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历史的脚印,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情趣、财富,是审美品位的结晶和象征。
建筑,可以供历史学家考证历史的细节,可以让建筑学家研究建筑的发展,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回望过去的岁月,可以让经过这里的人们寻访先人留下的曲折脚印。
故人已去,建筑仍在。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先人们,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但那些留下了他们的脚印、记录了他们的音容笑貌的老房子,却依然安安静静地待在原地,一如当初的模样,让人感叹岁月竟在不经意间流逝得如此迅速。
4月26日起
东方网推出系列栏目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邀您倾听这些用上海话诉说的、
有关老建筑的故事……
今天
东东要给大家讲述的是
位于衡山路号的衡山宾馆
原名毕卡第公寓
落成时
这座现代式公寓建筑
成为当时上海西南部最高的建筑
衡山宾馆坐落在衡山路号,原名毕卡第公寓。年,上海万国储蓄会决定做大上海的房地产投资,于是决定由万国储蓄会名下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建造一个现代化的豪华公寓大楼,以满足当时在上海日渐庞大的外国商人和华人大亨阶层需求。
年,毕卡第公寓正式落成,这座现代式公寓建筑一夜之间即成为当时上海西南部最高的建筑。开发商希望在当时已在上海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沪法国人中打出名气,于是决定以当时法国最富裕的毕卡第省来命名这座全新的豪华公寓楼,以此暗示入住此楼者非富即贵,于是该楼就被命名为毕卡第公寓。
整幢公寓由东、西、中三部分组成,建筑正中高十五层,两翼对称地降为13层、12层、10层、9层,成阶梯状递减跌落,主体十分突出。公寓整体呈奶*色,顶部檐边则用白色镶边勾勒,底下二层以深色大理石作为基座,整个立面显得简洁、明朗、稳重,形体特征呈典型的西方装饰艺术派风格。整体设计较为简约,以*色直线条为主,从远处仰望,大楼主体仿佛一只展翅的雄鹰,又因盘踞街角中心位置,气势上显得尤为宏大巍峨。
公寓落成后仅半年,就住满了当时在上海的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苏联、丹麦、瑞士等国的外国人,还有犹太人,英商上海煤气公司经理、亚洲石油公司中国分公司驻沪代表、大美查账局总经理等一些外资企业高级职员也居住在里面。据说,当年的毕卡第公寓里只住了两家中国人,一家是广东富商谭家,另一家是巨商张静江的大女儿张蕊英家。
当年,毕卡第公寓还是洋行老板以及达官贵人的居处和活动场所,营造了一种欧化奢华的生活方式,有着一种潜在深处的富足、优雅、浪漫,一度风光无限。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侨民撤离上海,或被关押进集中营,毕卡第公寓的房间大部分空置。万国储蓄会被迫撤离上海后,毕卡第公寓被日*所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万国储蓄会重返上海,由于储蓄会不能兑现已到期的储户,被国民**府勒令拍卖地产抵债。毕卡第公寓被拍卖后,底层和部分楼层由中法营造厂租用开事务所,大部分房间便被国民*“接收大员”租用。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府接管了毕卡第公寓,改为专门接待外国专家的招待所,定名衡山招待所。
当年,外国专家住在衡山招待所时,每到周末,10楼的大厅里都要举办舞会,梅兰芳、孙道临、秦怡、刘琼、范瑞娟、傅全香、吕瑞英、王文娟等文艺界名流都来这里跳过舞。
年,衡山招待所改建为“衡山饭店”。20世纪80年代更名为衡山宾馆。年局部加建二层。
将您的文字输入东方网后台,
AI将模仿知名滑稽演员钱程、
电台主持人蔡雪瑾的声音,
用沪语为您朗读这段文字。
相关链接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弄:百年前带网球场、游泳池的“欢乐庭院”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见证民国时期才子与才女风花雪月的爱情公寓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安家》1.5亿老洋房算什么!上海真正的豪宅长这样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电视台对面的西班牙风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淮海中路-号:见证中国海运史转折点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华山路号:永安纺织富商郭棣活旧居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王家沙”还是“王家厍”?点心店名有乾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淮海中路弄上方花园24号:张元济人生最后的二十载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蒲西路号:走进徐家汇的“百年气候站”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复兴中路号: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仍屹立不倒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长乐路弄:曾住着一位“江北大亨”,创办了天蟾舞台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龙华西路1号:中国最早大型机场的前世今生
老建筑的上海故事
华山路号:中国唯一跨越三个世纪的大学校园
来源:东方网
编辑:董俊成、小能手
审稿:郑闻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