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姜天涯李欣欣
谁都知道武康路成“网红”了。
但也就在20年前,它还只是一条乱哄哄的小马路,开着马路菜场。
武康大楼的那个路口,茭白叶、毛豆壳、洋葱皮等垃圾每天能扫出好几车。
武康路到底是怎么红起来的?
一
“一年到头有人来旅游,有啥好啦?”
康丽(化名)阿姨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从武康大楼走出来,对面兴国路上站着一排拍武康大楼的人。
兴国路上
总是站满了
拍武康大楼的人
她不明白自己住了一辈子的武康大楼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事实上,要想在武康大楼对面的花坛找到一个位置拍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里一年四季站满了人。
“老早这个地方老安静的,它又不是淮海路那面。就是这两年红起来的呀。”康丽不禁感叹。
“这些人不晓得啥地方来的,不用上班的啊?我也是看不懂了。”
这种闹猛在今年“十一”假期登峰造极。
整条武康路都挤满了人,简直是徐汇“城隍庙”。有“十一”经过武康路的网友表示:“走出了鼓浪屿的感觉。”
今年“十一”期间
熙熙攘攘的
武康路湖南路口
武康庭的一些店家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十一’的时候店里不得不(在室外座)拉隔离带,不然有一小部分人会走到客人面前,在客人桌子上拍张照。”
连徐汇交警都“被迫”在“十一”优化路口信号灯“绿信比”,适当减少行人过街信号灯变化频次。
毕竟,这个路口在“十一”期间的日均人流量在2万人次左右。
11月的一个周末
交警站在路口
进行协调
全长1.1公里的武康路,一头连着另一条网红路安福路,一头是武康大楼,中间还有一个武康庭。这三块区域是整个武康路最热闹的地方。
其实武康路的商家不算多,一共也就50几家,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餐饮。
由于别墅连着别墅,大多不对外开放。除了武康庭里面比较密集,其实商家密度并不高。
但即便这样,在秋天的落叶时节,路两旁还是站满了人。
武康路上
总是站满了人
十有八九在拍照
因为它实在太适合拍照了,淡*色的墙垣配上树影斑驳,历史保护建筑云集,再加上网红餐饮店。
在小红书上,上万篇关于武康路的笔记攻略,顶着“上海最美街道”、“魔都网红收割机”等头衔,吸引无数游客纷沓至来。
我们在武康路号的网红冰淇淋窗口,遇到来自杭州的女孩和妈妈、外婆祖孙三代在拍照打卡。
她们是怎么找到武康路的?
前一天从杭州来上海后,在人民广场住下,然后打开小红书搜“上海一日游”,里面关于“文艺经典路线”的攻略,直接把武康路推给了她们。
小红书上的一条
上海一日游
“文艺经典路线”
然而,早些年,武康路还只是一条少人问津的小马路。
王师傅的修车店开在武康路号,就在武康大楼斜对面,他说现在经常有人站在他店门口合影拍照。
而22年前他刚来开店时,“这地方拿棍子砸不到人呐,很冷清的”。
一直到年武康庭刚开放,武康路依然是一条小众隐秘的小马路
第一批入驻武康庭的商家之一CoffeeTree,开了有13年。
王玉丛毕业后就在CoffeeTree工作,那个时候她还没听说过武康路。
“后来知道是(因为)《色戒》。当时记得有个客人说,取景有个福开森路,就是这边。”
而最早找到这里的,是王玉丛的美国老板Neil。
“他觉得这个区域闹中取静,又有风景看。坐在庭院里,很舒服。”
不过当时王玉丛想不明白:“怎么能找到这里呐?这么隐秘,门口还有保安,这里怎么能火呐?”
武康路上一家店
门口写着
“请不要对着玻璃自拍”
13年的时间,原本闹中取静的武康路,变成了来上海必打卡的“网红点”。
中间发生了什么?
二
这得从一个法国人说起。
年4月,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件事:武康路上的WIYF冰淇淋成为网红,“流汗排队也值得”。
到了当年五一小长假,原先周末排队40分钟的WIYF,已经要排2个小时了,队伍一直排到复兴西路。
WIYF的老板Franck
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
记录下了当时的排队景象
这家店的老板就是法国人FranckPecol。甚至有人说,他在武康路开创了一个“法式迷你美食帝国”。
顶峰时期,他在武康路有6家店。
包括享有“上海最好吃的法式面包店”之称但后来声名狼藉的的Farine、可丽饼店Far-West、法式餐厅FranckBistrot、咖啡馆Grains、汉堡店Rachel’s。
不过,Franck的美食店真正“出圈”,是他年拿下武康路号门口的位置,开出那家网红面包店Farine。
转载来源:电影工厂(ID:vipidy)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媚骨天成”。
最近,电视剧《母仪天下》的片段在网上引发热议,
起因就是郭珍霓饰演的赵合德太媚了。
媚眼如丝,顾盼之间已经有了祸国妖妃内味儿。
神情仪态,一举一动都透着似水的柔情。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她完全演出了女人是丝绸做的那种韵味。
若是哭,看得人心都能跟着碎了。
就连恶作剧,那种调皮劲儿也带着十足的柔媚感。
八九分的姿色演出十二分的魅色,面对这么一个尤物,谁能顶得住?尤其赵合德披散着头发,额头附着一层细密的汗,左哄右哄才让汉成帝起身离宫的片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也因此有了说服力。还有郭珍霓在《刁蛮俏御医》饰演的莫苡柔。
外表温良恭俭让,私底下宫于心计,
不甘心一生没没无名,想尽办法进宫担任女官、接近皇帝。
有心计,有风情,装得可怜,卖得了狠,绝对宫斗戏十级玩家。
哪个女主碰上,不费个二三十集的功夫,都不配识破她的真面目。
偏妖媚一点的,《天师钟馗》饰演的九尾狐妖林小黛,一身素衣也挡不住的美艳妖娆,完全当得起风情万种。
看见网友说,小时候看电视剧看到她出场,还没看明白怎么回事儿呢,那边母亲大人已经敏捷地换了台。
可能在大人心目中,这就是少儿不宜的美人吧。
其实,纵观国产剧(请注意,这里不包括电影部分,所以没有王祖贤、张曼玉、倪妮等高票选手不要大惊小怪)——
清纯善良的女性角色真是看了不少,反倒如这般一颦一笑皆风情的狐狸美人,美得更有味道。
比如温碧霞,给人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她饰演的妲己。
只是一抹香肩就秒杀现在电视上的坦胸露乳,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大抵如此。
更劲的是,
这版的苏妲己不光只有美和媚,
她还敢为天下先发出灵*质问:自古以来,凭什么一定龙在上凤在下?
纣王整日泡在酒池肉林,反倒是她处理*机大事,
最后杀死纣王取而代之真是神来之笔。
有兴趣考古的,还可看看温碧霞的成名作《火玫瑰》。
一头大波浪的红裙造型性感到爆,多少人当年的穿搭标杆和性启蒙对象啊。
同样在娇媚风情自成一派的,还有何赛飞。
《大宅门》杨九红一出场就是勾人的眼神,
这样一位济南名妓,难怪白景琦会露出这样的痴汉脸。
白景琦从济南把杨九红接回来,多日不见的两人宛若干柴烈火。
还没怎么着呢,杨九红已然媚眼含春......
有人眼神勾人,有人出场就是人间娇花,比如张彤。
她在《大唐情史》饰演的太子李建成宠妃玳姬,
妩媚柔情而曼妙,初次露面便让李世民着迷不已。
丰腴之美伴着点点成熟妩媚的感觉,
摇曳生姿。
就像唐朝仕女图里的美人走出来一样。
后来她还演了《至尊红颜》的王皇后,也是又美又媚,眼神之间还多了几分不好惹。
可见,有些人不瘦不瓜子脸一样可以艳压群芳。
雪梨也是如此。
她在《神雕侠侣》演李莫愁的时候,狠辣的表情和怨*的眼神,
活脱脱一个杀人如麻喜怒无常的赤练仙子。
过了两年摇身一变成了《天龙八部》的马夫人,哇塞,美死了。
眼角眉梢都是挡不住的风情。
高手,这一看就是高手。
包括《寻秦记》的雅夫人,也是同样的美丽娇艳,柔情万种。
再比如,《风云》里田丽饰演的颜盈。
一个任武林霸主是谁,都能始终屹立不倒的传奇女子。
还有一类演员,
她们本身气质偏清冷,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让人不得不生出怜惜之情。
比较典型的,就是萧蔷。
她在《小李飞刀》饰演的林诗音,是个出了名的清丽美人。
但在不太漠然的时候,
哇,只要抬眼就透着淡淡的妩媚,风情不风骚。
尤其笑起来的时候,更媚了有没有。
杨雪,《小鱼儿与花无缺》不杀人时也好媚的说。
曾黎,《新聊斋志异》的梅三娘。
哇塞,一身性冷淡黑衣,还这么妖艳动人,大红唇一点都感觉不到艳俗。
让这样的美人那么早都开始演别人的妈,真是可惜。
演过不少古装戏的陈好,最媚的反而是都市剧。
《粉红女郎》简直万人迷本迷吧。
一个电眼,
嗯,我被击中了。
包括素颜女神王丽坤——
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被她在节目中跳水的那一幕惊艳到,真的是天生美人。
但气质清冷的她反而演起妖媚美人来更有味道,
比方说《美人心计》聂慎儿。
你要是爱上了我,你就自已找晦气,
我要是爱上于你,你就死在我手里......
嗯,不能随便惹女人。
同样是素颜美女的高露。
演过太多温婉贤淑类的角色,没想到《知否》妩媚勾人起来,那杀伤力当真不可小觑。
林小娘啊,你可还记得当年的大家闺秀文蔷嘛?
这才几年啊?
当然,最叫我叹息的是于月仙。
虽然人现在好歹也是乡村爱情的村花一枚,颜值搁村儿里也是蛮有号召力的。
可你要是见识过《西游记后传》的古装性感女神陈五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女人的变身无罪。
真是有点点遗憾,本来有辨识度的风情美人就不多。
尤其是演技好又漂亮,妆容不像现在都是复制粘贴那种,更重要不是整容脸。
所以她们才会美得那么风情万种,将惊艳深深烙印在无数人的脑海中。
可惜啊,现在国产剧这样明目张胆的美人少了。
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间,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伏羲氏、神农氏到*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直攻北京。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