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丨生活美幸福花开节节
TUhjnbcbe - 2025/7/19 17:12:00

王梅聂沛李英姿

青春洋溢、朝气蓬勃、活力满满……这些词通常用来描述年轻人,而成长中的雁城衡阳也正是如此。

9月4日,“DT财经”发布《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衡阳荣登中国青年理想城百强榜。

宜居宜业显魅力

“国庆重新开放后,广场比以前更加美丽,设置了慢行道,添加了休闲长椅,每天晚饭后都会带孩子来走一走。”10月19日,家住太阳广场附近的朱林泉在广场散步,舒适惬意。

全新改造后的衡阳市太阳广场。李西摄

3个月前,为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市民休闲,衡阳市对标志性广场——太阳广场进行提质改造,新增了绿化园林、文化长廊等景观。还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深度融入其中,广场上铺装了新型环保材料——聚氨酯碎石混合料,透水性较好,路面不会积水。

近年来,衡阳市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公园,不断完善城区10分钟休闲健身圈。有被市民称作极具时尚气息的平湖公园、有高端大气的南湖公园、有诗情画意的西湖公园、有绿色生态的虎形山公园、有以网球运动为主题的博雅公园、有以“都市生态长廊”为定位的酃湖公园……

公园毗邻,绿廊环绕,使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衡阳市民生活常态。衡阳处于蒸水、耒水和湘江交汇处,三江六岸,绿草如茵,杨柳依依。约上三五好友,席地而坐,望滔滔江水北去,谈人生理想,亦是一道靓丽风景线。

入夜,秋意渐浓。江岸上灯光璀璨,一幅锦绣江景图缓缓展开,诗意又美好。而这些只是美丽的“开端”,预计在年,衡阳三江六岸绿化覆盖率将达90%以上。

“早上嗦一碗鲜美的鱼粉,晚上去江边跑上3公里,每天,都是活力满满。”市民杨峰之前在广州从事物流行业,他最爱吃家乡鱼粉,这几年,他越来越感受到家乡变化日新月异,慢慢有了回老家发展的想法。去年,他下决心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衡阳干起老本行。“一年来,我干得不错,衡阳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繁华商圈。罗盟摄

机场就在家门口,高铁、火车、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市内公交覆盖每一个角落;连卡福、万达广场、崇盛晶珠等高档购物中心兴起;书城、24小时书屋为你在深夜留一盏灯;衡阳杉杉奥特莱斯正抓紧建设,预计明年10月正式开业,将为市民打造全功能品质生活圈……相比一线城市的便利与繁华,衡阳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衡阳市按照“科学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的原则,持续推进城区“三清三建”(清违建、清垃圾、清管线,建路、建园、建绿)改造,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完善老旧小区园林改造,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颜值”。

在乡村,生活越来越美好。“旱厕改成水冲厕所,不惹蚊蝇,干净卫生还美观。”衡阳县西渡镇盘龙村村民邓盛桥说,如今村里大变样,垃圾集中收集,空心房变休闲广场,公路边还种上好多树,“春看花开,夏听蝉鸣,秋来丰收,冬可赏雪,一年四季美得很”。

金秋时节,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游人如织。堰头村是全省第一批挂牌的省级同心美丽乡村,曾经的荒山如今变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省同心美丽乡村创建的样板。

山水柔情,一步一景,是雁城衡阳的独特魅力。大街小巷找小吃,去江边吹吹风,周末登南岳衡山,生活好不惬意。

民生实事入心坎

9月6日上午,衡阳县集兵镇中心卫生院与医院签约,双方将建立精密协作型医联体,为集兵镇人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近两年来,衡阳市共有7医院参与了医联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二、医院建立了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的关系,让更多人享受医联体红利,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嬉戏。衡东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学校离家近,环境好,就算坐在最后一排,也能看清黑板。”今秋开学,黎香萍从耒阳市金南小学转至新建的若兰小学读书。为化解大班额,去年来,耒阳市共筹资约5.2亿元,推动城区17所学校新建与改扩建,新增学位1.48万个。

近年来,衡阳市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成效明显。去年至今,全市共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个,并实现超大班额彻底“清零”的目标。

衡阳市还对农村学校进行绿化、亮化、净化建设,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不断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平衡教育资源,实现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如今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家里老人平时就在社区跳跳舞、下象棋,有时还约几名老年大学的朋友一同出门旅游。”家住蒸湘区的韩女士说,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社会环境,不仅家人满意,也能让自己安心工作。

在密林深处体验绿色骑行乐趣。彭斌摄

“太好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家’!”1月26日上午,雁峰区公租房分配摇号现场,套公租房分配到住房困难家庭,摇到号的市民邓红艳欣喜地说。

近年来,衡阳市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为基础,以灾害、医疗、慈善等专项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确保幸福生活一个都不掉队。

职工平均月工资由年的52.39元增长近百倍达到年的元;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年增长倍;城区低保月人均提高至.8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提高到.3元;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对城市棚户区、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各项举措持续释放民生红利,老百姓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乡村振兴奔富路

10月16日,全国油茶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耒阳召开,东湖圩镇汤泉村的油茶产业发展博得大家一致好评。汤泉村过去是煤炭主产区之一,经过10年转型发展,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油茶村”,是乡村振兴的典范村庄之一。仅靠油茶产业这一项,就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衡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为青山绿水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钟仲华摄

3月22日,衡阳市珠晖区金甲梨园第四届梨花节开幕,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踏春游玩。近年来,衡阳市以“一村一品”工程作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一批特色村庄,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行走在“油茶小镇”常宁市西岭镇,漫山油茶清香沁人心脾,这里有6.1万亩油茶林,年产值达6.17亿元;祁东官家嘴镇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种植黄花菜,总产量约占全国60%,年产值过20亿元;衡山县永和乡龙凤村沃柑基地,年产值达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助力余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常宁市罗桥镇下冲村,村民张灯结彩,用丰收的稻谷、玉米、蔬菜、瓜果摆放出“丰收中国”等字样和图案,庆祝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周秀鱼春摄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带头人。常宁市塔山农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钢,带领乡亲们打响“塔山山岚”茶品牌,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蒸湘区呆鹰岭镇土桥村的贫困户刘占魁,通过种植桑葚、蘑菇一举脱贫,成为全村52户贫困户的致富培训“导师”;鑫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柞生,带领名贫困户参与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帮助其人均年增收元以上……

农村广袤天地,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回乡创业。祁东县“黄花王子”肖智雄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黄花菜博物馆,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套集黄花菜杀青、脱水、烘烤、包装于一体的全自动化设备,获得3项发明专利,为黄花菜打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曾在深圳从事IT行业的单丹,回到衡东县高湖镇新旺村,承包荒地打造万亩优质枇杷产业园,同时设立了研学实践基地、滑草场和千人生态餐厅,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截至年底,衡阳共实现7.92万户26.87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的7.1%降至0.99%,脱贫攻坚工作跃至全省先进行列。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城衡阳向美而行丨生活美幸福花开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