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称潇湘大地,因位于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因母亲河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而简称“湘”。说到湖南印象,很多人会想到芒果台、槟榔和不怕辣的湘妹子。今天我们来说说湖南中南部的一座城市,它因五岳之一的南岳而得名,还曾在四年的时间里成为一省之省会。
它是湖南第二大城市,湘南中心城市,地处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而得名。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刘,栖息至城南回雁峰,故而雅称“雁城”。在古人眼中,大雁为禽中之冠,有仁心可照拂老幼,大雁亦是忠贞之鸟,从一而终,矢志不渝,“雁城”之名寓意吉祥。
衡阳是湘江、耒水和蒸水三江汇流之地,纵横交织、河网密布形成了三处最具特色的“几”字形护城河,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也自南向北从衡阳穿城而过,护佑着这方土地,也带来了沃野千里。衡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一万两千年前就有先民定居于此,秦汉时期设置的酃县是境内最早的县级建制和城池。
到了多年前的唐朝,当时的江西与湖南合称江南西道,后又单独设立湖南观察使,首先就确立在衡阳,衡阳也迎来了历史上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可以说出道即是巅峰。城址后移至湘江西岸,城市初具规模,它居南北之要冲,扼两广之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加之内河航运发达,是广西、云南国运北上的必经之处。
衡阳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经常言及的地方,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衡阳尤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而最著名的当属《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以至于每每说到衡阳,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而这一切还和一段凄美的故事有关,据说有一年冬天,一只雄雁遭到射杀,雌雁对着长空哀鸣许久,却迟迟不肯离去,最后撞死在山头与雄雁同归为伴。人们感念雌雁的忠贞,自此不再猎雁。
船山书院、石鼓书院见证了这座城市文化的底蕴悠长,石鼓书院位于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享有“湖南第一名胜”的美誉,它始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衡阳带给你最深刻的记忆是五岳独秀的衡山?是穿城而过的湘江还是一碗忘不掉的碎肉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