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殿在龙池西南三里,至殿前公路右转便是大名鼎鼎的“无碍林”,此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这片树林是明代无碍和尚所载,二是说因为无碍和尚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在此得到了“豆儿佛”法祥大师的衣钵,总之,都与无碍有关;无碍和尚能查到的的资料不多,生卒也不详,只知他得法祥衣钵,承净土宗,后在毗卢洞为佛光感招,结庵修行,庵初名清凉寺,后无碍法嗣竺禅师改为广济寺,竺禅师传龙山,龙山再传智犁,智犁又传德纯,清末民初渐荒,而至今日,又有高僧大德募资重修,让广济古寺得以重放光彩。有意思的是,同在南岳,同在明代,还有另一位无碍和尚,而这位无碍大师也做了另一宗大事,重修南台寺。
走入无碍林,首先当然要寻找那几棵有名的古树:摇钱树、连理枝、同根生,不过实看,并无多大奇特之外,从无碍林向山坡上走,就是梳妆台,梳妆名台实为一亭,亭中有面巨大石镜,相传为梳妆之用,亭旁有两块石碑,一块记载亭是六朝陈后主妃子所建,另一块又记载是南明桂王之母在此避难所建,两位人物前后相差一千年,真让游客头大!
连理枝摇钱树同根生梳妆台自相矛盾的梳妆台介绍
游完无碍林,折返至藏经殿,殿在祥光峰下,四周群山环绕,故有“藏经殿之秀”的说法,殿并不大,但是背后的历史却源远流长,藏经殿原名“小般若禅林”,是天台三祖慧思所建,慧思建好般若寺(今福严寺)后,感觉过于嘈杂,于是在此另辟庙宇,取小般若寺之名用于清修,后来之所有更名藏经殿,是因朱元璋颁大藏经一部于此寺,其后几废几修,现在的形制是年何健所捐修,说到何健,虽然是个国民*反动派,却为南岳做了不少好事,他任湖南省主席期间(-),为南岳修登山公路,修老圣帝殿,修上封寺,修藏经殿,建南岳图书馆,建苗圃园,植树几十万株。
藏经殿
从藏经殿后沿石板小道一路急行,就到达天柱峰下的天柱石室,石室门上有民国二十五年(年)字样,但未说明是何人所建,不过在不远处有南岳最大的摩崖石刻“南天柱石”四字,应该此室与何健也有关联,石室边上有一小泉,多次听南岳当地人讲到,此泉是南岳一带最好的山泉水,流出的泉水清澈而无细沙,饮之甘甜,过天柱石室再下一里,右转便上掷钵峰,南岳志载峰顶有“岳心亭”遗址、“天子万年”之石刻,现在已经看不到一点痕迹了。
掷钵峰向下看便是福严寺,远处为金刚舍利塔
天柱石室,边上有南岳最好的泉水
从天柱石室沿石板路下来,就到了磨镜台,这里实在应该是游人来南岳必到的地方,南禅史上两位高僧大德在这里演绎了一段禅宗佳话,我们首先来到一处宝塔前,塔基上有墓碑,上刻唐宰相裴休书“最胜轮塔”四字,这就是禅宗七祖怀让大师的墓塔,塔斜对面的建筑,名“传法院”,是怀让弟子马祖道一的道场,右转上坡,在坡旁石壁上刻有“祖源”二字,站在祖源前,遐想年前,马祖在此坐禅苦修,以图证得佛法,怀让至,问:“大德坐禅图甚?”,道一说:“图作佛!”,怀让取砖在道一前磨砖,道一问:“磨砖做甚”,怀让说:“磨砖作镜!”道一奇怪问:“磨砖岂得成镜?”怀让反问:“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道一鄂然:“要怎样做才好”,怀让开导道一:“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是打车对还是打牛对?你是学坐禅,还是学作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作佛,佛无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一番话使道一顿悟,于是拜怀让为师,在南岳随侍怀让十载,后往福建、江西,逐成中国佛史上一位著名的禅师,开临济、沩仰两宗。而怀让,师从六祖慧能,服侍左右直至慧能圆寂,后来到南岳,于唐先天2年(年)辟“般若寺”为禅宗道场,大振禅风,法嗣遍布湘赣,现在的福严寺门联上书“六朝古刹,七祖道场”,这个七祖道场所指就是怀让禅师(怀让被称为禅宗七祖)。而今的磨镜台少有游客,“祖源”二字,油漆斑驳,台上枯叶无所打扫,令人唏嘘!
七祖怀让的最胜轮塔马祖道一的传法院(解放后曾经做过招待所名南岳山庄)
祖源石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