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1966年,衡山县一露出地面石头上刻有
TUhjnbcbe - 2025/4/30 17:24:00

年11月,在衡山县金紫峰麓发现一块露出地面的石头,在这块儿露出地面的石头上,一个“毛”显现在人们面前,当人们从掩盖的泥土里掘出整块石头以后,发现是一块石碑,稍作清理以后,上面的字迹逐渐清晰,只见上面写着:

"民国十八年刊,毛达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士。"

毛达湘,就是毛主席的堂妹毛泽建,牺牲时年仅24岁。

毛泽建,年10月出生在韶山冲,取乳名菊妹子,又名毛达湘。

毛泽建的家非常的贫穷,他的父亲是一个佃农,由于常年劳累,积劳成疾,39岁就去世了,留下毛泽建和毛泽建的几个弟妹由母亲艰难拉扯。

母亲虽然辛勤劳动,但已失去丈夫这根顶梁柱的她,生活早已难以为继,她只能沿街乞讨,艰难度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毛泽建很小就知道帮着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帮助母亲养家,她上山砍柴,下地挖野菜,甚至和母亲一起乞讨,养活全家。

屋漏偏逢连阴雨,毛泽建7岁那一年,韶山发生了特大旱灾,这让本已支离破碎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毛泽建的父亲与毛主席的父亲是一个祖父,毛主席的父母亲不忍心看到毛泽建家发生的情况,他们便于年,把毛泽建接到了自己的家里,作为过继的女儿收养,从此毛泽建便在毛主席的家里生活了下来,关系上则更亲了一层。

因为父亲毛顺生善于经营,因此毛主席当时的家庭环境还是比较好的,年,毛主席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曾这样说:

“我父亲是个贫农,年轻时因负债累累,被迫去当兵。一当就是好多年。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这个小村子,靠做小买卖和其他营生,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赎回了他的地。”

“于是,我家有十五亩地,成了中农。每年可打六十担稻谷,全家五口人每年粮食共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剩余二十五担。我父亲用这些节余,又筹集了一些资金,又置买了七亩田,这样家境就达到了富农的地位。这时我们一年的收成总数上升到八十担。”

因此,毛泽建在毛主席家的生活比起先前在自己家的生活,是不能比的。

但是随着年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因病去世,紧接着第二年初,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也因病去世,再加之,此时的毛主席正在北京领导“驱张运动”,14岁的毛泽建也结束了在毛主席家的生活,又回到了她自己的家。

从年到年,这近8年的时间,毛泽建的家基本没有什么改变,还是依然的贫穷,再加上此时的母亲已经失明,弟弟妹妹都还年幼,毛泽建的生活又一下子跌入到了谷底。

毛主席父亲像

不久,为了减轻家庭中的压力,毛泽建被姑姑接走,不久,在姑姑的牵线下,毛泽建被许配给了一户肖姓家庭做童养媳。

此时的肖家也是一个贫苦家庭,家中也仅有一对父子相依为命,但起码可以吃上饭。

毛泽建当童养媳的事情被毛主席知道以后,十分震惊,回到韶山后,他就立马来到了毛泽建的家里,毛泽建的母亲见到毛主席后说:“她一直盼望你回来,说你回来就有办法了。”

毛主席跟弟弟毛泽民商量:“菊妹子要接回来,我带她到长沙去读点书。你去杨林跑一趟怎么样?”

毛泽民也早有此意,很快,他便来到了肖家,跟肖家父子说:“我哥从长沙回来了,想接菊妹子回家住几天。”

毛泽建再次见到毛主席时,多少辛酸与苦楚一倾而泄。

毛主席看到受苦的妹妹,对她说:“我给你取了个名字,叫毛泽建,到长沙读书时你就用这个名。”听到堂兄的话就,毛泽建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天,毛主席便把毛泽建的丈夫见了过来,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我要带我妹妹去长沙读书,你去不去?”

毛泽建的丈夫则说:“我两岁死娘,是父亲把我拉扯大,我要在家里照顾他。”

毛主席又说:“我妹妹还是要去,你不反吧?”

听到毛主席的话,毛泽建的丈夫虽有不情愿,但他还是说:“好吧,只要以后她还回来。”

至此,在年下半年,毛泽建便跟随毛主席到了长沙。

毛泽建对童养媳这件事始终不能释怀,想要彻底断了这桩婚姻,毛主席对妹妹说:“你安心读书,这件事我替你解决。”

但肖死活不同意取消婚约,最后还是毛主席请毛氏宗族的长辈从中协商,最后以毛家退赔礼金、误工钱为条件,解除了这桩婚约。

年春,毛泽东把毛泽建送进了长沙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毛泽建很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由于他的基础不好,刚开始根本跟不上,但她学习特别的刻苦,进步也非常的快,没过多久,在班里就名列前茅了。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毛泽建跟随毛主席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并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又于年上半年经何叔衡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秋天,毛泽建受组织委派前往衡阳,以考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为掩护,开展工作,并改名为毛达湘。

毛泽建以三师为主要宣传阵地,做了大量的工作,连毛主席都称赞她:“你小小年纪就做了这么多大事了不起啊!”那一年,毛泽建刚刚18岁。

年,“五卅”运动开始后,毛泽建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在运动中他结识了衡阳省立第三中学的学生、共产党员、同时还是湖南学联负责人的陈芬,同年,二人结婚。

年初,衡阳伪县长陈其祥,为了镇压革命的学生运动,逮捕了湘南学联的一个代表。消息传出后,衡阳学界特别愤慨,决定展开营救。

毛泽建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湘南学联,发动和组织衡阳县的广大师生举行示威游行,她带领三女师的同学率先冲进县长的屋里,陈其祥仓皇逃跑。

年夏,一路势如破竹的北伐军开进衡阳,毛泽建也有了新的任务,组织让她到衡阳县从事农民运动。

毛泽建到达衡阳以后,遵照中共湘南特委的指示,积极深入基层,发动和领导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发动妇女成立女界联合会,教育妇女放脚、闹祠堂;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协助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并亲自讲课。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毛泽建的工作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多次受到省里县里的嘉奖。

年三四月,毛泽建学习毛主席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经验,在衡阳县集兵滩的观音堂举办了两期农民运动骨干训练班。毛泽建亲自给学员讲课,还带领学员上操,学军事常识,既学文,又学武。两期农训班共培训了多名学员,其中还发展了20多名党员,为深入开展农民运动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年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湖南各地的土豪劣绅纷纷反攻倒算,反动军队逼近衡阳。

在艰难的形势下,毛泽建积极组织农民自卫军,进行防御,在自卫军的伏击下,反动军队根本没有立脚的地方。

随后,毛泽建又积极发动群众,组织了几千人的农民自卫军,成立了衡北游击师,使用大刀、梭镖、鸟镜、土炮,不断打击当地的反动武装挨户团。在当时白色恐怖的形势下,深深地鼓舞了农民自卫军的斗志。

年10月底,毛泽建和丈夫陈芬在党的支持下,召开全县临时党的代表会议,改组和重建中共衡山县委。由陈芬任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毛泽建任县委妇运委员。

之后,衡山县委组织了衡山工农军游击队,在衡山、湘潭、醴陵三县交界地区进行游击活动和建立政权。

毛泽建身先士卒,除了妇女工作之外,她还多次指挥游击队到各地地贴布告、撒传单,破坏敌人的电讯设备,用土炸弹炸县政府,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年3月,毛泽建组织南岳武装暴动,她带领游击队穿山过岭,一举摧毁南岳团防局的反动武装。

当天下午,已经逃窜的团防局不甘心失败再一次反扑过来。毛泽建迅速作出部署,做好迎敌准备。

她在三个方向布下伏兵,只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当天下午,衡山县团防局派了百余人的反动军队,向游击队反扑过来。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她带领游击战士扑向敌人,三面包围,打得敌军晕头转向,四散奔逃。在毛泽建的带领下游击队迅速撤退,第二天,敌人搜山“围剿”时,游击队早已安全转移。

此次战斗后,由于湘南特委遭到敌人的破坏,从而导致衡山县委同上级失去联系,就在这个时候,衡山县委内有人投敌叛变,从而导致衡山县委的工作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建和陈芬等领导部队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耒阳县,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队伍。

毛泽建虽是一介女流,但在战斗中却是巾帼不让须眉。

在一次攻打耒阳城的战斗中,毛泽建带领一支数十人的农军,使用大刀、长矛,杀得耒阳团防局的敌兵狼狈逃窜。

随后,毛泽建积极参加了耒阳县苏维埃政权建设工作,在党的指示下,毛子建积极工作,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协会,建立区乡红色政权,扩大革命武装,发动群众打土豪,除劣绅,分田地。革命工作呈现一片向荣的状态。

当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毛泽建和丈夫陈芬一起继续留在耒阳工作,并组建了一支游击队,毛泽建亲自担任游击队长。

在她的指挥下,游击队以灵活多变的优势,多次打击了敌人,使敌人闻风丧胆,有力地支援了井冈山的斗争。

年初夏,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陷入敌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毛泽建和丈夫陈芬都身负重伤,先后被捕。

不久,毛泽建的丈夫,年仅25岁的陈芬英勇就义。敌人还把陈芬的头割下来,挂在耒阳城头“示众”。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展开营救,最后把把毛泽建和陈芬的姐姐陈淑元营救出狱。

但是敌人的反扑也迅速追击了上来,当时,毛泽建身负重伤又身怀有孕,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主动要求留下来,隐藏在附近一个孤老太婆家里。没有多久,毛泽建生下了一个男孩。她给孩子取名叫艰生。

敌人在搜山时,听到婴儿哭声,很快就找上门,毛泽建和陈淑元又一次被捕。刚出生的艰生也一道关进了牢房。不久,陈淑元被保释出狱,她把艰生带出。由于没有奶吃,孩子几个月后,不幸夭亡。

在监狱里,敌人得知她是毛泽东的妹妹,便对她严刑拷打,但此时的毛泽建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

她对探监的亲友说:“我可能活不多久了。我不怕死。共产党是杀不尽的。只可惜我不能看到润之哥哥胜利的那一天。”

敌人罗列了泽建几大“罪状”:

一、毛达湘乃共党总头子毛泽东之妹;

二、乃衡阳共党首犯陈芬之妻;

三、本人是顽固的共党分子。

年8月20日,被关押一年多后的毛泽建被枪杀于衡山县城关马王庙坪,时年24岁。

毛泽建就义后,国民党反动派张贴布告,限令3天不准收尸。

但是,就在当天晚上,几个码头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把烈士的遗体抢运出来,悄悄地葬在湘江岸畔的西溪桥头。半年后,为使墓地不遭洪水淹袭,又将烈士墓迁移到金紫峰麓的雷打石山上,并刻有石碑,上面写着:“民国十八年刊,毛达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氏。”为防止敌人破坏而又方便后人寻找,将石碑掩埋大半截,让“毛”字露在野草丛中作为记号。

解放后,毛泽建丈夫陈芬的外甥女见到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够跟地方政府说一声,请他们找到毛泽建的墓,并拨一笔款,把墓修一下。

但毛主席却说:“现在刚解放,在过去牺牲的烈士很多,数以万计。政府搞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哪有那么多钱修墓呀!”

但是,自从解放后,衡山县委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毛泽建烈士的墓,但是一直没有结果,直到年11月,有人在衡山金紫峰麓发现一块“毛”字露出地面的石头,当把这块深埋在地下的石头挖出来以后,发现是一块墓碑,而墓碑上留下来的字显示,这正是毛泽建烈士的墓碑,继续往下深挖,毛泽建烈士的木棺也显露出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木棺已经腐烂大半。

工作人员临时对墓碑和墓棺做了处理,三年后,也就是年8月,毛泽建烈士的遗体被移近新落成的“毛泽建烈士陵园”。

1
查看完整版本: 1966年,衡山县一露出地面石头上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