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文脉丨张乐平故居是怎样建成的?(上)
徐汇文脉丨张乐平故居是怎样建成的?(下)
徐汇文脉丨上海最早出现并延续下来的“英语角”就在这里!
徐汇文脉丨20世纪20年代衡山路上第一高度就是它!①
徐汇文脉丨20世纪20年代衡山路上第一高度就是它!②
徐汇文脉丨20世纪20年代衡山路上第一高度就是它!③
徐汇文脉是徐汇文旅推出的全新栏目,栏目会包含“名家专栏”“主题沙龙”“遗存逸事”“经典茶座”等板块,为大家带来关于徐汇区内城市记忆的点点滴滴。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家、金融文化学者何成钢先生的脚步,一探衡山路号-号集雅公寓的故事。
主题沙龙衡山路号-号群贤毕至的集雅公寓(节选)
何成钢
集雅公寓
位于衡山路(旧称贝当路)号-号的集雅公寓,又名乔治公寓,曾称会斯乐公寓,亦有称惠斯乐公寓。由谁起的名?其寓意如何?我们暂时不得而知。陈占祥、张瑞芳、舒绣文、上官云珠、曹漫之、罗竹风、朱道南、马仲文……这一长串居民名单中,跟文化沾边的多,经商的少,即使经商、打仗的,也是有着儒商或文武双全之谓的。这倒是配得上这幢公寓优雅好听的名字的,可谓名实相副。
“中国最好”的两位建筑规划师
集雅公寓是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的。范文照是年成立的“中国建筑师学会”的首批会员。在这份委员名单中,刘敦桢、杨廷宝、林徽因、梁思成赫然在列。其中,范文照与庄俊、吕彦直、李锦沛、董大酉、陆谦受皆先后担任会长与副会长一职。中国建筑师学会创办期刊《中国建筑》,范文照在创刊号中著文阐述了中国建筑师学会的组成与缘起。
范文照-
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大多留学于欧美,其中留学美国的居多。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是美国建筑教育的重镇,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多来自巴黎美术学院,被认为是最正统的“学院派”。
学院派教育19世纪传入美国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生根并发扬光大,范文照就在此接受教育。所以,古典的设计路线,是范文照早年的实践啼声。其中,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和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今青年会宾馆)是其设计的古典风格建筑的代表作,由他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友赵深共同设计。
年,范文照设计风格转向现代建筑。集雅公寓是范文照设计的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风格作品。
关于集雅公寓建造的时间,坊间多有以讹传讹,连上海辞书出版社年出版的《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建筑师系列·范文照》也误作年建。但据郑时龄院士考证,集雅公寓建造时间应在年。为了确证这一时间,笔者专程到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部查看了民国二十五年三月出版的第二十四期《中国建筑》杂志。该刊《上海贝当路集雅公寓建筑说明及插图》一文,刊有《集雅公寓侧面立视》《集雅公寓之正面立视》《集雅公寓正门进口处之一》《集雅公寓侧门进口处之二》四幅照片,由于缩微胶卷投射到屏幕上灰暗不清,似乎还不能确证其究系建筑效果画还是实物的照片。但在该文第11行有这样一句话:“故所得成绩,颇受业主及住户之赞誉!”此话意思基本可以确定,写作此文的年,集雅公寓确已交付住户居住了。
集雅公寓的场地是不规则地形,范文照以“T”字形布局,两侧留出进出口的车道,东南侧设一露天停车场,建筑临街面(北面)是一完整的体块,“T”字形的凹角处(南面)则成为小区步道及景观绿化。公寓中间主要单元为7层,东西两端单元为4层,都设有专属出入口。中间主要单元(号)设2个四室户和6个一室半户,虽然当时以小家庭及单身独居住户为主,但各个层面的一室和两室由一个总门进出,里边设有四居室,可一家独居,亦可分割成两家。每户均采套间及凹室配置,厨房较小,而起居间较大。每户都设有内阳台(向南、向东西面),增加室内采光与通风,卧室设壁橱。在处理完内部功能后,接着“美化”建筑形式,仍不脱他既有的手法——纯粹与精炼。
集雅公寓总平面图
建筑外墙贴*色马赛克,中部是电梯与楼梯,其外墙面施以垂直向水泥线板,线板间隔是竖向窗,东西两端单元楼外墙则做垂直向长框,这三部分构成强烈的竖向线条语言,其他墙面开设不带装饰的矩形窗,规矩排列着。
范文照在此项目中,合理地分配使用面积,在增删调整后,提出合宜、方便的公寓模式,临街面的一层部分是可出租的店铺,当年开了一家俄国面包房,很受公寓内住户的欢迎。面包房的女主人是一位胖胖的白俄妇女,手艺堪称一绝。棍状的法式面包、两头尖的枣核形法式酸面包、松软酥脆的牛角包、带果仁的全麦面包……还附带出售一些奶酪、*油、豌豆汤、烟熏红肠、俄式渍蘑菇和*瓜等。
集雅公寓楼下的大门是玻璃门,外面还有一扇铁栅栏门。面包房女主人的丈夫人高马大,像《静静的顿河》里的葛利高里,是集雅公寓的门卫,身后永远跟着一条目光如炬的德国牧羊犬,随时准备扑向任何一个可疑人,曾经吓退过试图冲进公寓劫掠的国*逃兵。
由一流建筑大师建造的集雅公寓号室(一说室),年住进了一位同样一流的规划大师,他就是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和伦敦大学的陈占祥。
陈占祥-
梁思成在给北京市长聂荣臻的推荐信中说:“陈占祥先生在英国随名师研究都市计划学,这在中国是极少有的。”的确,陈占祥是英国皇家规划师学会第一次吸收的中国会员。他有幸成为剑桥城和“大伦敦计划”(GreaterLondonPlan)的规划师贺尔福、阿伯康培两位学术巨擘的弟子,又有幸成为世界名城北平的规划师,满天霞光照耀着29岁中国学子的锦绣前程。夫人陶爱仁不止一次地对家人说:“他一生的好运在三十岁之前都享尽了,真不如年轻时多些困苦!”
年,在借调到国民*府上海都市计划委员会工作期间,陈占祥提出了开发浦东的计划,原因是上海城市的功能已经饱和,必须向周边疏散。其间,陈占祥与著名建筑师陆谦受、王大闳、郑观萱和*作燊共创“五联建筑与计划研究所”。
年5月25日雨后拂晓,陈占祥端着一大锅牛肉汤,夫人臂挽着一藤篮小瓷碗,从集雅公寓大门出来,走进浑身湿透的战士中间。“小兄弟,喝碗热汤吧,淋了一夜雨,都冻坏了。”小战士腾地跳起来,连连摆手,行了个*礼:“谢谢大哥大嫂,俺是人民子弟兵,俺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端着牛肉汤的陈占祥夫妇站在晨曦升起的贝当路上,热泪伴着歌声流淌,回到公寓的四楼时,陈占祥拿起写字台上的机票,撕得粉碎。能带领出这样一支*队的*,一定是值得托付、值得生死与共的。
此刻,26箱书籍已经从集雅公寓送达码头,准备运往香港,他原本将在那里与应邀参与香港城市规划的导师阿伯康培会面。这些书籍是三年前陈占祥从英国运回来的。他一身都酷爱着书。在英国读书时,花50英镑买了一本18世纪版本的《建筑十书》,当时在拍卖行已值美元。他还有本中世纪阿尔培蒂《论建筑》的原版书。据梁思成说,在莫斯科的国家图书馆里,这本书被小心翼翼地罩在一个玻璃罩子里,每天翻一页供人们阅读。这个版本在世界上仅存12本。年英文版的大百科全书在中国发行出售,陈占祥兴高采烈地花块钱买了一套回来,相当于近两个月的工资;据说全北京只有两套是私人购买的。
陈占祥、梁思成把积蓄于生命中的智慧和激情,都绽放于《梁陈方案》里。他们多少次地谈到过如何保护这座辉煌的城市,这座数百年前就有着严谨完美的规划、被世人称为另一部《永乐大典》的伟大城市。这是两位融贯中西学术的知识分子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们奉献给古都北京的一份未来发展的蓝图。
新华社记者王*说,在复建的永定门前,应该为梁思成、陈占祥二位先生立一块纪念碑,纪念《梁陈方案》的失败。陈占祥曾经说过:“我忘不了许多愉快的日子,那是与梁先生夫妇、金岳霖先生一起畅谈。”梁思成曾对知识分子沙龙予以很高评价,他说:“不要轻视聊天,古人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从聊天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陈占祥的丰富知识、思维方式,甚至襟怀气质,得益于耳濡目染的贺尔福沙龙。这个沙龙像小联合国,聚集着李约瑟、梅纽因等利物浦大学及英国科学文化界的精英。
陈占祥为了参与北平城规划,放弃了博士学位提前归国,可是命运不济,受《梁陈方案》之累,被打成右派。改革开放后,当女儿竭力挽留他定居美国时,他毅然决定返回祖国。他曾经说过:“信仰是一种神圣的奉献,如果付出什么,是为了得到什么,甚至是加倍地获利,那就不是信仰了,而是一种交易。”
驰骋“文武两条战线”的老革命
20世纪50年代入住集雅公寓号12室的曹漫之,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几年前四楼的邻居陈占祥,就是因为自己主持起草的第三野战*《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曹漫之-
年2月,陈毅司令员交给野战*司令部城市*策组组长曹漫之一项重要任务——起草第三野战*入城纪律。
曹漫之根据指示主持起草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将“不住民房店铺,不准打扰戏院和一切娱乐场所”放在了第二条。没想到,部队在讨论时炸开了锅,不赞成的声音居多。陈老总把桌子一拍:“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能改!”上报*中央后,很快就收到毛主席电报批示:“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年5月25日,第三野战*九、十兵团各部队进入上海市区时,夜晚都露宿街头。“不入民宅”,就是这样一条纪律,赢得了当时上海六百万人民的热烈拥护,各界群众涌上街头,载歌载舞热情欢迎解放*。许多老上海至今把“解放*不住民房睡马路”传为美谈,曹漫之出色地完成了这项重要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漫之首倡“大城市中区作为一级*权”,并向陈毅市长建议将鲁迅墓迁至虹口公园。改革开放后,曹漫之历任市社联秘书长,市*协法制委副主任,华东*法学院副院长、教务长等职,兼复旦大学教授、华东*法学院教授,创办《民主与法制》《法学》等杂志,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学》《唐律疏议译注》,填补了学科空白,被称为“来自草根的传奇英雄、自学成才的著名教授”。年在“三反”运动中,有人诬告他用美国进口的20桶汽油清洗位于太原路号家里(原汤恩伯故居)墙壁上的油漆,因“浪费国家财物”被开除*籍,撤销*内外一切职务,调离上海市委,到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编纂室当了一名研究员。
曹漫之并不气馁,更不荒废,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上去。曹漫之喜欢荀慧生的京剧、蔡正仁的昆曲、沈尹默的书法,有很多画家朋友。谢稚柳、唐云、陈佩秋、胡铁生、韩蘧飞、白书章、李研吾等都是家中常客。客厅墙上悬挂着沈尹默、唐云、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大家的字画。每每相聚,夫人蔡志勇的冬瓜肉馅水饺、韭菜馅包子、绍兴花雕,都是他们的最爱。酒至半酣,泼墨挥毫,高山峻岭,花鸟鱼虫,跃然纸上。
朱道南-
曹漫之的山东老乡朱道南,也是一位“又文又武”的老革命。他搬入集雅公寓号36室的时间较晚,大概在年左右。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他撰写的回忆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为底本拍摄的故事片《大浪淘沙》,一经放映,红遍大江南北。
朱道南曾任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委书记和副局长,其文学素养和书法艺术水平也相当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亦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这在他这个层面的干部中并不多见。他的书法秀美、流畅,具有深厚的功力。
据前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杜宣回忆,年春天,朱道南所在部队与彭湃同志汇合,后来和张发奎的部队遭遇,因敌我实力悬殊,他所在的连,只剩下他一人。这时他打摆子,病得厉害,就在山上一个山洞中休养,昼伏夜出,吃生地瓜,喝稻田中生水,十分艰苦,勉强活命,本来已经全身浮肿的他,全身又长满了疥疮。不久敌人搜山,他不幸被抓走了。
朱道南外表有两个特点:一是肤色特殊,全身皮肤除面部肤色一致外,浑身白一块,*一块,褐一块,花花黎黎,落了一身“花丝葛”;二是行动特殊,高大魁梧的身材,走路却迈不开大步,蹒蹒跚跚,好像小脚女人,这是他蹲国民*监狱时造成的。
他这个出生入死、掌握大权的房地产管理局*委书记,一家四口却长期挤在20多平方米的两间屋子里,屋里空荡荡的,竟然没有像样的家具,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有一次闲聊,他笑着说:“共产*员上级一条命令,打起背包就走,要家具做啥!”年,组织上决定把他的行*级别从十级定为九级,被他婉言谢绝了。老老少少见了他都尊敬地叫他“朱书记”,可他却没有一点架子。有一次*委瞿秘书,因公去朱道南家,其子叫了声“小瞿”,朱道南马上指出:“爸爸单位的同事,你应该称瞿阿姨。”这件事至今传为美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集雅公寓号51室还居住过共和国开国少将梁辑卿。关于集雅公寓里为何南下干部特别多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当年许多南下干部开始都住在衡山饭店里,后因急需为苏联专家安排住处,有不少南下干部被转移到了附近的集雅公寓和西湖公寓居住,其中就包括梁辑卿。解放战争时期,梁辑卿参加了著名的济南战役,所在的39师被评为“执行*策的模范”。新中国成立后,历任13*39师*治委员、华东*区直属*治部主任、华东*区工程兵*治委员。年被授予大校*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晋升为少将*衔后搬走,由罗竹风迁入居住。年任安徽省*区*治委员,后兼任安徽省委书记。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END
□编辑丨HA.z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