结果,不是执着在过程里那些放不下的氛围。《道德经》里讲,有道无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中国的古人将思想里错误的思想观念、僵化的头脑、矛盾的心理等总结为“心中之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这让我想起,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李显龙,经常引述的《春天里》那句歌词:不用悲,不用伤,前途自有风和浪。向前进,莫彷徨,黑暗尽处有曙光。
《典籍里的中国》剧照世间风云变幻,我们在南岳衡山学习阳明心学,致敬这座伟大的山、称良心的山。
你以为危难是在外头吗?不!人生最大的危难不是那些背叛和挫折,而是在你的心里。五内如焚、六神无主,你的韬光养晦其实是放弃自己的天下啊!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曾经英姿飒爽的孩子,一身才华,大好的年华,却败于自己的心魔。为了心中之贼,误了大好时光,最后退出历史的舞台。难道你也要步其后尘、重蹈覆辙吗?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不要学他们,要学我们的列祖列宗。学南岳,衡山!天塌地陷、岿然不动、日月星辰、唯吾独尊呐!
南岳衡山光明村瀑布致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为央视《典籍里的中国》之《传习录》提供的学术支持。
小石撰文整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四川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枫木桥乡村艺术馆首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