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入膏肓,势将不起。李世民听说后,给了很多福利,(一)派使者慰问病情,赐予良药,因为派的人过多,以致相望于道。(二)命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家,一有最新消息,立马禀报。(三)赏赐朴素的布帛、被褥,之所以朴素,不是因为李世民小气,而是由于魏征崇尚简朴。(四)李世民两次到魏家探视病情。第一次来,屏退左右,两人整整说了一天,具体说了什么,只有他们知道。第二次探望,是在魏征病故前一天,这一次阵容更强大了,不光皇帝来了,太子、公主也来了,为了使魏征心情好些,免去后顾之忧,李世民当场指婚,许诺把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叔玉,他对魏征说:公强视新妇。魏征卧床不起,不能谢恩,场面令人动容。衡山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长孙皇后的女儿,嫡出的,比庶出的高贵不知多少。
然而,这些举措都无法挽回魏征的生命,没过多久,魏征就病故了。噩耗传来,李世民罢朝五日,命令九品以上官员通通赴丧,追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准备风光大葬。临葬时,魏征的妻子说:我们家老爷一向俭约,不喜欢这么大的排场。李世民以为然,就用素车运送魏征灵柩。灵车缓缓向昭陵驶去,李世民登上苑西楼,望哭尽哀,为表达思念之情,他亲自撰写碑文,魏征墓碑上的字多就是唐太宗亲笔书写的。在这个世上,李世民只为两个人写过碑文,一个是爱妻长孙皇后,还有一个就是魏征。
一千三百多年后,如果你宋到陕西礼泉县九嵕山昭陵,必然会被陵区庞大的占地面似所震撼。在李世民的地宫周围,有一白·多座陪葬墓,至于墓主人,主要是唐太宗生前的至亲、重臣,在这些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内部,也分三六九等,地位越高,死亡时间越早,墓址越接近李世民的地宫,反之越远。比如马周、张士贵、郑仁泰这些大臣,还有赵王李福这样庶出的皇子,就只能葬在山脚下,而葬在山上、靠近李世民地宫的,有长乐公主、新城公主、城阳公主,她们都是皇后之女,异常尊贵。
文武重臣中,只有一个人葬在山上,那就是魏征。他的墓位于凤凰山,离三位嫡出公主墓地较近,离昔日的同僚们很远,算是一个特例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魏征入土不过数月,李世民突然反悔,下令推倒自己亲自撰写的墓碑,衡山公主婚事也一并撤回,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这又是为什么呢?欢迎参与讨论,提出自己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