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业也是清代湖南地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湖南地区的造纸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东汉年间,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曾在来阳教当地居民造纸,降至清代,己有两千多年。经过历代造纸手工业者的尝试与努力,清代湖南地区的造纸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利用麻、布、棉、木、竹、秸秆等材料来造纸。湖南境内山地丘陵广布,盛产竹木和桑、麻等纤维作物,湘北平原地区又盛产稻谷,可资利用的造纸原料非常丰富。
另外,土法造纸还需丰富的水资源,作为浸料、洗料、漂料、春料、灌槽之用,湖南境内河流溪涧纵横,水源充足,这些都为清代湖南造纸手工业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清代,湖南的造纸区域分布广泛,遍及湘水、资水、沉水、遭水四大流域,造纸业成为当地居民普遍从事的一项重要手工业。如同治《永顺府志》载“土纸,四县皆出。光绪《来阳县乡土志》亦载“草纸,今县人取解捧新竹沤石灰池中,造作草纸,为他处所仰给。”,在同治年间,桂阳县境内的白水洞、芦村等地造纸业也较兴旺。
在湘阴县,境内“产鱼稻为丰,亦出纸,出白鹤*獭洞,名洞纸。”在清乾隆年间的善化县,其境内的六都、七都桃花山等地有四、五个纸槽户,以嫩竹为原料,手工生产迷信纸。平江县也产纸,纸张种类“有火纸、表心纸”。同治《浏阳县志》载“草纸,一名折表纸,春以石灰沤笋,秋出为纸,山人恒赖之,然亦极劳费。除草纸之外,浏阳亦出产竹皮纸,“肌理甚细,与贵州产相似”。兴宁县在光绪年间盛产皮纸和竹纸,这两种纸均出自该县东乡。
同治年间的湘乡县也是一个重要的纸产区,境内盛产褚和竹,均为造纸原料,其所出产的纸品种类有皮纸、素纸、烧纸等数种。在湖南的造纸业中,比较常用的造纸原料有三类一是竹料二是树皮料三是稻草料。其中,竹料是最主要的造纸原料。因为湖南境内气候温和,雨量适度,土壤多为适宜竹类生长的红壤土,所以当地竹木丛生,“常纵横数百里”,“……产竹之地,几遍各县,而尤以浏阳、益阳、安化、新化、城步、平江、常宁、衡山、郴县、资兴、桂东、汝城、桂阳、蓝山、黔阳、麻阳、会同、彼县、邵阳、衡阳为最,故竹造纸之产量亦最多。,,竹料造纸的主要产地有邵阳、武冈、新化、安化、益阳、浏阳、桃源、衡山、衡阳、会同、新宁、新安、东安、新田、蓝山、零陵、祁阳、常宁、桂东、桂阳、绥宁、安仁、永兴、黔阳、彼县、郴县、资兴、汝城、平江、湘乡、常德、靖县、宁远、茶陵等。如在宝庆府邵阳县,“纸分*、白、蓝、红诸色,多系以竹为之。初取嫩竹斩伐成片,入以石灰,浸于池内,使之日软日化,然后以法渐令为纸。县地如东乡龙山、中乡、西乡滩头、隆回产竹最繁,造纸因众。”在永州府零陵县,当地居民多“沤竹为纸,转运他省,获利尤胜”。在桃源县,“境内产竹十余种,南乡最多,笋既为蔬,将放梢时,破为竹麻作纸,山农获利几与茶等。”,在枚县,南竹“园林多种之,莺山、牌山尤盛,土人捣烂造纸,有生料、熟料二种。”在衡州府衡山县,“岳后诸山颇宜南竹,春笋解口,农民灰浸为纸,售诸远方,稍获其利。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是以树皮和稻草为造纸原料的,如在辰州府,当地盛产储树,居民“多沤之以为纸,谓之敦皮纸,亦曰构皮纸。”在巴陵县,当地亦出产皮纸,嘉庆《巴陵县志》载“皮纸,捣褚、桑树皮为之,出二十二都岳阳坊。”在宝庆府的邵阳县,“自用竹造纸以外,亦有以稻草为最粗纸者,亦有以皮叶树为皮纸者。皮叶树,即所谓谷木,产并不多。以树皮料造纸,纸张韧性强,有筋力,多用于特种用纸,如写契约、做雨伞等,但制造手续较繁,成本要高于竹料纸用稻草料造纸,产品品质粗厚,制法简单,成本也很低廉,“在纸类中,实亦颇占重要。
在清代,湖南的土纸销售市场也很广泛,常遍及省内外。如光绪《来阳县乡土志》载“草纸在本境销行每岁约三千余担,陆运出境至涟洲、郴州、桂阳州、坪石等处销行,每岁七千余担水运出境至衡州、湘潭、长沙、汉口等处销行,每岁一万余担。”彼县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全县有多个纸槽,生产湘包、玉版、官堆、老仄、时仄、点张等纸。……产品远销湘潭、长沙及湖北、河南、江西、广东等省。,在平江县,“清光绪年间,全县有纸槽多只,每年三四月间,槽户雇工采伐嫩竹,浸入石灰池中,发酵后成为竹麻,利用竹麻造火纸、*表纸,产品销往鄂、豫、冀等省。”
随着造纸业的发展,湖南地区的坊刻业也日渐兴盛,出现了一些较为著名的坊刻业中心,如宝庆府在清代就是湖南乃至全国坊刻本的主产地之一。在宝庆府新化县,在清光绪十八年开始出现书商刻书称坊刻本,县城文元堂、文德堂、资怡堂、琼林堂等书坊,一般刻印《三字经》、《增广》等启蒙书及通俗唱本和直行旧帐簿,其中规模较大的书商是位于县城北门外西舍馆的“三味书局”,该局选用有名刻工百余人,用木板复刻古籍著作,聘请专家学者校勘。出版发行的线装书,有经、史、子、集百余种。从事坊刻的手工业者大部分来自永州地区,镌刻是当地居民普遍娴熟的一门手艺,据称“湖南永州人民,类以奇蒯为业,妇孺且有从事者,牧牛郊野,辄手握铅堑,倚树根镌之。”坊刻手工业者主要集中于宝庆、长沙、衡州、茶陵等刻书业较兴旺的府、州、县。