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爷爷,非常喜欢古文。他希望孙子孙女也能喜欢,便从自己爱读的古书中,精心撷取不超过个字的、独立成篇的小短文。
他自己翻译、自己做注解、自己写感受……写成了包含篇文章的厚厚的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
这本书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杨绛在为它写的序中这样评价它:“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这本书就是《念楼学短》,已出版近30年,仍魅力不减。而这位爷爷,就是学者、散文作家、钱锺书和杨绛的好朋友——锺叔河。
“念楼”是锺叔河的书斋的名字,他住在二十楼,“念”取“廿”的谐音,而“学短”就是“向古人学短”的意思,从简短的文章入手,学习古文中精炼的表达。
提起锺叔河,不能不提一下《走向世界丛书》。他在年代主持出版的这套书,轰动出版界和文史界。
此次锺老撷英采华,选取《念楼学短》的精华篇,配上萌趣十足的插图和范读音频,改编而成这一套“给孩子读文言”,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感受到文言的简洁之美,简约之美,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给孩子的《念楼学短》(全三册)
鞠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原价元,优惠价元
??长按扫码购买??
—购买理由之八大特点—
NO.1
国学启蒙,从经典开始
一提到学国学启蒙,一提到传统文化,很多不明所以的人都一下子想到“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为这就是国学启蒙的读物。
其实那只是明清时代的识字读物,说白了是为了“扫盲”用的。古人真正开始国学发蒙,进学读书,是要从经典学起的。
远一点的曾国藩,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他是读四书五经开始的。近一点的鲁迅、胡适,这二位是学贯东西的大学者,无论承认与否,他们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反哺中国的。
连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如此。林黛玉进贾府,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并没有听谁说过读三百千的。
第一册《给孩子读经典》共66篇,精选了《论语》《孟子》《礼记》《国语》《左传》《战国策》《庄子》等先秦必读经典部分,帮助孩子进行正统的国学启蒙。
给孩子读文言这套书的内容,并不仅仅包括儒学经典,它是精选自经、史、子、集,内容涉及名人逸事、名物探究、奇闻怪事、寓言笑话,采英撷华,共篇,完全是百字版的少儿中国传统文化小百科。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这套入手,绝对没有错。
《逝者如斯》只有短短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但是这超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感慨,连李白的“大江流日夜”,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名句比起来也要逊色呢。
锺叔河先生说:“不仅可以给孩子读经典,有了孩子的人和有了孩子的孩子的人,也是可以读的。我已经是有了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人了,也还在读呢。”
第二册《给孩子读短信》共66篇,拣选了范蠡、马谡、王羲之、王维、颜真卿、欧阳修、苏轼、*庭坚、金圣叹等文人书信,可以让孩子们在书信中一探古人的精神世界。
《毋相忘》一封信中写了这样的内容——
奉是汉朝是戍守在居延的征人,他给春君写了这封信,送上一枚玉佩,希望她不要忘了自己。信是写在两支竹简上的,一共短短14个字:“奉谨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两千年前的烽燧,早已夷为沙土,可是这件用十四个字热烈恳求春君“幸毋相忘”的情书,历经两千年的烈日严霜,飞沙走石,却仍然保持了美的形态和内涵,表现出那番血纷纷的白刃也割不断,如刀的风沙也吹不冷的感情,使得百世之后,我们的仍不能不为之悸动,从中领受到一份崇高和伟大的美。
有实物为证,这件汉简,真可以称为不朽的情书了。如果说“陌上花开”是最优美的情书,那么在我看来这封“致问春君”,应该是最壮美的情书。
第三册《给孩子读故事》共66篇,选录于《世说新语》《容斋随笔》《老学庵笔记》《巢林笔谈》《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经典笔记体散文,短小精悍,博识有趣。
《夺香花》,介绍了一种植物“瑞香”的特点——香。
《雪夜访戴》则反映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魏晋名士风度。
给孩子的《念楼学短》(全三册)
鞠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原价元,优惠价元
??长按扫码购买??
NO.2
文章短,内容多
百字版中国传统文化小百科
首先,每篇精心拣选的文言文都不超过一百字,篇幅短小,简约而不简单,不会给孩子记诵古文造成压力,更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孩子从此对古文望而生畏。
锺叔河先生说过:“中国文言文最大的优势就是短,简练,而且它表达意思都表达得出。青少年应该掌握中国的语文,掌握中国的语文就要懂一点文言文,培养起这个兴趣有好处。”
NO.3
译文美,孩子读完会更喜欢文言原文
这套书不同于文言教辅书的生硬翻译,那些翻译割裂了文言文整体性,让孩子看到译文只能更讨厌文言文。
“给孩子读文言”则不同,这三本书中的每一篇译文都流畅典雅、自然流动,篇篇都是高水平的精致小散文。读了这样的美文,会更容易理解文言原文中的深刻。
《寒食帖》这封信是书法家颜真卿的千年名文,书文俱佳。文言原文只有短短22个字: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
但是点名时间——寒食,也写出了事情——留客,还表达了情感——且住为佳。
锺先生的译法独出机杼:天气这样差,难道你一定得走?马上就要过寒食节了,留下来再住几天,我看也好吧!
同样简短,同样流畅,独立于原文也是一篇优美的现代小散文,也更有利于小读者理解文言原文的意思与情感。
NO.4
每篇古文都有范读音频
解决家长也看不懂古文的尴尬
看懂了文言原文可是不会读,怎么办?没关系。书中有音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