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山枣,因境域盛产红枣的枣子坳,山麓有一自然村因名“山枣”,“山枣镇”镇名依此得名。年6月30日,星期六,晴,气温37度,我们一行四人,慕名前往,按图索骥,发现山枣镇域,不仅有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一等爵男刘锦棠,以及现代名人李卓然(含故居)、刘涤源、丁秋生等人文;而且还有“万福桥”,“洙津渡槽”,“山枣新河”渡槽,以及衡山捷繁径之称的云霞亭等景观;并专案走读了镇域内的“鱼业传奇--山枣村”等。游毕,以《楚南大观境域景,衡山捷径云霞亭》为题记之、录之、传之。
山枣镇,位于湘乡市域西南的涟水河南岸,东隔涟水与昆仑桥街道连接,南与湘潭县石鼓镇相邻,北与泉塘镇、潭市镇隔涟水相望,西与虞唐镇、栗山镇毗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气温18℃。境域林地较宽,树种以松、杉、南竹为主,野生动物以野猪、灰兔较多。土壤平原地区以水稻土为主,土壤肥沃宜种农作物。山地以红壤为主,肥力低。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主要矿藏有花岗岩、石英石等。至年末,全镇有1户人,其中男占52%;少数民族63人。人口以汉族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8.56‰。
南高北低丘陵地三乡(镇)合一山枣镇
山枣镇,地势南高北低,以国道为分界线,北临涟水,多为低平的河套区,南部为丘陵地区,最高海拔米,最低海拔42米,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境域河道属湘江支流涟水水系及涟水支流城江河流域,涟水绕境18个村,长25千米,城江河内河道长千米。
清康熙三十五年()建置,境域分属湘乡县万全乡莲花6都、兴仁7都和雍睦乡潭台10都。民国23年(),分属莲花乡、兴仁乡。年,分属城江、山田、长桥低坪、窑台、莲花、盐井7乡。年,分属山枣乡、莲花乡、石狮乡。年,分属山枣公社、潭市公社。年,分属山枣公社、洪塘公社、莲花公社。年,分属山枣镇、洪塘乡、莲花乡。年4月,山枣镇、洪塘乡、莲花乡合并为山枣镇。至年建置未变。
至年止,辖33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个村民(居民)小组,境域总面积.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公顷,其中,水田.07公顷,旱土.93公顷;可养水域公顷,林地.67公顷。
国家水稻山枣镇鱼业传奇山枣村
据介绍,山枣镇镇境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较发达,有纸伞、伞骨厂,以及铸造工业等境域支柱经济产业。境域有大小水库3座,大小山塘0口,河坝56座,提灌机埠94处,总装机千瓦;防洪排涝机埠2处,装机容量千瓦;有效灌溉面积公顷,农田旱涝保收率94%。其中,高胜水库,容量万立方米,可灌田.3公顷;直冲水库,容量3.2万立方米,可灌田30公顷;盐井水库,容量12万立方米,可灌田46.67公顷;涟水河畔有筒车21架,可灌田84公顷;韶山灌区(年建)主干渠流经洪塘、山枣11千米,有支渠15条,总长23.12千米,境域受益面积公顷;山塘口,可蓄水.7万立方米,可灌田公顷;抽水机埠81处,装机84台,受益面积公顷。
至年止,境域工农业总产值7.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13亿元,其分别是:
种植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种植红、小麦、棉花为辅。年,种植水稻公顷,其中,优质稻.22公顷,粮食总产4.25万吨,种植小麦、红薯、棉花、蔬菜等公顷。其发展进程:年,试种双季稻,实行“稻一稻一绿(肥)”耕作式。年起,全面推广种植双季稻,开始使用化肥过磷酸钙、尿素、钙镁磷。年,山枣、洪塘一带实行水稻与棉花轮作。年,推广碳酸氢铵、氨水犁田深耕作基肥。年,推广温室育秧技术,试种杂交稻。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种植。年,推广机滚船平整水田。年,境域种植水稻.3公顷,普及杂交水稻,粮食总产3.57万吨另种植小麦63公顷,棉花32.33公顷,蔬菜.13公顷。“国家水稻工程”湘乡基地洙津村,双季稻面积63.93公顷,单产公斤/公顷。另种红薯公顷,豆类、花生、茶叶等32公顷。年起,推广优质稻。年,全镇种植水稻.73公顷,其中优质稻20公顷,粮食总产3.8万吨。种植小麦、豆类,薯类.33公顷,种植棉花、油菜、蔬菜等作物公顷4年,*府实行“农机补贴”*策,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提高。9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境域农民拥有中型拖拉机6台,手扶拖拉机台,耕种机台,机耕船台,旋耕机4台,插秧机台,联合收割机72台,机耕面积公顷。耕田不用牛,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养殖业以养猪、养鱼为主。镇*委、*府扶持科技养殖户,引导规模养殖,先后成立诚鑫农牧有限公司、江花渔等。至年止,境域有养殖生猪专业户52户,出栏生猪11.2万头,饲养家禽万羽。水产养殖公顷,水产品2吨,鱼苗远销省内外,年产值万元,渔业总产值1.1亿元。以山枣村渔业协会为例,充分利用韶山灌渠等人工自然资源,改写了此域养殖历史。
山枣村,地处枣镇镇区中心位置,属山枣镇域内的一自然村,国道、韶山灌渠穿境而过,全村总人口户,人。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利用韶山灌渠自然供水等优势,通过协会的形式,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道,大力发展鱼苗养殖,养殖专业户们自发组织了“山枣村渔业协会”。当下,山枣村撰写这部“山枣传奇”,已成为湘乡市著名的渔村:一年的收入达到多万元、利润多万元。
据了解,山枣村的塘特别长鱼,山枣村的鱼也特别好吃。但山枣村的鱼不好销,也卖不起好价钱。原因就在于“村民各自为战,销路不畅。”6年初春,在村支部书记黎新梅提议下,村里成立了山枣渔业协会,由村民投票选举,黎新梅为会长。
通过“基地孵化养殖鱼苗——专人销售成鱼——专业技术服务。”协会起步时所确立的这个运行模式,体现出其很强的凝聚力:投资万元建造的良种鱼苗孵化场,不仅一举结束了长期从广东购买鱼苗的历史,每年节资增收近20万元;协会向会员及时提供“鱼花”和饲料,又以保底价向会员收购成鱼,还负责鱼病的防治。会员只要按时投放饲料、保证山塘有够鱼生长的水量,就能稳获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介绍,山枣渔业协会为疏通销售渠道,注册了一个销售公司,公司经理陈刚是个老“供销”,在长沙、浏阳、湘潭、郴州等地的网点,能保证有多少销多少。他还承包了临近泉塘镇的亩养鱼水面,以让乡亲们吃上“定心丸”。例如,村民王光辉是个残疾人,因家境贫穷,妻子经常吵着要与他离婚。自加入渔业协会,承包村里的两口山塘,一口养鱼苗,一口养成鱼,每年2万多元纯收入,使他家丰衣足食,今年还新建了房子,夫妻恩爱如初了。同时,象王光辉等人由穷变富的事实,让人感受到了渔业协会的魅力。“山枣渔业协会”会员由初期的人,猛增到了现在的人。
目前,山枣村的口口山塘已是鱼虾跳跃;还有不少人建立了“稻—鱼”复合养殖新模式;全村50亩泥沼冷浸田,也全部改造成为鱼池,村域的养鱼水面增加到1多亩。山枣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鱼业之村”,改写了鱼业发展的常规史。
基本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年,境域有国道和县乡级公路4条,总长48.32千米;有村道.26千米。有公共汽车线路1条停靠,境域运行里程8.7千米。共有货运、客运车辆台。境域7个村1户通自来水,用户通电率%。镇区面积1.7平方千米;洪塘中心村面积1.1平方千米;莲花中心村面积06平方千米。镇域城镇化率25%。
工业异*突起。至年,山枣镇有轻工机械厂、石膏粉厂、预制件厂、粉笔厂、山枣锻铸、金福木业、洪塘机械等企业58家,生产石材、锻造、铸造、皮鞋、装饰板材、砖厂、塑料制品业、矿泉水厂等产品,从业人员人,业总产值3.15亿元。据湖南乡镇(街道)简志·湘潭市卷载:在镇域内,工业清道光二十三年(),山枣陈祥泰开设纸伞厂。民国时期,洙津渡一带烧青砖青瓦。民国9年(年),莲花桥纸商杨尔康从邵阳请来技师,生产艺纸、广红五色彩纸。民国16年,山枣、万贯亭有纸伞厂60家。民国30年,李光培在莲花盐井开办“惠民公司”开采膏盐,日产盐公斤。年,乡*府组织4个纸伞生产合作社和1个伞骨合作社,年产纸伞90万把,畅销省内外,远销印度、南洋、东南亚等地22万把。年,建成洪塘机械厂。年,建成莲花蚕胜皮鞋厂。年,山枣农机厂首产“湘农-5型”机滚船。年,枣农机厂制成“4R”型悬辊式雷蒙机。年,洪塘群青厂投产,等等。
商贸服务业发达。年未,境域有商业网点个,从业人员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城乡集贸市场4个,年成交额1.1亿元。财*总收入.59万元。有金融机构1家,各类存款余额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元,90%的农户住楼房,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0辆,汽车5辆。
民生事业稳步推进。至年止,有初中3所,小学6所,幼儿园18个,中小学教师人。在山枣、枫树、莲长、蚕胜4个村创建为湘乡市文化活动“百佳村”,建设莲长、飞涟城埠、高胜、水东5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安装镇文体广场健身器材并投入使用;组织“欢乐潇湘”山枣专场,有多人参加演出,年均为村民免费放映电影场次。其中,清光绪八年(),刘锦棠发起,在城江桥刘氏柯堂设义学。光绪三十四年()城江桥洞井塘刘氏纪纲办初等小学堂。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年,境域有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51人;村卫生室35个,医务人员44人;个体药店33家。有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五保老人人,年发生活费.12万元;户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年发放低保金.14万元;户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年发故低保金49.86万元;18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为人发放养老保险金.79万元。
人才辈出镇域景楚南新观云霞亭
在山枣镇域,不仅有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一等爵男刘锦棠,以及现代名人李卓然(含故居)、刘涤源、丁秋生等人文;而且还有“万福桥”,“洙津渡槽”,“山枣新河”渡槽,以及衡山捷繁径之称的云霞亭等景观。此次,虽然没有一一详解,合域走读,但管中窥豹之功效初显,尤其是楚南新观之云霞亭,让人耳目一新。其中:
冯子振(-),字海粟,自号瀛州客、怪道道人,湘乡县山田(今湘乡县山枣镇洪塘山田村)人。自幼勤奋好学,肄业于涟滨书院。元大德二年(8)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土、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域)、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局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海粟集缉存》等书文,以散曲最为著名,为元代散曲名家。
刘锦棠(-),字毅斋,湘乡县山枣城江(今属山枣镇城江村)人。咸丰九年(),投叔父刘崧山老湘营,参与镇压太平*和捻*及回民起义,累升知府及巡守道。同治九年()正月,其叔父刘崧山战死,他以三品章京接统*务,逼降马化龙部。同治十三年,任西宁兵备道。光绪元年()。奉左宗棠命,总理行营营务。光绪二年,率*讨伐阿古柏侵略*及白彦虎卖国集团,历数千战,于次年底收复*。光绪六年,任督办***事务钦差大臣。光绪八年,向清廷提出*建省具体方案。光绪十年,甘肃*行省建立,首任巡抚。任上废除伯克制度组设郡县行*机构,确立新赋税制度,巩固边防,卓有成效。光绪十五年加太子少保。光绪十六年,晋加太保衔。光绪二十年,晋爵一等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以宿将奉召赴京振*,忽中风逝世,谥衰勤。有《刘裹勤公奏稿》传世。
李卓然(1—),湘乡县洪晰乡(今属山枣镇新元村)人。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学院学习。年回国,先后任中华苏维埃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主任、红五*团*治委员等职,参加长征和遵义会议。年任西路***委员会常委兼*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后方总*治部宣传部长、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长、西北局宣传部长、西北*区*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宣传部长、东北行*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刘涤源(-),湘乡顺塘细冲咀(今山枣镇金华村)人。年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年获硕士学位。-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年回国后一直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年,兼任经济系主任。年加入中国共产*。-年出版经济学著作7部,发表论文60多篇;并应邀在全国1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讲学;年起,主编国家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凯恩斯主义研究》12卷本巨型丛书。年被授予“国家级专家称号。
丁秋生(-),湘乡县莲花桥乡谢山堡(今山枣镇四胜村)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年,加入中国共产*。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要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五兵团兼浙江*区*治部主任、浙江*区副*委、华东*区干部部长、海*北海舰队*委、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委。年授予中将*衔。
万福桥,位于城郊洙津渡,建于清雍正初年(-),全桥九拱十墩,用青石、麻石砌成,长米,宽6.7米,高10.8米,桥身两边有压石护栏,建筑宏伟,旧时誉为“楚南大观”,现为湘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洙津渡槽,位于山枣镇洙津、飞涟村地段的涟水之上,是部山灌区最宏伟的渡槽工程,全长米,最大跨河拱梁达32米。
“飞涟灌万顷”由谭震林命名,湘潭书法家陈石泉书写。近处有洙津渡电站,发电时尾水倾泻涟水,形成一道人工瀑布。
李卓然故居,位于镇域新元村湾冲,湘中农村风格的民宅,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占地面积约0平方米,始建于清末。
故居内设李卓然生平业绩陈列和故居复原陈列。年,故居进行修缮,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它由故居、生平业绩陈列室和纪念园组成。通过故居复原陈列,再现了李卓然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展示了李家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的家风特点和爱国爱民的高尚风范。
在东侧纪念园内,青花水印石雕刻的李卓然夫妇像耸立在纪念园中央,展现了他俩“同志、战友、爱人”之情。
当下,李卓然故居景区成为湘乡市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湘潭、湖南等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登云霞亭入口处
云霞亭,位于山枣镇云山村云霞岭上两座山峰之间,与湘潭县搭界,是清代湘乡莲花、山枣、栗山等地通湘潭去南岳朝拜必经之地,为扼通湘潭歇马、衡山之捷径。据清同治十三年《湘乡县志》记载:莲花六都,在治南四十里……其关隘有牛下岭(一名云霞岭,界湘潭,山竣路狭,可设碉卡)。
关隘用方形石门
此处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海拔近米,从山脚开始有一条宽约1米,麻石铺成的崎岖小路直通关隘,通关后经过一平地即进入湘潭县界。
云霞亭全貌
云霞亭形似一座城楼,全麻石结构,形制采用“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规划。城墙高4.4米,长约7米(因山体滑坡,无法测量其原有长度),宽6.8米,两头与山峰相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
关隘用方形石门
关隘用方形石门作通道,石门上方嵌有石碑,碑正中书“云霞亭”,左右两侧分别刻有“朱名湘书、大清嘉庆十年、乙丑春榖旦”字样。通道长6.8米,宽4.4米,用条石砌成,两侧有长石凳,应是供人休息之用。
云霞亭的圣恩庙
在关隘南面建有一座圣恩庙,敬奉关帝,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全麻石结构。庙宇坐北朝南,长4.2米,宽4.45米,屋顶用条石锉成片状,相互衔接呈阶梯状,内有两根石梁承重。
距庙约20米处的圣饮泉
庙内供有诸多菩萨,外坪有一石香炉。此关隘历经两百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为研究清代湘乡的防御性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同时,又为湘乡文物普查增添了一处新的亮点。
云霞亭处观大山冲村
潺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