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岳,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嵩山之奥,奥在她的林原峰坳,以及其间发生过的天地人对话故事、留存着的儒释道交融遗迹。嵩山,也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
自古山川秀,太少无穷奥嵩山—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
36亿年前,地球还是水球,灼热的岩浆从地球深处冲出地壳,遇地表水而凝固。在冰与火之歌中,地球成陆时代来临,诞生了包括嵩山在内的六个古陆块。历经23亿年前“嵩阳运动”、18亿年前“中岳运动”、5亿年前“少林运动”等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嵩山在六变海六成陆后,终于在3亿年前永久地高昂起了她峥嵘的山头。当嵩山在沧海横流中显露高山本色的时候,喜马拉雅山和秦岭都还在海底沉睡。嵩山小范围地区连续完整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世同堂”的地层,被誉为“地质史记”,为世界之绝唱。今天,小编带您领略嵩山的无限美好!01嵩山地质博物馆—地学百科全书
嵩山地质博物馆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位于嵩阳景区入口处西北角米,这里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7亿年、5.43亿年的构造形态遗迹;走进这座宫殿,你将融入无穷的地质知识的海洋。无论是地质勘探的乐趣,还是通识矿物宝石的兴奋,或是了解地球内部奥秘的冲动,这里都可以让你得到满足。嵩山地质博物馆创建于年,建筑面积平方米,是一本打开的地学百科全书!
02太室阙—中国最早的庙阙之一
太室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公里嵩山南麓中岳庙前米处,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年),原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石阙为汉安帝元初五年时的阳城长吕常所建。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
03少室阙—中国最早的庙阙之一
少室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邢家铺村西,距城六公里的少室山下,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年),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4启母阙—中国最早的庙阙之一
启母阙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东汉三阙”。阙的北边米处有一开裂的巨石,即是启母石,根据文献《淮南子》记载,上古时期大禹奉命治理泛滥的河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化为巨石,巨石从北面破裂而生启。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为此石建立了启母庙。东汉延光二年(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神道阙,即是启母阙。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曾一度改名为开母庙、开母湖。
05启母石—华夏第一传说神石
在登封市嵩山脚下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像一尊雕像站立在那儿,相传这就是“启母石”,《淮南子》中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在嵩山下化为石头,石破北方而启生。
06崔坪水库—竹林寺传说地
嵩山竹林寺建在少室山清凉峰上一个十分隐蔽的山坳中,因上下皆难,很少有人知道。“天上竹林,地下少林”,在清凉峰海拔多米悬崖峭壁中的竹林寺遗址清晰可见;“传史洞”以及石臼、泉眼尚存,遗址周围茂竹青翠,岩缝中刻凿印痕明显如昨。竹林寺遗址前的“熊猫吃竹石”,“和尚石”,相传69代古奇石,地图,钱币,法器等遗物均保存完好。崔坪水库是垂钓、休闲的绝佳之地。
07清凉寺—河南金代壁画之最
登封市西南约10公里嵩山少室山南麓清凉峰下的清凉寺,寺内现存金贞祐四年《登封县重修清凉禅院记》碑云:“……父老相传以为基于秦晋,隆于隋唐、迄于宋末,盖千有余年矣……”由此可以得知,清凉寺历史悠久。清凉寺至少从金代开始就被称为清凉禅寺。寺内的大雄宝殿完整的保留了金代的建筑风格,殿内的金代壁画为河南省之最。元好问曾在少室山清凉寺附近居住近10年,创作了许多与嵩山有关的诗词曲,并且与当时的清凉寺主持宏相经常来往。宏相禅师圆寂后,元好问撰写了《清凉相禅师墓铭并引》。在历史上,清凉寺是少林寺家族的18门头之一,与少林寺一脉相承。
08清微宫—“谋圣”张良隐居地
清微宫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三王庄村,少室山南麓的清微岩下,这里山幽水清。宫内现存明嘉靖8年9月重修下清微宫碑石一通。碑曰:“少室山之阳,有道宫曰上清微宫,传为汉留侯谢绝世事,辟谷于此,是有于方道场之名旧碣存焉......”碑石证明,西汉“谋圣”张良谢绝世事,曾在此设道场传扬道教。又传为唐李渤辞官后隐居读书处,号称李渤宅。北依少室山清微岩,为九峰环抱,南临少阳河,东为*沙岭,西为金牛岭,与少室山清凉峰相望。元至正年间,将李渤宅改为清微观,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清代重修,宫内现存清代重修后的玉皇殿、民国年间修建的东西配房及近现代修建的山门共20多间,院落占地面积平方米。
清微宫是嵩山地区历史悠久的儒、道教活动场所,历史上李渤曾同弟弟李渉一同在*洞栖贤寺隐居读书,后来不远千里迁徙到风水宝地的少室山清微岩下建宅隐居读书,对研究唐代时期嵩山地区的儒家文化及后来的道教文化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09观星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天文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城区东南约12公里的告成镇,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十二古天文台之一。首创者是年前周朝周公姬旦,修建测景台以测量日影;唐开元十二年(年),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在此编成《大衍历》;元朝至元13年至16年(-年),郭守敬建造观星台,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相比一秒不差,但却比它早了多年。观星台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在全国所建的27个观测站的中心天文台,也是现在仅存的一处。
10将*爷庙—坐镇少室山的大将*
汉高祖刘邦和楚项羽交战于中原时期,其妃薄氏,住在少室山南麓三皇寨下的山沟里。“现留存于文村正北与三王庄村交界处的娘娘洞,便是当年薄姬的住处。”薄姬曾和嫂子在娘娘河居住,当年刘邦率*征战,在其家落脚时,她还是个孩子。多年后刘邦大业初成,号令天下,面南称帝,曾派刘、胡大将*接薄姬回朝,共享荣华。“奈何刘、胡大将*只知薄姬居住嵩山,具体地址不甚清楚。”后经明察当地,始知薄姬在少室山三王庄村一个山沟里。胡大将*苦苦寻找,等打听到真正的住址时,刘邦口谕限期已过,无法回朝交旨,胡大将*一次在宝柱峰下马鞍驮寻人时迷路,连人带马误入深渊殉职。胡大将*的部将回朝奏明原委,刘邦御驾亲临,在依据当年依稀记得的“大坪一里,小坪以外”的距离位置,大金店镇涧水坪附近寻找,迎接薄姬回宫。《大金店镇志》记载有云:由于胡大将*在寻找薄姬时,善待当地百姓,得知胡大将*不幸身亡讯息非常哀痛,为表示纪念,建将*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