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衡山之谋”是由春秋第一相管仲发起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争,以齐国不动一兵一卒全胜而告终。过程看似玄妙,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高价诱使敌人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最终造成敌人经济瘫痪。要破解“衡山之谋”非常容易,保持冷静的头脑,以大局为重,不贪图小利就行,然而时至今日,似乎没有人能够抵抗“衡山之谋”的诱惑。在任何时代,一种商品价格暴涨都会带来巨额利润,这种利润高得让人炫目,除非这种利润来自垄断性技术,否则一定会出事。高利润会吸引相当一批人冲进去,这批人往往还是能率先看到商机的精英。而等到一个国家人民的重心只放在某件事情上的时候,暴利就要终结了,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赚钱,市场总有买家和卖家,当所有人都成了卖家,谁来做买家?原文记载在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篇: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话说衡山国与齐国交恶,齐桓公和管仲商量,如何教训一下这个国家。管仲说:“看我的。”衡山国出产兵器,管仲就派人去了衡山国,大量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燕国和代国是齐国的邻国,和齐国平日里有些摩擦,一听说齐国人在买兵器,就担心齐国有攻打他国的图谋,也赶紧派人去衡山国抢购兵器。这一下子产生蝴蝶效应,动静大了,连秦国都大老远派人来衡山国来买兵器了。衡山国很快富裕起来。各国的兵器订单陆续抵达衡山国,衡山国的兵器一时供不应求,于是衡山国君下令,把衡山的兵器价格提高十倍,并动员全国人民,放下手头的农业生产,加入到制造兵器的大*中去。这时管仲派出自己的新*得力干将,心腹大臣隰朋,在本国收购粮食。本来当时粮食的均价,是十五钱一石,但是隰朋出手大方,居然用五十钱去买。听说齐国粮食行情那么好,大周朝的粮食市场都沸腾了,各国的粮食贩子,包括衡山国的,拉着一车又一车粮食往齐国跑。五个月后,当年周王朝各诸候国的大部分的粮食都运到了齐国,粮食价格被哄抬了三倍多。这个时候,齐国宣布,与衡山国断交,衡山国的兵器也不要了。齐国不要兵器,其他国家又产生了连锁反应,也都不要衡山国的兵器了。衡山国穷全国之力,打造了堆积如山的兵器,却卖不出去。因为要做兵器,当年的粮食生产都耽误了,衡山国赶紧派人拿着卖兵器赚来的钱,出去买粮食。可是粮食多数都在齐国堆着,而且价格还特别高。就这样,衡山国破产了。齐国派兵,兵临衡山国城下。饿的皮包骨头的衡山国国君和国民们,别无选择,只好集体向齐国投降。先前卖兵器赚的那些钱,还有卖不了的兵器,也一并向齐桓公上缴。齐国又将吃不了的粮食和用不了的兵器降价售出,仔细一算,出出进进,好像也没有赚什么钱。但是,衡山国整体并入了齐国的版图。“衡山之谋”以高价诱使敌人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最终造成敌人经济瘫痪。“衡山之谋”是外部势力蓄意已久的阴谋,其目的在于毁坏敌对国家的经济根基(在农耕时代,农业是一国立足之本),但其中蕴含的经济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具有现实意义。END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