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田家双
喉咙的别名必备
八素
道家对喉咙之称。《*庭内景经?隐藏》:“太上隐环八素琼。”务成子注:“谓绛宫重楼十二环,即喉咙也。中有八素之琼液也。”另,道教书名。唐曹唐《小游仙诗》:“新授金书八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云笈七签》卷九:“《八素真经》乃玄清玉皇之道,又有地仙《八素经论》。”又,道家称其至高的境界。南朝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八素不为迥,九垓何足巍?”清钮琇《觚賸?景龙观钟铭》:“朕翘情八素,缔想九玄。”
喉咽
咽喉,喉咙。唐白居易《赋得乌夜啼》:“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宋陈襄《通判国博命赋假山》:“出门未暇充喉咽,已有数十填填沟水。”元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打一回,歇一回,清人耳目;念一回,唱一回,润俺喉咽。”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迷留没乱救他叫破俺喉咽,气的来前合后偃。”《水浒传》第八一回:“燕青顿开喉咽,手拿象板,唱《渔家傲》一曲。”另,喻要害之地。《汉书?酷吏传?严延年》:“河南天下喉咽,二周余毙。”颜师古注:“喉咽,言其所在襟要,如人体之有喉咽也。”《新唐书?陈子昂传》:“甘州所积四十万斛,观其山川,诚河西喉咽地。”
咙喉
即喉咙。《晋书?志》第十八章:“百姓谣云:‘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天公诛谪汝,教汝捻咙喉。咙喉喝复喝,京口败复败。’”《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一:“刘谦之《晋记》曰:王莽诛,童谣曰:‘昔年食麦屑,今年食豆。豆不可食,使我枯咙喉。’”
喖
指喉咙。汉扬雄《太玄?数》:“九体:一为手足,二为臂胫,三为股肱,四为要,五为腹,六为肩,七为喖,八为面,九为颡。”按:要,同腰。
咙胡
喉咙。《后汉书?五行志一》:“(桓帝之初,天下童谣曰)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宋吴泳《塞下》:“游*声勃崒,巡徼语咙胡。”金元好问《浣溪沙》:“情性本宜闲处着,文章自忖用时无。醉来聊为鼓咙胡。”清曹寅《题马湘兰画兰长卷》:“咙胡鼓出渭城声,耳畔铿然金磬冷。”
嗓子
喉咙。《红楼梦》第五四回:“(凤姐)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罢。’”另,嗓音。《老残游记》第五回:“你老小点嗓子!你老在此地,随便说说还不要紧;若到城里,可别这们说了,要送性命的呢!”
玄膺
道教指咽头和喉头的中央部位。代指喉咙。《*庭内景经?天中》:“舌下玄膺生死岸。”梁丘子注:“玄膺者,通津液之岸也。”《*庭外景经?上部经》:“玄膺气管受精府。”务成子注:“喉中之央则为玄膺。”宋苏轼《岁暮作和张常侍》:“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咽喉
咽与喉的并称。《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唐王昌龄《箜篌引》:“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唐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冏端公》:“永昼吟不休,咽喉干无声。”宋晁补之《花林示杨彭年秀才莎鸡食蝗》:“倒头且拟醉千日,相如渴病干咽喉。”宋梅尧臣《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况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另,喻指扼要之处或关键部门。《战国策?秦策四》:“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史记?滑稽列传》:“洛阳有武库、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宋陈亮《酌古论?先主》:“夷陵者,荆州之咽喉也。”宋袁说友《雄楚亭》:“江山万里接西东,吴蜀咽喉此地中。”
tianjia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多个词牌子,多首词。新浪博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