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来自《悦游》杂志年9月刊
年,对于街道上的一家家店铺来说,
既是挑战,也是沉淀。
不用问线下店铺会不会衰落,
这些新兴零售玩家不约而同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零售的本质是做好服务,而不是制造伪概念,
他们所代表的正是零售的未来。
01CulturalShopping
绽放文化日常的文产店
令狐磊
杂志人,生活方式提案人
在衡复历史风貌区的起点——紧挨着徐家汇公园,那是徐汇区的源地,这里有一家公园边上的书店,从年的秋天开始,我便在这里。
加入做和集,除了这名字(和集,不是合集,也不是雅集,它是一个原创的词,是取万物之和,也是对既定英文MixPlace的中文意译)是我想的之外——还是因为创办人毛继鸿先生的一句话。在一场在衡山坊举行的例外时装秀后,我们在独栋的小洋房群落之间闲聊,他说:“我们计划拿出一栋楼来做杂志的博物馆,搜罗全球的杂志,你觉得如何?”作为一个杂志癖,我当然击掌。我问他为什么那么重视杂志,毛继鸿说:“因为像我这一代的服装设计师,在资讯匮乏的年代,只有杂志,包括那些海外杂志,是我们的创作营养来源,在20世纪90年代,只有杂志告诉我们,安特卫普六君子、三宅一生、山本耀司他们正在做的衣服是怎样的。”
也许是对创作生活的习惯怀念,也许是抱着一种回馈的理想主义,在年夏天,我决定加入毛继鸿的梦想,以一个内容创作者的身份来开一家书店。其实它在我们的构思里就不是一家传统的书店,它名叫“衡山·和集TheMix-Place”,我们希望它能成为都市生活方式的实验室。除了致力于搜罗更多的海内外杂志,根据方所总策划廖美立的定案,我们的选书以“提供给当代影像工作者的阅读提案”为核心,覆盖文学、剧本、理论、艺术时尚、设计等类别的书,也从时尚服饰、生活美学、艺术设计展览等角度去切入每一个与都市生活相关的领域。
(左滑动查看图片)
衡山·和集摄影/Rochester
三年后,“美食图书馆”在和集内诞生,这是一个从美食类图书和美食文化中诞生美食灵感的开放式厨房(OpenKitchen)与厨师餐桌私宴(ChefTable)。也是因为这些无所不在上演的创新事件,我把自己的杂志人身份加上一个新身份:生活方式提案人。
(左滑动查看图片)
美食图书馆
作为和集的创意总监,我关心的是如何能让更多有创意和创新精神的内容进入这个空间场。开幕首展以“十个杂志人”为题,是我最佩服的十位杂志人,从HenryLuce、GeorgeLuis到TylerBrule,华人中我选了施养德,他的形象被我们做成一个霓虹招牌,悬挂于二楼的玻璃窗上,从衡山路上看上去,仿佛来到了一家文化夜店。
施养德霓虹招牌
“十个杂志人”展览在媒介与观念的映射下,探寻一种年代意识与公众的共鸣,展示“杂志”这种现代意义的文化形态如何在趋平化时代启发构建而今的传媒文化,对于未来又将如何延续更迭这种影响。这种观点同样也转化在我们的空间中,内容才是空间之*。尽管我们的空间也是师出名门:室内设计是内建筑的孙云,Ⅵ设计是赵清。
之后我们与上海城内的两家出版创作机构保持互动,与香蕉鱼书店合作的“巨作与豆本”,将出版物按照尺寸进行排布与展览;与印物所合作的岑骏插画展与金宇澄“繁花”版画展。我们的展场与销售的图书形成了良好互补。在年年底开展引来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