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古诗文中的科学
TUhjnbcbe - 2023/7/4 21:09:00
北京的最好扁平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30.html

古诗作为我们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笔,我们每个人也都学过不少古诗词。我们习惯将古诗词作品归类到文学作品上,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却很少会去思考古诗文中的科学性。

我们知道古诗文属于文化创作,那自然会有一些超越现实的描述,例如李白的:“*河之水天上来”,这肯定不是说*河水是从天上来的,而是带着夸张的修饰手法。

但不可否认的是,古诗文当中也不乏写实的作品,这些古诗文中反馈的都是古人们从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这部分的科学性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探讨的古诗文中的科学。

在刘兴诗老师所写的这套《古诗文中的科学》中,我们就可以深刻地认识到那些藏在古诗文的科学现象。古人对科学的认知肯定没有我们今天的完善,但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所以,在这套书里也是借我们今天科学的发展认知来回过头解释古诗文中科学的所在。

大雁南飞的故事我们可能都不陌生,一旦寒冬腊月,北方的鸟儿们都需要跨越山海去到南方过冬。这里面就有我们熟悉的大雁,但在古人的眼中,大雁从不会飞过衡阳,而是会在南岳衡山的回雁峰上过冬。

这在很多古诗文中都有提到,如“衡阳雁去无留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

但事实是否如此呢?非也非也。

其实,早在唐朝就有岭南节度使看到大雁飞到了岭南地区过冬,这个位置早已超过了衡阳。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知道大雁会一直飞到南海之滨,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和海南地区,在这些地区过冬。

过冬的不止有大雁还有我们更为熟悉的燕子。燕子不同于大雁,它们有个习惯,往往会飞回原来过冬的地方,在旧的巢穴上继续生活。

古人们也早早发现了燕子的这个习惯,在很多古诗文中也都有提过,如“似曾相识燕归来”、“衔泥旧燕垒新巢”等。

那为什么燕子这些候鸟每年要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呢?原因在于天气变冷以后,燕子的食物小虫子们也变少了。为了寻找食物,它们不得不南下,去到温度的地方,那里的食物比较丰富。等到来年的春天,它们再飞回北方。那个时候,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它们也就能在北方生活繁衍,等待下一个冬天的到来。

古诗文中科学可不是只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也不多,例如“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河豚,“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鲈鱼“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鳜鱼等。

真是不知不觉给人看饿了,但是关于这些鱼你又了解多少呢?快快在书里找答案吧。

在这套书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了这些古诗文,我们不再从古诗文的中的意境,从诗人们想表达的思想说起,而且从古诗文中的具体现象入手,了解古人的所见所闻,探究其中的科学小常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古诗文如果从各个方面去深入学习,相信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一个爱思考的大脑。我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将我们掌握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文中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