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汪德国神奇的西山,厚重的文化
TUhjnbcbe - 2021/7/13 3:38:00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http://www.qfl168.com/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作品欣赏

神奇的西山,厚重的文化

■汪德国

年5月18日这天,位于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店村境内的淮源生态农庄喜气洋洋。一大早,近百人驱车来到这里,参加由霍山西山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四项特色活动:该研究会饮食文化研究院落户淮源农庄,今日挂牌;西山文化研究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成立仪式农庄举行;皖西著名文史学者、皖西学院教授姚治中座客第九次“西山文化大讲堂”,讲授西山文化怎样融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之中去;最后一项活动是,中午时分,吃皋粑,让宾客们品尝西山地区特有的招待贵客的宴席——银鱼席。

四项活动在西山文化研究会的精心组织下,依次展开。首先进行的是西山饮食文化研究院的挂牌仪式。上午8时18分,仪式开始,60多位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揭牌仪式。淮源农庄总经理致辞感谢,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汪雨生代表其他研究院表示祝贺。随后姚教授和其他三位领导为饮食研究院接了牌。顾名思义,淮源山庄位于淠河源头的三道河边,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里是西山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历史厚重,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皋粑、银鱼席,以及血豆腐、腌制“红灯笼”等特色西山食品在这里都有出产,较为集中地彰显出西山饮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能让食客品味出西山传统食品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独特的乡村风味。

紧接着进行的是西山文化研究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成立仪式。作为霍山县首个以民间文艺社团为成员单位而组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集体,该服务队的成立,意在引领新风尚、建功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中,发挥出研究会会员们特有的文化生力*作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伍凤麟出席仪式并讲了话。现场还举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

稍后,大家移步农庄小礼堂,开始第三项活动:第十二届“西山文化大讲堂”之特别课堂。在主持人简单致辞之后,阵阵掌声中,著名文史学者姚治中教授健步走上讲台,开启了以“立足文明新时代,开创西山文化新辉煌”霍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的第一课。姚治中教授围绕西山文化,从西山地区人类的出现、西山文化的溯源和西山文化怎样融入新时代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讲解和论述。姚老八十有四,虽已耄耋,但神情矍铄。近两个小时的授课,引经据典,生动有趣。讲者投入,听着动容,讲座现场始终洋溢着良好的互动气氛。

大讲堂结束之后,已经是上午11点过后一点了,已经是午饭的时间了,活动自然进入吃皋粑品银鱼席环节。可由于皋粑的制作是一件相当费时的事儿,而皋粑的品尝又的银鱼席的重头戏,因而中餐到中午12点钟之后才在大家的期盼中启席。小礼堂临时当作了餐厅,6桌宴席按照旧时的传统,安排了席位:最尊贵的客人坐首席,首席对面的二席必须安排有相当身份的人陪坐首席。然后是三席四席。上下环屈坐。一般上环方年长者就坐,下环由于要端菜倒酒,一般由东家年轻人坐那儿,搞好服务。那场席宴一二两桌的首席当然请了姚老教授夫妇分别领座。其他人也按找传统方式派座。十八道大菜,间隔而上,每道菜都有每道菜的名称,比如第六碗菜叫作“六六大顺”,上来的菜就是猪耳朵,因为耳朵就叫作“顺风”,取其谐音而为之。那天的一席饭吃得好不热闹,既让大家品尝到了一顿西山传统的餐饮大宴,更让宾客们领略到了西山传统的饮食文化风味,我想,这餐饭一定会让参加者弥久不会忘怀的。

其实,5月18日的活动,只是西山文化研究会这几年所组织只开展活动的一个缩影。自从年10月西山文化研究会这个协会成立以来,西山文化研究会已经开展了数十场研究活动,每场活动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弘扬社会正能量,发挥了研究会应有的作用。在霍山、在六安,甚至在县市域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年4月4日上午,己亥年清明纪念法祖皋陶典礼活动在皋城六安举行。来自霍山西南部深山区的农民代表在仪式上表演的“祭皋陶、吃皋粑”传统节目。“巍巍大别,滔滔淠水。皋陶吾祖,上古四圣。手捧皋粑,祭拜先灵。祈祖佑福,华夏昌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繁衍,万世太平。”简约直白的祭词,深情款款的舞步,还有那黑白相间,方正有度的皋粑,在草根艺术家们深情演绎下,或尔浅呤诵唱,或尔举案齐眉,那低回而悠扬的诵唱,仿佛将人们带往千古经年般的岁月时空。深深表达出对始祖皋陶的无比敬仰之情。霍山西山文化研究会为大典献上的献皋粑这台节目,让整个大典显得更加肃穆,更加厚重。

“西山”是指霍山县西部山区,大致是以漫水河四个乡镇为中心的金寨、英山、岳西、霍山四县交界地区。大别山在岳西的北边陡然转向东方,被称为衡山。大别山与衡山(皖山、霍山)相交形成了“霍山弧”,漫水河地区为“霍山弧”之弧顶。“霍山弧”向皖中、皖东伸展为扇形,这段长江被叫做皖江,皖江从西南向东北奔流,于是这段长江之北称为江西,之南称为江东,所以项羽在乌江慨叹“无颜见江东父老”。“霍山弧”基本上是“西山地区的延伸。据皋陶文化权威研究者姚治中教授介绍,从多万年前“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开始,这里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话剧。以“西山”为准,它的上游,万年前有巫山人。大别山西麓有十多万年前的长阳人。年和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了一万年前的许昌人。它的下游,繁昌人字洞留存有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物。20多万年前有和县龙潭洞人,10多万年前有巢湖银山人。总之,这里是多万年前就已开始的人类活动密集地区,为年前左右中华文明在这里萌芽奠定坚实的基础。年,霍山大沙埂*泥塘发现皋陶后裔所建“英”国的铜器。年,潜山薛家岗出土三苗部落的遗存。年,霍邱发现红墩寺遗址,印证了当年皋陶部落从山东出发,沿中原东南进入大别山区的行踪。年,霍山迎驾厂出土与薛家岗遗址一样的陶球和刻有皋陶部落图腾的凤鸟玉壁。为西山文化体现的中华文化萌芽提供了实证。年,霍山发现两处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的木椁墓,年,六安城西发现战国楚大夫的木椁墓,6年,六安城东发现西汉六安王刘庆墓,其中的“*肠题凑”与前述的木椁墓构成春秋战国到西汉贵族的葬制系列,与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印证了皋陶文化传入大别山区的史实。以前史学界对这一地区研究不够深入,实事求是地说,并不是中华历史或中华文明史存在“空白”,而是文史研究对中华历史或中华文明史的认识或研究还存在着“空白”。而应运而生的“西山文化研究会”对“西山文化”的研究,正是为填补这一空白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由此也可以看出,西山文化是西山地区的地域性文化。这里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东南地区交流融合的枢纽。自上古三苗、皋陶部落开始,多元文化长期在此融合,多样性的古老文化在这里得以保留和传承,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宗族、医药饮食、教育传播、歌舞戏曲、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生态保护等,构成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流的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别山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经过几年的努力,西山文化研究会已经对西山文化的内涵有了一个粗线条的归纳,西山文化精髓与本质,概括地说就包含: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谋略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耻感文化,以及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等几个方面,其显著特征表现为:勤劳坚韧,重教崇文,守规习礼,种德修身。而成立于年10月西山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在民*部门注册的研究地域文化的协会组织。研究会成立以来,得到市县*委、*府及相关部门单位以及皖西学院等高校的重视与支持,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热心人士加入并参与研究,展现出大别山西山文化的魅力与生机。

几年来,这个研究会始终秉承“三坚持”,即坚持正确的*治方向,贯彻落实国最高领导人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弘扬正能量,挖掘传承优秀的西山文化;坚持为地方发展服务,助推霍山美好乡村建设和旅游等产业发展。在“三坚持”原则下,研究会分别从名胜、古迹、古道、民俗、饮食、方言、族谱、传说、宗教及西山的红色、绿色、古色等方面分类开展专题研究,开列专题研究20余项。

年10月至年2月,研究会对大化坪、漫水河、上土市、太平畈、太阳和英山草盘等6个西山山区乡镇的地方民俗文艺进行集中挖掘,整理一批珍贵资料,并经西山民俗文化研究院艺术加工和创作,形成西山民俗一台戏,由大美西山文化传媒搬上舞台。在一年多时间内演出53场,其中县文广新局支持安排“精准扶贫,送戏下乡”48场,西山文化进校园2场,省级民俗文艺交流1场。西山文化艺术加工中,鼓类有4种,即西山大鼓书,西山鼓琴书,西山花鼓舞,西山锣鼓,前3种已搬上舞台,西山锣鼓正在提升和加工。在传承上,分别在大化坪中心学校、黑石渡中心学校、漫水河初中设立花鼓灯舞和连响舞共3个传承基地;在霍山职校挂牌成立西山民俗文化研究院,设立国家级民俗艺术专家工作室,开展2次高规格西山民俗文化论坛。注重霍山庐剧的传承,将京剧《血染大旗》编译成庐剧剧本,选排《杜鹃啼血》庐剧精选选段。年的春天,该研究会旗下的“大美西山传媒有限公司”,又在“送戏进万村”项目上中标,担纲演出了诸佛庵片几个乡镇的文娱演出,内容非常接地气,节目演出十分精彩,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年,研究会联合皖西学院、中科大图书馆、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教育学会等高校和机构,开展重要课题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从名胜、古迹、古道、民俗、饮食、方言、族谱、宗教、医药及西山红色、绿色、古色等方面开列专题20余项,研究性论文余篇。特别是关于霍山建置建城时间的考证和研究,把霍山建置(城)时间推前多年。在西山饮食文化研究中,发现“皋粑”是皋陶文化的活化石,证明皋陶在皖西的存在。同时联合霍山籍在外人士开展专题性研究,如在“西山药库”研究中,医院开展联合研究,对外与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进行校地科研合作,提升了研究水准。几年来,研究会还编辑了8期《西山文化研究》交流资料,在*山书社出版了《霍山地名故事》,而最近编纂的《西山文化溯源》《红色西山》也已编辑完毕,即将付梓。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在请示上级有关主管部门之后,年,研究会成立了文史、诗词楹联、书画、饮食、民俗、西山药库六个研究院和团餐协会、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六院一协会一中心”,力求西山文化研究能够向该地区文化的褶皱和纵深推进,达到开展精深化、专业化研究,坚持抢救性挖掘和创新性传承,积极转化研究成果,以助推霍山乃至县域内外整个西山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西山文化研究会所开展活动,得到了六安市委市*府、霍山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年9月16日,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陪同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朱思雄,到霍山调研“西山文化”建设等工作,为西山文化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动力。年6月9日,霍山县委、县*府举办“美丽霍山大讲堂:西山文化主题报告会”,时任县委书记梁国金主持报告会,该县四个班子全体领导、县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乡镇(园区)*委书记、乡镇长、*委宣传委员、文化站站长和各文化社团代表,共0余人参加报告会。

西山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活动也引起了一大批规格高、影响大的新闻媒体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德国神奇的西山,厚重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