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泪洒南岳祭忠魂三世
TUhjnbcbe - 2021/5/13 13:30:00
文曹晋

祝融,火神。*帝委派镇守衡山,教民用火,教化万物。

当火神轰然倒下,葬于赤帝峰。南岳七十二峰之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建立祝融殿。唐初,山下古镇建南岳庙,其正殿一同供奉祝融神。

当天下苍生把火神祝视为人类进化圣物,人间光明使者。来南岳朝拜的队伍如同涓涓之水在时间的长河中汇集,至今延绵不绝。

舜帝的到来,是在四千年前南巡至南岳。史家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记载:“舜,······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南岳,衡山也。”后来舜帝为平定南部边境骚乱,率大*经南岳衡山南下,途中不幸病逝,葬九嶷山,距南岳仅三百里。舜帝安邦治国之道,为百姓称颂,为后代帝皇效仿。在以后帝皇祭祀五岳中,都少不了南岳衡山,或亲临或委派宰相大臣参与。

毛主席赞叹过“略输文采”的汉武大帝却给祭祀南岳摆了个“乌龙阵”。他嫌去衡山路途遥远,便指定安徽霍山为南岳祭拜地。时空跨入隋朝,那些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官员有点坐不住了,时不时上书皇上:南岳衡山的山神是祝融,跑去霍山祭祀南岳神算什么回事啊!开国大帝隋文帝再三思虑,以为所言极是,一文诏令将祭祀地移回衡山。霍山头上的“南岳”乌纱被摘掉了,只能戴顶“小南岳”帽子。霍山一直耿耿于怀,不断上媒体和衡山打笔墨官司,这是后话。

皇帝的祭祀就是国家祭典。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天下的官员和百姓也纷纷效仿,参与到祭拜南岳队伍,三湘四水之楚地尤为甚。

要说拓宽南岳朝圣之道,应该在唐朝。

回看一下历史,唐初,朝廷将衡山祭祀场所从山顶祝融古殿移位赤帝峰下,于古镇北面建南岳庙,专司供奉祝融神。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唐隆*变”登基,开创了开元盛世,也演绎了与杨贵妃千古传唱的爱情故事。同时,玄宗对衡山格外圣恩眷顾,下旨赐封南岳衡山山神为“司天王”。祝融神的地位由此名正言顺,民间百姓由此大行其道呼祝融神为司天王。到了宋朝,真宗步唐玄宗追“司天王”尊号为“司天昭圣帝”。历史演化到今天,我们所说的“南岳朝圣”就是朝拜圣帝——祝融神。

唐开元年间后,南岳朝圣的各路队伍渐渐汇集成河,而在那一朵朵浪花里就有当时的诗仙、诗圣和大文豪。诗仙李白对南岳的称道是不加掩饰的热情夸张:“衡山苍苍如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诗圣杜甫是现实主义者,来南岳所写《望岳之三》就是真实描述帝皇在南岳的祭祀典礼,赞颂“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最为称奇的是韩愈和祝融的“对话”,是一场借助雾、雨、风而展开的对话。永贞元年(公元年),韩愈从广东阳山调任湖北江陵,路过衡州歇脚,想起向往已久的南岳衡山,弃船乘雅兴前去会面。可是老天爷有点不给面子,用绵绵阴雨迎接他,天有点寒,路有点滑。不过,韩愈早已被生活的艰难和仕途的坎坷磨练出了茧,决意冒雨登山。看见借宿的庙宇里香客来来往往、青烟袅袅不绝,菩萨前跪着一排排虔诚的信士,韩愈的心怦然一动,何不求求祝融神呢!他让童仆请来几炷清香,跪在神台下虔心祈祷:神若有灵便扫净阴霾,登祝融峰拜祝融圣帝!

拜毕出门,雨脚暂歇,一路上阴沉沉。过半山亭,雾水仍旧团团,寒气依旧袭人,韩愈心头此时应是五味杂陈。但他依旧默念着心愿,无所畏惧地向上攀爬。也许是风把他的心愿告诉了祝融神,也告诉了老天爷,峰回路转到了南天门,雾突然退下,阳光灿灿烂烂耀着眼睛!须臾间,茫茫云海被韩愈踩在脚下,俯视风卷着云不断翻滚,其状如万马奔腾,其势如排山倒海。风过后,平静的云海里有无数的峰尖时隐时现。瞬间,风又来了,云又翻滚了······半个时辰后,云海随着精疲力尽的风挥挥手散去。衡山这时才千呼万唤露出真面目,千姿百态秀美景色扑面而来,让韩愈兴奋之情愈发难禁。下山后,他感慨万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几句为证:“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晴风。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扫净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紫盖、天柱、石廪和祝融均为衡山峰名。其实,这一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就是南岳衡山独特的“一山三重天”,夏秋两季雨天多见,恰好给大文豪韩愈遇上了。

这场韩愈和祝融神的对话就这么展开,好似心灵间的对话,也是南岳史上的佳话。后人为了纪念韩愈,在距祝融峰不远的高台寺旁建一座亭,名“开云”。开云亭与祝融殿遥遥相应,难道他们还在隔空对话?

祝融峰北面有一条朝拜的步行道,叫南岳北山朝圣古道。

自唐玄宗给祝融神封号后,衡山周边的百姓络绎不绝来朝拜。长沙、湘潭的香客来自北面,须绕道南面登山,就尝试从祝融峰北麓走出条新路。在当地人引领下,他们挥动着砍刀锄头,把采药、砍柴人走的小径清理拓宽,时间长了走的人多了,这条朝圣步行道牢牢刻印在北面山麓,至今有千把年了吧!

到了清咸丰年间,有人在这条古道上铺上宽一米有余的麻石板。石板路从望峰的洄水湾沿报信岭、五岳殿、甘露亭直通祝融峰的会仙桥,在山脊上蜿蜿蜒蜒近八公里。陡峭之处还砌有牢固的麻石护栏,朝圣的人走累了,口渴了,可倚靠着歇息片刻。

这是谁的手笔?是湘乡人曾国藩和他三弟曾国荃(曾九公)、曾家祠堂、湘乡南岳朝圣香会联手所为。

时光倒回清道光年初。湘乡地域一年一度南岳朝圣队伍陆续启程。此时此刻,他们有个共同名字叫“香客”。个个一身青衣青裤,头缠黑布,脚打黑绑带,腰系“南岳进香”红兜兜。

荷叶塘,曾家院子。一个叫“怜妹子”的江姓女子著一身香客打扮,也正整装待发。此时她年近三十,是五个孩子的母亲。“怜妹子”记得自己懂事不久,父亲就常带她去南岳烧香。受朝圣路上重重艰辛磨练,受庙宇缕缕青烟熏染,南岳成了她心中最神圣的地方。以致她嫁夫为母之后,只要身体状况没问题,每年都要随族里香会去南岳朝圣。

这次依旧走的是北山朝圣古道。上祝融峰进祝融殿,她又虔诚跪拜祝融神,所许的心愿还是儿子的前程。当她一连打出三个胜卦,便急忙抓起签筒摇了起来,摇了又摇······应该是把希望都寄托在所摇的签筒里。慢慢地,一支签摇摇晃晃掉了出来。她捡起交给身旁的夫君,夫君看清了签号,便交到庙堂当值的道士。道人认真查了查签注,面色顿时动容,连忙请“怜妹子”夫妇进厢房见道长。仙风道骨的道长看罢签缓缓说:府上后辈贵不可言!去吧,记住“双珠捧在手,光彩耀苏杭”!道长似乎讲得明白又玄乎,“怜妹子”夫妇似乎听得明白又一头雾水,似乎天机不可泄露。

“怜妹子”在祝融殿求的这支签,时间给与了解释。她的大儿曾国藩,咸丰末年(年)任两江总督;她的三儿曾国荃,光绪十年(年)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果然,曾家“双珠”几年间把苏杭搅得天翻地覆!可惜曾国藩的母亲“怜妹子”咸丰二年(年)去世,没能看到那支签给她带来的耀眼“光彩”。

母亲的去世对曾国藩的打击很大,一是没能给母亲送终,二是母亲对他的成长影响巨大。曾国藩生性懦弱,创建湘*之初几次战败后都想自杀,他多次向湘*主要将领承认自己“胆气薄弱”、“秉性素弱”。但是,由于母亲不断言传身教,把自身具有“吃得苦、霸得蛮、打掉牙齿和血吞”的湖南人特质传给了他,融入其血液,铸就他“屡败屡战”的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

在母亲生前,曾国藩就知道老人家最大的挂念是子孙后人能常去南岳还愿。为此,他和几个弟弟及族人商量,给母亲常念叨的南岳那条步行小路修石板道,给曾家也给众人朝圣许愿还愿行方便,也叫“普渡众生”!

曾氏兄弟带兵消灭了太平天国,他们杀人如麻成为南京百姓谈虎色变的“曾剃头”,也因为功高震主引得慈禧太后忧虑有加。聪明的曾国藩急流勇退,告病交出兵权,成就了他“晚清四大名臣”之头把交椅。也许他觉得自己虽是忠于朝廷,但也害及众多无辜而欠孽债太多,便让回乡的曾国荃再次修缮南岳朝圣的石板路,捐点善款做点善事。

此时,湘*剿灭太平天国掠夺了无数财富,陆陆续续从水路运回湖南老家,湘乡一带更是富甲一方。经曾国藩倡导,湘乡南岳香会牵头组织筹款,从荷叶塘修了一条石板路到衡山望峰洄水湾,与南岳北山朝圣古道接通,全长四十公里有余。

前几年,有南岳申世遗工作人员考察过荷叶塘至望峰这段石板路,可惜原路已基本被省道、县道覆盖,剩下零星路段也埋没在丛林野草中。惋惜之余,南岳申世遗办公室把保存完好的八公里石板道命名为“曾国藩古道”。北京来的申世遗指导组专家教授考察之后,对“曾国藩古道”的价值和意义给予高度评价。

细想之,曾国藩率家族修南岳朝圣之路不仅是替母亲还祝融神前许的愿,也不仅只是为了当摆渡人普渡众生,同时更想自渡——为自己修一条与祝融神心灵相通的路,完成内心的自我救渎,完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愿吧!

中国近代有段历史叫作国共合作抗击日寇,保卫家乡,保卫中华,保卫全中国。

在南岳,国共两*曾面对面携手合作,激荡风云,力挽民族危难于狂澜。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多次来南岳住在磨镜台,在此主持召开过四次抗日*事会议。尤其年11月底在南岳召开第一次*事会议具有历史性战略意义,确定了第二期正面*事抗战方针,也确定了与共产*合作抗战的路线,中共有周恩来、叶剑英等高层参加。

壮大抗日力量迫在眉睫,国共两*共同创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南岳游干班”。共产*方面由叶剑英出任副主任,率我*众多精英参与训练。临行前,毛泽东意味深长嘱咐:“去吧,专讲我们的一篇道理”。由此,共产*的抗日决心信念和抗战方针策略,不但有叶剑英讲台上课,也有周恩来在游干班专题演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的抗日宣传教育释放出巨大正能量,游干班学员深受鼓舞和洗礼,踏上征途,一路传递。某日,叶剑英拾级登上南岳衡山之巅,北望山河破碎,硝烟弥漫,风正紧,意难平,赋诗《登祝融峰》:“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抗战胜利后,选址香炉峰下建立一座规模宏大仿中山陵的忠烈祠,安葬几次会战中牺牲的抗日将士,以之纪念。祠内,醒目的纪念雕塑为五颗巨大朝天炮弹,寓义为武力御敌,壮志云霄。基座有“七七”二字碑刻,其义为抗日战争源于“七七事变”,其形似两个十字架,以悼念英烈。

不管是谁,只要为我们民族奋斗尽了心,尽了力,尽了忠,人们会记住也应该记住他们。那是我们民族不屈的形象,不灭的精神,不倒的灯塔!

南岳忠烈祠的上方为香炉峰,是上天安排的祭祀英灵地坛,高居绝顶的祝融神俯视着中华民族忠烈,定能庇护其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泪洒南岳祭忠魂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